如果時光倒流,在1938年的安徽定遠縣,你一定會看到這樣一幅不可思議的畫面。
一位鬚髮皆白,雙目炯炯有神的71歲老人,手持大刀,衝在隊伍最前面,後面跟著一群農民一樣的戰士,有的拿著劈柴斧頭、有的拿著大刀、有的拿著紅纓槍、有的端著毛瑟槍,跟日軍在戰場上正面硬剛,而且還把日軍打得哀嚎遍野、四處逃竄。
這位奇異獨特的老人就是被日軍稱為“鐵人”的方紹舟。方紹舟的一生是無比傳奇的。
方紹舟,1867年出生在安徽省定遠縣爐橋鎮一個仕族家庭裡。從小方紹舟就聰穎好學,學業出萃,還是前清的優秀貢生。
《馬關條約》簽訂後,在維新派"興辦學校,發展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他在家鄉與張潤齋等創辦了儲材小學堂,並擔任校長。他致力於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強調科技興國的理念。由此可見方紹舟的思想眼界有多麼超前。
從前清的優秀貢生,一下子轉變成辦新式學堂,還強調科技興國的理念,可見方紹舟有多麼的具有革命性。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方紹舟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並和江淮地區同盟會員積極開展民主革命活動。
從此,方紹舟走上了革命的洪流。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光復會成員、馬炮營隊官熊成基,趁清軍於太湖秋操之際,率馬、炮營新軍千餘人發動了安慶起義。
然而面對裝備精良的清軍,熊成基攻城失利,敗走皖中,遭到了清軍的追擊圍剿,許多革命戰士被抓被殺,逃到爐橋時,部隊已經不足百人。
爐橋清軍千總伏兵要隘,欲捕殺熊成基等起義軍首領。方紹舟得到訊息後,星夜出發,為革命軍帶路繞道入山,使得清軍的伏擊計劃落空,而保全了這支傷亡慘重的隊伍。
辛亥革命爆發後,方紹舟和張元侯決定發動以壽州為中心的淮上起義,然後分兵直取省內各地,實現皖省獨立,減輕武昌壓力。
計劃初定後,方紹舟連夜前往同盟會員王嘯虎家,得到了王嘯虎的支援,王嘯虎傾其所有,捐出稻穀千石作軍餉。
之後,方紹舟與王嘯虎同往縣城會見知事汪葆臣,以維護地方治安為名,要求組織鄉民成立民團,從而獲得大量革命起義需要的槍械。
方紹舟回到爐橋後,經過周密的部署和推演,率領300多人從爐橋出發,攻打定城,一舉成功。
一時間方紹舟勢如破竹,攻克安徽多處城池,整個安徽幾乎都在革命軍手中。
後來,安徽討袁失利,方紹舟等人前往上海避難。直到1914年,孫中山在上海任命方紹舟為討袁軍皖北總司令,方紹舟才帶領幾百人迅速攻佔了定遠縣城。
因黎元洪軍特工人員買通法租界在押盜匪,誣稱方紹舟為其同夥,於6月14日將方紹舟逮捕,判處3個月,刑滿後遲遲不放,直到民國12年,迫於社會壓力才將方紹舟釋放,方紹舟結束了長達5年半的鐵窗生活。
1930年,也就是民國19年,方紹舟迴歸田園,遠離政治,開始教書育人,在家捐資辦學,致力於發展教育事業。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
同年12月日軍準備一舉攻下徐州,此時方紹舟已年逾古稀。但報國志高,殺敵心切,他以衛國保鄉為己任,迅速組織了一支以紅槍會為主體的農民抗日隊伍,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他在當地聲望極高,一聲號令,當地百姓一呼百應,迅速組建了一支短槍2支,長槍56支,還有冷兵器無數的隊伍。
一時間四里八鄉的青壯年都彙集在他的麾下。
看著日軍踏進中華大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一個青年都熱血高漲,在方紹舟的振臂一呼之下大家群起響應。
1938年1月1日,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約有1500餘人。這支隊伍有6個大隊,分別活躍在鳳陽和定遠地區。方紹舟稱這支隊伍為抗日別動隊,所有的軍餉都來自於方紹舟的自家財產。
雖然武器簡陋,可是定遠人自古尚武,民風彪悍,在戰場上從不畏懼,打起仗來往往是勇猛異常,生龍活虎。
由於這支隊伍都是本地人,對地形十分熟悉,加上四里八鄉的鄉親們的鼎力支援,他們非常機動靈活地與日軍展開了遊擊武裝鬥爭。
就是這麼一支不正規的隊伍,在兩個月後打響了名氣,打出了風采。
1938年2月初,方紹舟得到情報,日軍要向洪山口進犯,他組建了100人的精銳,埋伏在日軍的必經之地。
囂張的日軍看不起地方的這些“土裝備”武裝,就只派了60名騎兵,進犯洪山口。
當日軍走進伏擊圈後,被前後夾擊,四面八方的手榴彈,碎石,木碾,將日軍逼迫在山谷。然而日軍倚仗裝備的優勢用機槍向山頂掃射,擲彈筒也開始瘋狂轟炸,將別動隊壓制在山頂上,雙方各佔優勢,一時間僵持在了戰場上。
在後方的方紹舟接到訊息後,親自上陣,策馬揚鞭帶領200人前來增援,和山頂的別動隊來了一個內外夾擊。
擁有武士道精神的日軍頑強抗擊,方紹舟見狀,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揮舞著大刀,日軍看見一個白髮老頭如此英勇,心中發憷,方紹舟衝上陣前與日軍搏殺,導致日軍軍心大亂,別動隊隊員士氣高漲,無不英勇衝鋒搏殺,日軍的防線很快就崩潰了。
這一場戰鬥,剿滅50多名日軍,繳獲很多馬匹、槍支、彈藥;這是別動隊的第一仗,一下子就打出了名氣,於是很多人爭先恐後地前來參加別動隊。
逃走的幾名日軍回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敵人強硬異常,拿著大刀鐵槍一直衝鋒,有一個白頭髮老者,如鬼魅一般,神勇無比,像鐵人一樣,舞刀執銳赤膊衝殺,真是可怕至極。
1938年3月5日,方紹舟親率200名別動隊員出擊考城。
這個考城為敵人彈藥輜重儲備重地,為了養活隊伍,有更多的武器裝備,他覺得有奪取敵軍火庫的必要。
然而到他率領隊伍來到考城北邊的雷羅鎮時,意外與一個滿編的200人日軍中隊相遇激戰。
由於別動隊火力不足,只得邊打邊退。當撤退到一個山澗時,日軍發現別動隊欲取考城彈藥庫動機後,判斷別動隊火力不足,於是立馬組建了以步兵機槍掃射,騎兵揮刀躍馬衝鋒的戰術。
方紹舟臨危不懼,沉著指揮,日軍騎兵多次衝鋒到了別動隊前沿,均被密集的手榴彈炸死。日軍見猛打猛衝急襲沒有辦法取勝,於是就改變戰術包圍了別動隊,準備困死別動隊。
情急之下,方紹舟知道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脫去上衣,手持大刀;200名別動隊熱血死士也跟著他視死如歸,褪去上衣,舞刀執銳赤膊衝殺。
沒想到這給與日軍極大的震撼,玩命的別動隊大刀上下飛舞,紅纓槍上下翻飛,斧頭鋼叉劈戳作響,刀光血影中,方紹舟如同戰神,幾個日軍都傷他不得,結果日軍在這種極為震撼的狀態下打了敗仗,丟下遍地狼藉屍體槍械後狼狽向北撤退。
殺紅了眼的方紹舟帶人乘勝追擊,數路迂迴分頭堵擊,致使日軍傷亡慘重。
別動隊在方紹舟的帶領下打掃完戰場後包圍了雷羅鎮,逼得日軍自殺。這場戰鬥共剿滅170名日軍,別動隊亦傷亡10餘人。
從1938年2月下旬到6月初的3個月裡,方紹舟率領這支臨時集合的農民武裝轉戰於定遠、鳳陽、懷遠三縣,先後進行了10多次較大戰鬥。
令人驚歎的是這位71歲的老人,在半年時間將隊伍從幾百人發展到了4000人,而且在與日軍的所有戰鬥中均無敗績。
方紹舟緊緊抓住定遠這個交通樞紐,利用這個有利地形,將津浦線蚌埠、合肥之間的鐵路、日軍的軍列火車全部炸燬,逼得日軍惱羞成怒派遣重兵多次前來掃蕩,每次別動隊都會避開鋒芒,分散躲進群山叢林中。
找不到別動隊,又沒法圍剿,每次日軍都是無功而返,來回折騰,這讓方紹舟成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為了消滅敵人,將日軍趕出中國,方紹舟組建靈活輕便的小部隊經常前往合肥、六安、壽縣一帶協助當地自衛軍作戰。
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當地百姓廣大的訊息來源,方紹舟屢屢將火力強悍的重灌日軍伏擊消滅,使日軍死傷慘重。
而每次方紹舟都能親臨指揮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其部下無不為之感動,都勇猛異常,不管是彈雨密集還是炮火紛飛,別動隊都皆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衝鋒殺敵。
日軍知道別動隊是這樣一位71歲的老人帶領的,而且見到戰場上方紹舟的英勇後,都說方紹舟是“鐵人”!
之後有許多報紙,如上海《大英夜報》、國民黨主辦的《掃蕩報》、日本的報紙都詳細記述了方紹舟抗戰的過程。
方紹舟一家可謂是滿門忠烈!
1938年,日軍攻佔定遠時,方紹舟家中的男丁都已隨軍出征,家中的所有女眷都住在定遠。
得知日軍要前來包圍方紹舟的家後,方紹舟的弟媳唐氏、兒媳汪氏十分剛烈,知道不能苟全,為保全氣節不遭受辱,於是帶著僅6歲的曾孫女一起投水自盡。
這一歌可泣的事蹟,在當時全國所有報紙都有報道,國民政府以"坤維正氣"四字匾額贈其弟媳,以"義烈流芳"四字匾額贈其兒媳。
1940年春,皖東北各縣洪水氾濫災情嚴重。方紹舟(時為國民黨皖省府參議兼省賑濟會委員)奉省府之命到定遠、鳳陽監放急賑。
他來到鳳陽銀杏山莊(今鳳陽縣宋集鄉小營莊)落腳,此地緊靠敵佔區,而此時的鳳陽縣抗日遊擊大隊大隊長曹世嘉已叛變投敵,與鳳陽偽軍頭子葉茂才暗中勾結。
曹世嘉知道日本人對方紹舟恨之入骨,於是便打算謀害方紹舟,作為向日軍獻媚取寵,邀功請賞的投名狀。
1940年5月21日下午6時許,曹世嘉以游擊隊長的身份親率40多人去“拜訪”方紹舟,將不知情的方紹舟誘騙到卸甲店老鴰窩塘邊麥田裡殺害,子彈從左耳入右耳出,方紹舟時年74歲。
他為抗日,為偉大的民族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方紹舟的犧牲,讓國共兩黨無不深感震驚悲痛。
方紹舟一生致力於革命,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而在這場愛國奮鬥的鬥爭中,方紹舟一家先後有5人為國獻身,滿門忠烈。
方紹舟的兒子方國華,因刺殺汪偽政府安徽省省長被捕而慘遭殺害,其弟弟方衍死於汪偽政府大獄。
山河破碎,匹夫奮起,老叟雖逝,其魂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