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3日,連日的陰暗氣象並不見好轉,秋雨連綿,視野不清。下午4時30分,桃花島上的解放軍火炮首先朝登步島猛烈轟擊,掩護渡船往北側預定出發港口調動,突擊部隊則提早集結在北岸邊等待上船。
蔣軍也不甘示弱,登步島上守備部隊立即進入各處陣地,停泊在登步島以北附近海上的海軍艦炮及岸上山炮連紛紛予以還擊,雙方炮戰甚為激烈。
黃昏時分,桃花島東、西兩側百餘艘帆船乘海水漲潮,開始陸續北航至起渡點集中。由於到了夜晚,濃霧淫雨裹挾一塊,天地黑漆漆一團,海面上什麼都看不見。原定晚8時開始渡海行動,實際登陸船隊到晚上十點才正式發起衝刺,比預定計劃整整晚了2小時。
經過20分鐘左右航海,解放軍61師182團第3營,第2營第4連、第5連1個班,第183團第1營,共計7個半步兵連、2個機炮連的1 000餘人,乘坐50多條船,冒著大雨,在王家蠶、後門灣之間接連強行登陸,分別向後門、天后宮、蛭子港等地突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蔣軍並未以主要兵力、火力設防島南海岸,強力抗阻解放軍登陸,以致解放軍船隊渡海順利,未遇大規模抵抗即成功登陸,至深夜11時突破第一線防禦陣地,繼向縱深突入。
遺憾的是,原計劃當夜上島的4個營的部隊,實際僅登陸一半多,中路第182團第2營大部和第二梯隊第182團第1營全部未能成功登陸,嚴重削弱了戰鬥力。
如若不是風向和潮水自然變化,阻擋了解放軍後續船隊行進,也就是說海洋自然因素幫了蔣軍關鍵的一個“忙”,使近半數解放軍中途折回,極大地減弱了攻擊力度,那麼守島蔣軍定遭滅頂之災。
而就在第一批部隊攻上登步島不久,海面風向和潮水突然發生變故,由西南風轉變為西北風,後續帆船根本無法逆風開出去了,甚至返航的運兵船僅僅回來幾隻。
不管怎樣,已上島的解放軍兩個半營處境十分不妙:在沒有師首長統一指揮下,也不知道還有一半突擊隊未跟上來,相互間不瞭解作戰情況,整個面臨著孤軍深入、背靠大海、摸黑挺進、分散夜戰的各種不利情況。
不過,他們仍然敢打敢拼,迅猛攻擊前進,一舉擊潰岸線守敵。
此情此景,與解放軍登陸金門之初戰況極為相似,只不過投入兵力與戰鬥規模略為減小,作戰形式幾乎一模一樣。
一、11月3日晚—11月4日晚
(一)解放軍的突擊與遺憾
左翼第183團第1營從後門、蛭子港之間強行登陸,與蔣軍第661團第1營、第662團第1營激戰,擊斃第661團第1營2個連長、第662團第1營1個連長。
突破海岸邊防線後,183團第1營接連打退蔣軍多次反擊,爾後快速插進。戰至次日凌晨1時許,殲滅王家蠶、蛭子港、大塗面、賀家蠶一帶之敵,到4日天亮已控制住流水巖山一帶。
尤為稱奇的是,僅有6個戰士的半個班突擊超前,佔領了流水巖山以北的大山,再往前一步就是雞冠礁村和碼頭,附近區域已經呈現一片混亂狀況。蔣軍第662團在凌晨3時許按照師部命令,後撤至雞冠礁確保灘頭陣地。
此路解放軍若以一支奇兵突進雞冠礁村,搶佔渡口,打掉敵師部,形勢就會大不一樣了。
只可惜因情況不明,該營兵力較為分散,這裡留下1個排救護傷員,那裡分出1個排看護俘虜,結果全營挺進至流 水巖者僅有1個多連,部隊也已疲憊不堪,指戰員們實在跑不動了,便再也無任何進展了。此後,流水巖一帶即成為兩軍反覆激烈爭奪的焦點。
居中的解放軍第182團第2營僅登陸1個連和1個班,已形不成完整隊形,嚴重削弱了突擊力量。該部仍舊協同左翼突擊營打垮蔣軍反擊後,即沿著野豬塘山、流水巖山右側一路攻擊前進,殲敵1個連,至天亮時抵達周家及其附近地區。
陶繼藩團長率領團指揮船隨同突擊隊登陸之後,立即命令通訊員點燃三堆篝火,向桃花島上的師指揮部報告已經成功登陸。該方面解放軍系4個連,清晨時分以主力佔據流水巖、野豬塘山,少部兵力守備大山。
事後檢討,若不把主力往後放到流水巖陣地,而是再往前進一步,布控大山一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則蔣軍增援部隊的反擊更加困難。4日夜間,第61師師長鬍煒率領援軍上來後,即以大山為依託,直搗雞冠礁渡口,戰局就很有可能根本改變。
右翼第182團第3營從天后宮一帶突破上岸,掃清前沿工事,未遇到有效抵抗,乃沿後門灣、竹山、裡石巷塘預定方向發展,沿途遇到二三十人小股潰兵,即繳槍俘獲。
4日凌晨2時左右,右翼營主力到達炮臺山側後的小山村,第7連1個排向張網灣山搜尋。殲敵30餘人,俘數人,天亮後自動退回炮臺山要點佈防。
實際上,張網灣山距離蔣軍221師師部雞冠礁僅剩1千米路程了,此時的蔣軍211師師部已亂成一團。如果解放軍能集中兵力,大膽出擊,一舉全殲敵指揮機關,控制主要渡口,結果就大不相同。沈家門敵軍部眼見援救無望,島上又無登陸接應立足點,很可能放棄反攻計劃行動。
東、西兩方面主攻部隊前鋒都已攻抵雞冠礁村附近,距離最後完勝只差一步,卻止步於這最後“喘一口氣”的功夫,令人十分惋惜。
經過一夜激戰,攻上島的解放軍僅千餘人且建制不全,猛衝猛打,快速縱向穿插,即擊潰蔣軍第221師4個營,佔領了登步島的絕大部分地區,控制了幾乎所有的制高點,除了斃傷以及打散外,還俘虜敵軍官兵近600人,戰鬥進展非常順利。
至4日凌晨3時許,守軍師長率領殘部被壓縮於雞冠礁、陸家舂、張網灣山、沙頭、後山之窄小灘頭陣地或者幾個孤立據點,面山背海,已經無路可退,只能拼死固守待援。
如果解放軍繼續攻擊1~2個小時,哪怕是1個小時也好,守軍極有可能徹底瓦解。
偏偏在天明之際的節骨眼上,島西的大山、島北的張網灣山兩個最重要方向的解放軍前鋒部隊不約而同地停止了進攻,都準備分散開來防空。
再仔細分析解放軍這邊,經過組織強渡、奮力突破、勇猛追擊等大半夜連續作戰,部隊已相當地疲勞,且地形不熟、情況不明、各部分散、後援不濟、無師首長親臨第一線指揮,其攻勢已成強弩之末,面對近在咫尺之敵,卻只得轉為守勢。
平心而論,首批登陸的解放軍才2個營又1個連,建制都不完整,進攻兵力還不及守敵多(敵人有一個師),仗能打到這種地步實屬不易,若要在一夜之間解決全部戰鬥,確實難以完成任務。
(二)蔣軍從舟山緊急增援登步島
11月3日夜,蔣軍舟山防衛司令石覺獲悉解放軍急攻登步島的訊息,鑑於該地為“定海、沈家門之屏障,海上交通之咽喉,地位至為重要”,立即決定派兵增援,阻止解放軍進攻。
當晚9時,石覺與第67軍軍長劉廉一通電話,令其派出第75師第224團迅速前往登步島增援,限於4日拂曉前到達沈家門,歸第87軍軍長朱致一指揮。
深夜,因登步戰事進展很快,守軍快要撐不住了,石覺復令第67軍再增派1個團的兵力。劉廉一則建議另增派第67師(缺第199團)並指揮第224團,仍歸朱致一統一指揮,遂被採納。
第87軍軍長朱致一為表示背水一戰之抗擊決心,立即帶領指揮所20餘人,於4月中午12時乘船抵達登步島親自督戰,並在雞冠礁設立軍部指揮所。
朱致一軍長親臨彈丸小島指揮,此舉非同小可,後來的67軍劉廉一軍長、67師何世統也都自願跟隨上島督戰。
駐紮在定海的蔣軍第75師第224團(團長蕭宏毅)連夜出發,頂風冒雨急行軍,於4日凌晨3時15分趕到沈家門碼頭集結候船,上午9時30分,全團乘坐“江和”號 船從雞冠礁登陸完畢。當即加入第221師作戰,初步穩住了前線陣腳。
同駐定海的蔣軍第67師師長何世統率領師直屬部隊和第200團(團長顏珍珠),於11月4日早晨6時許趕到定海碼頭集結,準備搭乘“利濟”號、“仲凱”號兩艘輪船。
這時的定海碼頭只有一座平臺可供使用,兩艘輪船不能同時靠岸,且輪船扶梯也只有一架供單人上下通行,全師(缺第199團)官兵乃成一路攀登上船,行動速度大為遲緩。
8時30分,蔣軍第200團全體登上“利濟”號完畢,船尾忽然發生爆炸。潛伏在蔣軍的一名地下黨員以步槍射擊手榴彈,當場炸死蔣軍官兵十餘人。地下黨員則縱身入海,逃匿無蹤。
經此折騰,拖延至上午9時,第200團始開出第一班輪,在海上緩慢航行2個多小時。倘使這支生力軍能夠及早登島加入戰鬥,那麼登步島上的解放軍就岌岌可危。
遲至下午2時許,蔣軍第67師師長何世統及其隨行人員才得以上島,下午3時30分抵達第87軍前進指揮所報到,領受作戰任務。其先頭部隊第200團第1、第3營早已加入大山方面戰鬥,與第662團殘部合力頂住解放軍攻勢。
本已危在旦夕的蔣軍第221師,眼見援軍及時趕到,而且軍長也親自趕來上陣指揮,不禁士氣大振,遂行部署陣前反擊。
(三)蔣軍援軍的反撲與解放軍死守
這一天,陰霾漸散,天氣轉佳,蔣軍依仗海、空軍絕對優勢,出動飛機輪番轟炸登陸之解放軍陣地及其海灘船隻、桃花島北岸炮兵陣地.
上午10時10分,蔣軍第224團第1營配合第662團一部自後山出擊,經頭沙附近南下,意圖進佔大山、鷹嘴巖,阻擋流水巖的解放軍。其第1連反攻大山,守山之解放軍半個班才6個人寡不敵眾,實在難以抵擋,立即向後撤退至流水巖繼續防守。
之後,蔣軍第224團第1營協同第662團主力猛攻流水巖,此地山勢坡陡,易守難攻。激戰2小時,四個營的蔣軍在15時許曾一度佔領流水巖,遭到解放軍有力反擊後,終因傷亡慘重,於16時又退回原地,全力確保大山制高點。此一路進攻,實際未有明顯進展。
解放軍第183團第1營連續打退蔣軍7次進攻,亦付出 嚴重傷亡代價,戰至天黑時全營僅剩下70多人,大部分人員傷亡,仍舊穩住陣腳,堅守流水巖一帶陣地紋絲不動,為後續援軍爭取了有利出發陣地。
蔣軍第224團主力和第661團第2營在張網灣山、陸家蠶之線出發陣地展開,該團第2營在右側、第3營在左側,重火器進入張網灣山高地實施壓制性射擊,另以1 個連迂迴炮臺山右側背。
守備炮臺山的解放軍只有解放軍第182團第3營第7連1個排,連隊其他2個排聞訊隨後增援上去,頑強抗擊佔盡優勢的蔣軍1個團的進攻,連續反擊4次,均打垮對手,自身亦傷亡殆盡。最終制高點炮臺山失守。
制高點炮臺山失守,形勢轉而對解放軍極為不利,以後組織幾次反攻也未奪回,被迫轉攻為守。
蔣軍第224團主力於13時40分向南推進,分別攻野豬塘山、沈家塘、天后宮等地,戰至14時50分,陸續攻抵大田坂村、大舂、裡石巷塘以南之線,解放軍第182團第3營後退至大份頭、竹山、西香、野豬塘山東北側一帶山地。
黃昏時分,因背後炮臺山無部隊跟進接防,後方較為空虛,蔣軍第221師師長擔心第224團主力過於突前,深恐夜戰遇到不測,乃命其撤回炮臺山陣地固守。
此一路國民黨軍大大壓縮當面解放軍空間,眼望大海,也只差一鼓作氣即打到海邊,封鎖渡口,切斷解放軍後路。
莫名其妙的是,該方面蔣軍以推進過快,擔心後面不測、腹背受敵,同樣在打至最順手時主動撤回原來出發陣地。
歷史就這麼地陰差陽錯,又還了解放軍一個“公平”。
白天戰局僵持,到了夜晚反而更加激烈,雙方援兵相繼趕到,重新廝殺到一塊, 彼此攪成一團,通宵達旦地對戰。
二、11月4日晚—11月5日黃昏
(一)雙方增援部隊陸續趕到登步島
11月4日夜7時以後,已在桃花島這邊苦苦等待了一整天的第61師師長鬍煒,焦慮擔心前方戰況,遂和副參謀長王超親率2 000多名官兵,攜帶1部電臺及充足彈藥,趁夜色掩護順利渡海登陸。
趕到登步島的援軍包括:第182團第1營全部,第2營第5連(一半)、第6連;第183團第3營全部,第2營第6連,師部偵察連、警衛連,“92式”步兵炮連(只有4門炮)。連同先前登陸的部隊,登步島上解放軍差不多有2個團共計3800多人的兵力。
實力得到大大加強的解放軍,也因師首長親臨一線指揮,士氣也同樣振奮起來,信心倍增。
經瞭解戰場情況,胡煒當即決定集中兵力,連夜從左、右兩個方向攻擊,擒賊先擒王,一舉拿下蔣軍指揮部雞冠礁。
具體部署是:以第183團全力攻下大山,得手後從左翼直擊雞冠礁;以第182團攻下炮臺山及張網灣山後,從右翼攻打雞冠礁。總攻擊發起時間定為午夜24時30分,力圖控制住碼頭,阻斷敵軍增援,最後佔領全島。
這一作戰方案核心,是以兩路鉗形攻勢,直搗雞冠礁村及其碼頭。若無意外,次日天明即可以解決戰鬥,則極有可能顛覆整個戰局。
由於天黑,地形不熟,加上各部隊較為分散,命令傳達遲緩,實際攻擊發起時間已是5日凌晨3時許,天色很快便大亮了。與此同時,蔣軍新的援兵也陸續上島,直接投入戰鬥。
蔣軍第67師師長何世統率200團抵島,第67師以逐次登陸的部隊,迅即經大塗面、流水巖、西蠶、大蠶之線,進出島南海岸,晚6時30分,該團自大山以西地區向流水巖實施突擊,另以第1營向大塗面迂迴側擊。
如此排兵佈置,將上午援軍第224團主力配置於東部炮臺山,傍晚援軍配置於西部大山,釆取西面主攻、東面佯動,相互策應,直取要點流水巖,意圖逼退解放軍,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
一邊是蔣軍第87軍軍長朱致一、第67師師長何世統、第221師師長吳淵明親自督戰;一邊是解放軍第61師師長鬍煒帶領所部率先從東、西部兩方面同時發起全面反擊。頓時,全島槍炮聲不絕於耳,喊殺聲四起,流彈紛飛,戰鬥呈現熾熱化狀態。
(二)雙方援軍展開對攻大戰
1.西部戰況
鑑於防守流水巖正面兵力太少,解放軍第183團第1營乃將原擔任側翼守備任務的1個排,調到正面加強阻擊,卻給迂迴之敵以可乘之機。
正當解放軍第183團開進時,恰巧與蔣軍第200團派出迂迴之營遭遇。夜10時,蔣軍第200團主力已搶先猛攻流水巖陣地,掩護第1營迂迴行動,至深夜攻佔流水巖東北高地,解放軍第183團發覺後,遂決定先打迂迴之敵。
戰至次日凌晨3時許,終將該營大部分殲滅,僅逃走一小部。連同流水巖正面阻擊,解放軍第183團共計斃傷敵第200團軍官20餘名、士兵200餘名,卻再也未能如願續攻大山、雞冠礁,被迫止步於流水巖一帶地區。
該方戰況表明,蔣軍第200團雖然傷亡嚴重,包括團、營級指揮官戰傷,至少損失了執行向解放軍左翼後方迂迴任務的1個營,卻打亂了解放軍反攻計劃,迫使解放軍不得不臨時分兵應付,減弱了原擬使用於正面突擊的實力。
此一戰場上的“機緣巧合”,使得解放軍兵出左路發動主攻希望挽回戰局的最後努力,頓時化為烏有。自此之後,解放軍便再無良機,少有進攻,只剩步步招架,形勢愈發不利。
2.東部戰況
解放軍第182團釆取多路猛攻,鑽隙勇往直前,全力向炮臺山、張網灣山攻擊前進,直達北岸,幾乎看到了雞冠礁,望見了大海上敵軍運兵船,最終卻功敗垂成。
從海上增援的蔣軍主要是第67師第201團及軍部警衛營等部,這支部隊差點吃大虧。
11月5日凌晨4時許,解放軍第182團第1營快速動作插入敵後,擊退蔣軍第221 師第661團第2營,斃傷副營長以下官兵150多人,佔領張網灣山,突然發現前方有大、小4艘敵軍艦艇正停泊在海面上,搭載的第201團步兵正從軍艦上下來換乘木船靠岸,當即使用輕重機槍狂掃敵艦,迫使2艘小艇迅速逃離。
2艘較大的軍艦則趕上海水 退潮開不動,艦上人員慌忙胡亂搖手,表示不要再打了的意思。解放軍官兵如此近距離地接觸敵軍艦,且以數挺輕重機槍封鎖住艙口,就能使其動彈不得,解除了原來對軍艦的種種顧慮,若是有幾門小炮在手,那戰果就大不一樣。
該營一邊以火力封鎖敵軍艦,壓制敵援兵不得登陸;一邊奉令繼續西向雞冠礁進攻,先打陸上之敵,策應第183團行動。
拂曉後,這支幾百人的小部隊竟奇蹟般打到陸家喬,佔領附近一帶山地,前鋒第3連已拿下敵山炮陣地。
此舉,是解放軍最後一次攻至雞冠礁附近的機會,造成守備炮臺山的蔣軍第224團主力腹背受敵,迫使第224團第 1營從西部大山調回,增援炮臺山。與此同時,張網灣山也很快被蔣軍奪回。
而為確保炮臺山、張網灣山、陸家吞一帶高地,掩護登陸之援兵,蔣軍第67師師長何世統奉軍長朱致一的命令,決以第200團全力固守大山,以第224團第1營經沙頭、陸家蠶向炮臺山增援歸建並側擊解放軍後背,以第201團一部佔領陸家蠶高地之線並對東、東南方向警戒。
解放軍第182團第2營遲至凌晨3時許才開始發動攻擊,佔領仰天頭、廟灣村,並曾幾次攻至炮臺山守敵團指揮所附近,然而由於敵眾我寡(蔣軍在炮臺山有一個團),打到天亮也未按計劃拿下炮臺山。
炮臺山未能攻克,使原本已遠處最前面的解放軍第182團第1營立刻陷入三面受敵之困境,前有蔣軍第661團阻擊,左側有緊急趕來增援的第224團第1營攻擊,右側後有守備炮臺山的第224團主力施加火力射擊,這幾百名解放軍奇兵處境頓時異常危機。
蔣軍第87軍軍長朱致一嚴令各部在炮火掩護下,整頓態勢,集結兵力,多路強行反攻。解放軍第182團第1營奮力打退蔣軍數次衝鋒後,及時判明周圍環境險惡,遂毅然決定後撤,於上午9時安全撤出張網灣山、陸家蠶、蔣廟灣山一帶,第3連連長方長泰等犧牲。
這一仗,如果解放軍第182團第2營能在天亮前打下炮臺山,白天鞏固住張網灣山、陸家蠶、炮臺山一帶高地,則於5日夜間繼續從桃花島增調有生力量,6日仍有可能一戰,或可挽救戰局。
只是因為兵力單薄,缺少重火力保障支援,雖有第182團第1營鑽隙遠出建奇功,該方面仍然惜敗,餘羽而歸。唯有全營能保全建制,尚可寬慰些許。
胡煒師長親自指揮5個營,從凌晨打到天明,未見任何分曉,各處所有攻勢均受挫,戰線仍然處於4日之態勢。
11月5日上午,戰鬥依然十分慘烈,最為關鍵之處,仍是炮臺山、流水巖山2 座制高點及其附近地區,一方拼命堅守,寸土不讓;另一方拼力猛攻,不顧傷亡。陣地犬牙交錯,距離非常近,乃至飛機投彈竟至落到自家人身上。
9時許,87軍軍長朱致一已經判明當面解放軍似有拖延至天黑作戰的意圖,遂下達第12號作戰命令,要求各部“調整部署,準備繼續攻擊,並期於黃昏前,收復全島”。
11時30分,在空軍及地面炮兵掩護下,蔣軍201團兵分三路向流水巖高地猛攻。歷經8次反覆衝殺,在付岀較大傷亡代價後,於中午13時佔領流水巖山,解放軍則被迫後撤至野豬塘山一帶佈防。
流水巖高地失守,意味著解放軍已被壓縮於南部海岸邊窄小地帶,已經無路可退,遂做殊死決鬥,誓死不再後退半步。
下午14時,胡煒指揮解放軍實施猛烈反擊,另由登步島最西邊的賀家吞出兵一部,反攻流水巖山側後之大山,有力地威脅到已佔流水巖山之敵。
此招果然奏效,前來阻擋的蔣軍第201團第2營很快便被擊潰,營長藍文光以及2名連長被擊斃。解放軍則越戰越勇,反而打得敵軍幾乎招架不住,連連退步。
及至黃昏之後,登步島戰事總算逐漸消停下來,國共兩軍參戰部隊均感疲勞,遂暫時休戰對峙,各自整頓人馬,撤運傷員,同時策劃下一步行動計劃。
此日激戰,蔣軍第224團團長蕭宏毅、第200團團長顏珍珠、第661團代團長吳錫麟(頭部)先後負傷。
解放軍第61師登島部隊也傷亡慘重,各營連幾無完整建制,幾個連隊早已拼光,第182團第3營副營長萱元龍、第5連連長許其法、副連長袁德和、第7連副連長李大明等一批營連排指揮員犧牲,第183團團長杜紹三、副團長孟廣義和3個營長都負傷,連排指揮員也傷亡大半。
三、11月5日黃昏—11月6日早8點
(一)解放軍決定撤退
此番惡仗打到這種地步,戰場形勢已經十分明朗。解放軍疲憊至極,後援糧彈不濟,實則無力再戰。即使再硬挺下去,哪怕再多打半天甚至1天,解放軍登島部隊將有全部拼光的危險。
當日傍晚6時許,朱致一考慮到各部經連日之苦戰,官兵疲憊,且時近黃昏.。增援之第67師第199團,亦尚未到達,遂令就地整頓。
顯然,這一處置,極有利於解放軍安排撤退部署,朱致一、劉廉一等蔣軍高階將領絕對沒有意識到眼前的解放軍與往日交戰不同,竟然會果斷撤退,不再與之繼續纏鬥。
此時,胡煒和王超綜合分析戰場形勢,鑑於島上所有重要制高點盡失,敵重兵壓境,我軍已無取勝之任何可能,為避免全軍最後拼光,乃下決心黃昏後,趁夜色屏障有組織地乘船撤退。
胡煒遂一面覆電浙東前線指揮所,報告撤退之決心;一面電告後方桃花島的李清泉副政委立刻組織船隻,天黑時自桃花島前來接運。同時將傷員、烈士遺體提前抬送到登船點,爭取時間儘早上船返航桃花島。
事實上,解放軍第61師師長鬍煒率領不足4 000人,陷入彈丸之地,勇猛對抗陸、海、空三軍佔絕對優勢兵力之敵,浴血奮戰兩晝夜,已經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至於戰場上能打得贏就打到底,打不贏就撤退的戰例比比皆是,當然考驗著任何指揮員臨機處置的謀略和判定能力。
而且渡海登島作戰與陸戰完全不一樣,在海島上沒有回 旋餘地,即使想要撤退,也面臨著船隻被炸光或半渡被擊沉的危險,何況能否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全身而退?這副千鈞重擔壓在29歲將領胡煒身上,可謂相當地沉重,稍有不慎,滿盤皆輸,並將永遠揹負歷史的罵名。
因軍情非常危急,也等不及浙東前線指揮部回覆批准,胡煒即率領登島部隊冒險先行撤退,一切盡在有計劃、有組織掌握之中,部隊未見任何驚慌紊亂。
(二)胡煒定下週密的撤退部署
為能實現順利撤兵的目的,胡煒等指揮員臨危不亂,精心組織撤退行動,周密部署,在當時軍情萬分緊急的環境之下,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
1.從桃花島調動船隻,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
在桃花島的留守人員由第61師師副政委李清泉率領,聞訊立即緊急行動起來,大力組織動員水手撐船,冒著生命危險搶運部隊。
下午2時許,在桃花島的水手隊即已接到準備調船的通知,晚9時天黑之後,自桃花島開來的船隻一隊隊靠上登步島岸邊,上滿一船即開走一船,快速裝載,快速起航,快速返回。
船抵桃花島後,岸邊接應人員立即將傷員用擔架送至衛生隊救 治,將烈士遺體抬到紅廟安放,將俘虜妥善安置。
由於組織工作嚴密,船隻使用效率較高,在桃花島、登步島兩邊相距2千米的海面上,一般往返3—5次,到6日凌晨1時許,部隊安全撤離完畢。
若無大批船隊往返穿梭接運,登島的部隊恐怕凶多吉少。所以,登步島戰鬥結果不同於金門惡戰之處,即是解放軍突擊部隊能進退自如,於渡海登島作戰不利時能夠撤退,不至於回不來。
2.挑選優秀指揮員斷後掩護,確保部隊安全撤離。
留下擔任掩護全軍撤退任務的小部隊,責任十分重大,在以往接受作戰任務中,常常扮演寧肯犧牲自己也要保全大部隊安然轉移的特定角色。
胡煒當即指定十分信任的第182團參謀長劉正昌、第183團團長杜紹三,分別指揮掩護部隊各1個營斷後行動。事實證明,此2人果然不負眾望,除小股部隊損失外,斷後部隊也輪番掩護,迷惑敵人,最後大部成功脫身歸隊。
以第183團第3營為例,該營奉命留下阻擊,因營長負傷運下去了,教導員和副營長到渡口組織撤退,團長杜紹三當面指定第9連連長夏少卿負責,帶領第9連和第8連、機 炮連剩下人員,以及團司號排等掩護。
夏少卿將這些單位臨時編組4個組,各配1挺 重機槍,夜晚10時開始佯攻,槍炮齊鳴,軍號聲不斷,吶喊聲此起彼伏,直至午夜過後才接到命令撤離。
3.合理安排登船順序,有條不紊地組織返程。
海島作戰撤退不同於陸地,除了技術條件比較困難之外,主要是給部隊指戰員心理壓力較大,如果不盡早地上船起 航.就有可能發生不測。
而幾天戰鬥下來,大批傷員、俘虜、武器裝備等一齊湧向岸邊,若組織不當,必然造成極度混亂與危險。若被蔣軍提早發覺,則有遭受極大損失的可能。
因此,各團即以主要指揮員在渡口親自排程指揮,維持秩序和戰場紀律,所有師、團主要負責幹部都不能先走,以免影響士氣,胡煒、王超也不例外。
因此登船順序是:先傷員,接著機關及後勤部隊,再跟上武器和步兵、俘虜,最後是掩護部隊登船。胡煒為此指派第183團政治處主任賴華到渡口,負責組織部隊上船返航秩序。嚴令指戰員不得插隊上船,否則軍法從事!
整個撤出戰鬥與船隻接運過程絲毫不亂,各環節銜接得當。當指戰員們在渡口看到師團首長臨危不亂,沉著、鎮靜、從容地指揮登船,深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撤退在後的獻身精 神所感動,大家悄無聲息,似同百萬軍中拔腿而出,勝利返航。
4.主動實施佯攻,繼續迷惑敵軍。
11月5日夜7時30分,掩護部隊開始向當面蔣軍佯攻。擔任掩護任務的左右翼2個營,實際已減少至200餘人,僅能組成幾個小分隊,各自配備司號員,兩側以火力掩護,積極向敵軍陣地實施佯動。
同時,炮兵也將剩餘的炮彈全都發射出去,與槍聲、手榴彈爆炸聲、衝鋒號聲、喊殺聲相互交織,持續不絕於耳。
正是這200多名指戰員的成功“表演”,接連發動4次襲擊佯攻,竟然成功地迷惑住了上萬名對手。後者誤以為解放軍又要發動夜戰,始終未敢造次,只是原地堅守待命,欲圖明瞭當時情況。
夜半,解放軍掩護部隊,相繼撤離陣地奔赴渡口,與敵軍相距最近的部隊則最後撤退,繼續釘牢陣地,爾後才從容不迫登船返航。
5.有意識洩露“軍情”,釋放煙幕彈
為隱蔽真正的撤軍意圖,11月5日黃昏,胡煒召集部隊連以上幹部開大會,公開聲張夜裡還有一個師的部隊上島,擺岀繼續決戰的架勢,有意放鬆看管俘虜,讓其跑回部隊報信。
其實,這也符合戰場實情,解放軍前兩夜都是趁夜間掩護登陸的,而且打得很兇,第三夜繼續增兵也屬常理。67軍軍長朱致一等蔣軍高階將領也確實獲悉了此一重要“資訊”,加緊防備解放軍夜戰,而不是主動岀擊,輕鬆放走了解放軍。
以當時的戰場情形看,這幾項當機處置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攻島剩餘部隊能否 平安撤退並登船返航,此乃劍走偏鋒的一著險棋。
如若不能把握住利用黑夜降臨的最後機會行動,天明之後必有一場慘烈的短兵相接,胡煒所帶領的解放軍餘部極有可能慷慨悲壯地就義,“金門第二”也就成為了現實翻版,華東野戰軍也就再一次蒙受恥辱。
四、結局
蔣軍第199團於11月6日凌晨1時30分自雞冠礁登陸完畢,歸還第67師建制,準備白天投入進攻。直到清晨6時許,朱致一才反應過來,解放軍已經撤退,立即下令全線壓上。8時許,登步島上響徹了兩天三夜的槍炮聲漸漸停息。蔣軍方面遂大肆吹噓“登步大捷”,並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儀式
這場驚心動魄的海島爭奪戰,解放軍僅以5個營不到4 000人的兵力,跨海對陣國民黨軍6個步兵團,最後神奇般全身而退,還帶回來將近400名俘虜,應當說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這與金門戰鬥結果形成巨大的反差,解放軍雖敗猶榮,蔣軍雖勝不武。
島上作戰共俘虜蔣軍官兵800餘人,撤出登步島時,大部俘虜趁機跑掉,僅隨船帶回396人。繳獲重機槍4挺,輕機槍3挺,衝鋒槍8支,卡賓槍6支,步槍61 支,手槍18支。
需要指明的是,跨海登陸作戰,陣地幾番易手,又是急速回退,繳獲武器及其他物資並不多,因時間關係也不允許攜帶更多的軍械物資,放棄一半以上俘虜也是情有可原,最主要是能將戰鬥人員帶回已屬不易,此可以理解。
此戰,我第61師傷1024人,犧牲241人,失蹤222人,總計傷亡及其他損失1522人,佔登島作戰人數的四成。蔣軍負傷954人,陣亡1919人,被俘396人。總計損失32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