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社會及網上對於孟良崮戰役,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編七十四師,之所以在孟良崮被粟裕虎口拔牙一舉殲滅,是因為張靈甫孤軍冒進,脫離了國民黨的大部隊,這才被粟裕抓到機會。
而且,對於這個說法,許多人深信不疑。然而,粟裕大將對此卻有著極為明確的說法,在回憶錄中,粟裕明確表示:
在後來的若干材料中,把我軍捕捉孟良崮戰機說成敵整編74師孤軍冒進、送上門來的,這種說法是不符合戰場實際的,既沒有反映敵軍的作戰企圖和動向,也沒有反映我軍的預見和戰略決策。
那麼,位列蔣介石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編七十四師,究竟是如何被粟裕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一舉殲滅,並以此扭轉華東戰局的呢?
1947年3月,此時,解放戰爭已經整整進行了8個月之久,局勢也變得微妙起來。內戰爆發剛開始,蔣介石倚仗自己430萬大軍和美國的支援,氣勢洶洶地發動了對於解放區的全面進攻。
經過8個月的內戰之後,蔣介石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國民黨軍隊佔據了105個解放區的城市。蔣介石的“統一大業”似乎愈發能夠看到勝利。
但與此同時,只知道佔據更多地盤的蔣介石也發現,自己的兵力卻變得捉襟見肘起來。當時,國民黨用於一線作戰的機動兵力已經從117個旅減少到85個,與此同時,8個月的戰爭中,國民黨被消滅了超過71萬的兵力。
因此,隨著國民黨佔據的地盤越廣,需要守衛的地盤越多,兵力反而愈發匱乏。所以,到1947年3月,蔣介石不得不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隨即,蔣介石集結重兵,開始對陝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
兩個被重點進攻的解放區,如果說進攻陝北解放區,更多的是出於政治上的目的的話。那麼,進攻山東解放區,則關乎著整個解放戰爭的勝敗全域性。
因為,當時華東野戰軍所在的山東解放區不但是關內最大的一塊解放區。而且,得益於山東豐富的物產,它還是解放區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與此同時,以山東為基地,華東野戰軍還能輕易地威脅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和上海,而且,山東還扼守著從海上進入東北的海上交通要道。
也因此,蔣介石將此次重點進攻視為“關係黨國同盟的關鍵”。當時,為了進攻山東解放區,國民黨集結了24個師(軍)、60個旅,總兵力約45萬5千餘人。
這個兵力,佔到了國民黨用於重點進攻總兵力的2/3。而且,不但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兵力十分龐大,還集結了蔣介石大部分精銳。
當時,國民黨的五大王牌主力之中,有三支主力參加了這次重點進攻。這其中,除了在孟良崮被一舉殲滅的整編第74師之外,還有整編第11師和第五軍。
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大軍,以國民黨的三大王牌主力為骨幹,被編成了三個兵團。這其中,湯恩伯率領為第1兵團,下轄整編第74師、整編第83師、整編第65師、整編第25師、整編第28師、整編第57師等6個整編師的部隊。
第二兵團則是王敬久統領、轄有第五軍、整編第85師、整編第75師、整編第72師。第三兵團則由歐震率領,麾下部隊為整編第11師、整編第9師、整編第20師、整編第64師、整編第84師、第七軍以及整編第48師。
這三個兵團,總兵力為17個師43個旅255,000餘人,作為精銳主力,他們的主要任務為機動突擊。而其他20萬人則負責駐守各個戰略要地,擔任守備和策應任務。
此次集結精銳大軍,以優勢兵力對於山東和陝北解放局進行重點進攻,蔣介石的決心極大,期待值也很高,他將此次行動視為一舉擊破解放區取得內戰勝利的關鍵。
所以,雖然軍事才華並不高明,但是,在蔣介石的率領之下,國民黨依然吸取了之前多次被解放軍各個殲滅的經驗教訓,決定採用蔣介石的偶像曾國藩打太平軍的戰法——“結硬寨、打呆仗”,決定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充分利用國民黨的裝備和兵力優勢,逼迫解放軍與國民黨主力決戰。
應該說,蔣介石的這一戰法雖然並不多麼高明,但是,卻也是充分發揮了國民黨的諸多優勢。而且,這種作戰方式確實能夠避免被解放軍採用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等戰法消滅的可能。
面對這種戰法,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的率領之下,充分利用解放區內作戰、解放軍善於運動戰的優勢,開始用高度機動迴旋的方法調動和迷惑敵人。
而將敵人耍得團團轉的同時,則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果斷消滅突出或孤立的敵人。例如,4月20號,發現位於左翼的整編72師較為孤立後,華東野戰軍迅速調集三個縱隊,以泰山壓頂之勢在泰安一舉殲滅整編第72師主力。
4月28日,華東野戰軍再次抓住戰機,殲滅湯恩伯兵團一部。就這樣,在高強度的行軍之中,解放軍先後4次取得作戰的勝利,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但與此同時,由於敵人大兵團縮成一團,很難一口吞下。因此,兩個多月來,華東野戰軍很少能打一個痛快仗。甚至,由於當時運動太多,打仗太少,許多指戰員還說起了“怪話”順口溜:陳司令的電報噠噠噠,小兵的腳板撲撲撲。
不過,對此,中央軍委和毛主席表示了充分的理解。毛主席曾在發給華野的電報中明確指出:敵軍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機,處置甚妥。
正是在華東野戰軍高強度運動之中,徹底把蔣介石和國民黨軍隊迷惑的團團轉。蔣介石甚至因此認為:山東的解放軍攻勢疲憊,不得不向淄川、博山、沂水一帶退卻,國民黨則繼續乘勝追擊。
尤其是湯恩伯率領的第一兵團,更是接連侵佔了萊蕪等地。
1947年5月11日,粟裕大將接到這樣一條情報:國民黨整編第74師從垛莊出發,經過孟良崮西,開始向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發動進攻。
始終緊盯全域性的粟裕立刻敏銳的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個天賜良機。他隨即要求各部偵查國民黨軍隊的行動部署。到了晚上,湯恩伯率領的第1兵團的作戰部署終於暴露出來:
湯恩伯決定以最精銳的整編第74師為核心,第25師、第83師為兩翼,攻佔坦埠。而且,此次行動貫徹了國民黨一貫的戰法,大軍團聚成一團,所以,在25師和83師的兩翼,依然有國民黨軍隊,分別為第65師、第七軍和第48師。
與此同時,隨著湯恩伯的第1兵團發動全線進攻,王敬久兵團的第五軍、歐震兵團的第11師也開始向東發動攻擊。
很顯然,國民黨的這一部署目的十分清晰:以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大的整編第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國民黨龐大的兵力掩護之下,實施中央突破。
而且,國民黨的全線進攻目標之所以定為坦埠,也是因為他們已經提前得知,坦埠是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所在地。隨著國民黨集結重兵發動全線進攻,山東戰場的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然而,就在如此緊張的時刻,粟裕大將卻敏銳的發現了戰機:國民黨中央突破、全線進攻的態勢,使得敵人大兵團隊形不得不出現變動,這恰恰為我軍殲滅對手帶來了有利的時機。
所以,粟裕當機立斷,決定以猛虎掏心的辦法,以反突擊來對付敵人的突破。他迅速集結幾個強有力的縱隊,“從敵戰鬥隊形的中央切入,切斷對我威脅最大的中路先鋒——第七十四師與友鄰的聯絡,並將其乾淨全部的消滅掉”。
但是,首先殲滅整編74師的計劃顯然有點兒“反傳統”。粟裕大將這次為什麼一反常態,不採用我軍“先打較為薄弱孤立之敵”的戰法,反而率先將目標指向了敵人最精銳的整編第74師呢?
粟裕大將認為,經過解放戰爭頭8個月的作戰,解放軍不但有了豐富的經驗,同時,繳獲自國民黨的先進武器,也使得解放軍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
也就是說,此時的解放軍從裝備、戰鬥意志到戰鬥經驗,都已經擁有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的條件。而且,將殲敵目標打向最強的74師,也將完全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奇效。
陳毅聽到粟裕的這一想法之後,立刻表示贊同,並將粟裕的這一戰役規劃稱之為“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陳粟二人立刻下定了殲滅敵人74師的決心。當時,粟裕集結華東野戰軍9個縱隊兵力,具體分工則為: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等5個縱隊負責對74師的圍殲作戰任務,而第二、第三、第七、第十等4個縱隊則負責阻止近在咫尺且兵力雄厚的敵人援兵。
那麼,粟裕大將果斷地選擇集結優勢兵力殲滅敵74師,是不是因為74師孤軍冒進、送上門來呢?
完全不是如此,因為,張靈甫率領的整編74師雖然確實十分驕橫,也一直輕視它的友軍,但是,作為一個久經戰場的老將,張靈甫不至於犯出如此低階的錯誤。
事實上,當國民黨大軍發動全線進攻之後,作為中央突破箭頭的整編74師,其實並沒有脫離國民黨的大部隊。
孟良崮戰役發起之時,整編74師兩側的國民黨部隊距離74師是很近的。距離最近的國民黨部隊,甚至只有4~6公里。可以說,他們要想援助74師,絕非遙不可及。
所以,粟裕大將之所以發起孟良崮戰役,當然有利用敵人各部隊之間派系複雜、蔣介石嫡系與其他雜牌軍之間矛盾重重的關係。但是,粟裕能夠一舉殲滅74師,從來不是因為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因為張靈甫犯了無可挽回的低階錯誤。
事實上,對於第74師周邊國民黨優勢兵力的援助,粟裕大將一直是極為重視的,他不但安排了4個縱隊負責阻敵援助,而且,還在戰法上充分的利用了敵軍各部隊自私自利、“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心理。
例如,在13日晚上,負責阻擊敵人第25師的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開始以小部隊對25師發動進攻,使得25師認為自己是解放軍進攻的物件,因此開始集中精力守住陣地,以求自保,也就沒有時間救援74師。
與此同時,而負責阻敵的解放軍各部隊,向74師與國民黨其他部隊的結合部縱深猛插,搶佔了制高點。
到14日,整編74師被粟裕大將指揮的5個縱隊團團包圍的同時,在這5個縱隊的包圍圈之外,則是國民黨十個整編師所構成的更大的包圍圈。
與此同時,當發現74師被解放軍主力包圍之後,蔣介石卻認為,這是與華東野戰軍決戰的最好時機。因此,他一方面命令張靈甫就地堅守,吸引住解放軍,另一方面,則急令山東的各支國民黨部隊火速增援,向74師靠攏,試圖在在孟良崮周圍集結更為龐大的兵力。
所以,這場戰爭真正的關鍵在於,是74師能夠挺到最後,還是解放軍能在國民黨大軍包圍之前消滅74師。
而很顯然,無論是戰鬥力、戰鬥意志還是這場戰役的關鍵——指揮官,解放軍都遠遠優於國民黨軍隊。最終,解放軍發揚了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到16日下午5:00,就將蔣介石最精銳的主力整編74師全部殲滅。
此戰,整編74 師的32,000餘人全部被消滅,蔣介石策劃的魯中決戰計劃徹底破產。而孟良崮戰役也成為扭轉華東戰局的關鍵之戰。
所以,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能夠“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從來不是因為74師孤軍冒進。正如粟裕大將所說:
……上述說法可能是由於不瞭解我們創造和捕捉戰機過程的緣故,從我軍通常採用的傳統戰法出發,來臆想戰場情況。這未免是削足適履,而且,也把敵人想得過於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