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現在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的能力是一天強過一天,如何加強第一第二島鏈的防禦能力,防止被我軍的打擊手段徹底癱瘓,就成了美軍每天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今年美軍又找到了一套新的裝備方案:最近正在第二島鏈的核心關島上進行部署測試的鐵穹防空系統。
沒錯,就是上半年在巴以衝突當中靠著攔截大量火箭彈秀了一輪實力的以色列防空系統;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軍近期正在關島上進行部署訓練以及打靶測試,並且試圖將其整合到目前由薩德和愛國者組成的地面防空網當中去,構建起關島上空的分層防空能力,加強防空手段來抵禦我軍可能的導彈打擊。
因為我軍傳統上針對美軍在第二島鏈上的火力戰,是靠兩種方式協同完成的,也就是火箭軍中程導彈進行首輪的火力突擊,來暫時中斷美軍兩大機場的航空作業能力,掛載長劍-20等空地導彈的轟-6則負責跟上,進行後續的壓制作戰;這主要是因為彈道導彈的火力突襲能力強;但是昂貴的成本和不多的備彈都不允許他進行長期的壓制作戰。
而攔截長劍-20這樣的亞音速陸攻彈,對鐵穹來說那是正好落入了自己擅長的領域,這些導彈末端速度不會比火箭彈更快;軌跡預測也不會比土製火箭彈更復雜,鐵穹有針對這種目標,進行單批20-30發的攔截能力,一套系統就可以攔截我軍一個4機轟-6編隊發起的打擊。
如果我軍還想依靠轟-6機群搭配長劍-20巡航導彈的方式,來對美國在關島上的兩個大型空軍基地設施進行持續壓制作戰的話,那顯然就完全行不通了,即使是冒著巨大風險組織團級規模的大機群出動,在鐵穹面對亞音速陸攻彈的多目標接戰能力的防守之下,也很難再對關島形成破防。這也能讓美國海空軍的岸基航空兵能有充足的信心,在捱過火箭軍突襲之後,靠著緊急工程作業,恢復航空運作能力來奪取空中優勢。
但關鍵問題在於,我軍也早就意識到了自己靠著火箭軍進行火力突擊火力急襲,轟-6進行持續壓制作戰的方式存在很多問題;不管是成本上的不可接受,還是實際上的損失會大到難以承擔。所以也針對這些缺點發展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手段,新一代正在研製中的中型隱身轟炸機以及備受關注的遠端轟炸機這種傳統手段的進一步延伸那就不用說了;在彈道導彈突襲能力強但是持續壓制能力弱這一缺點上,咱們也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進。
美軍最近就在我國的西北沙漠地區抓到了動靜,我軍正在測試利用彈道導彈,對停在機場上的飛機進行精確識別的定點打擊,從衛星拍到的靶場測試結果來看,有新導引頭和新識別演算法的我軍彈道導彈,能直接識別出機場上停著的預警機,戰鬥機等目標,直接對這些飛機降下打擊,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不需要再向過去那樣將導彈射向固定的幾個座標去摸獎。從而有了在第一輪打擊中,就徹底摧毀關島的航空兵力的能力。擁有了使用彈道導彈對機場泊機進行精確摧毀的能力之後,我軍就不再需要利用亞音速陸攻彈,來執行第二輪和後續的打擊作業。
這也就是說,在可以預見的短時間內,美國想要對第二島鏈上的核心設施進行有效的防禦工作,那就不能再靠扛過彈道導彈為主打的第一波,儘量減小損失之後靠工程能力搶修維持出動能力,採用各種手段對抗和攔截我軍承擔持續壓制任務的轟炸機群和遠端彈藥這種方式來應對我軍對關島的直接威脅了,而是要從我軍第一輪發動打擊的東風-26等中程彈道導彈就要做到大部分攔截,不然就會有大量的飛機等裝備被我軍的突襲直接摧毀在地面上。
但是鐵穹這種彈還是那句話,攔截亞音速導彈垃圾海的效能當然是優越的,但是對攔截更高更快更強的彈道導彈,那完全就是想都別想了;這套系統從來就不是為了這種目標設計的,我軍的彈道導彈真的臨頭,那鐵穹只能是雷達鎖定不住,導彈效能也完全追蹤不上,只能坐看機場上的飛機捱打,美軍的這一輪努力,可以說是找錯了發展的方向。
美國現在在關島面對的最現實威脅,或者說整個第二島鏈地區面臨的最現實威脅,都不是什麼我國的中程轟炸機,而是整個戰略態勢上的整個第二島鏈地區可用的軍事基地都非常有限,這導致了美國遠端航空兵力事實上在第二島鏈地區的極高密度部署,集中在關島的兩個海空軍的航空兵基地,與周圍的塞班島,天寧島等地,這種戰役上高度分散,但戰術上又過度集中的方式,實際上非常方便與我軍的火箭軍部隊進行定點的火力突擊作戰。
只要美軍想要介入西太地區局勢,想介入未來我軍在海峽行動的想法還維持一天,那關島遭受重大打擊的風險,就永遠不可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