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肖姓開國將軍
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以表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了卓越功績和巨大貢獻的功勳將領們。
從此,從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或晉升將級軍銜的將帥們統稱開國將帥。
共和國開國將帥總計有1614人,分別有10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名大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在眾多開國將軍中,蕭姓將軍有27位之多,位居開國將軍姓氏數量排行第十一名(前十名分別是張姓、李姓、王姓、劉姓、陳姓、楊姓、吳姓、黃姓、周姓、羅姓)。
分別是開國大將:蕭勁光;
開國上將:蕭克、蕭華;
開國中將:蕭新槐、蕭向榮、蕭望東;
開國少將:蕭遠久、蕭永正、蕭元禮、蕭學林、蕭應棠、蕭文玖、蕭思明、蕭前、蕭全夫、蕭永銀、蕭新春、蕭德明、蕭大荃、蕭平、蕭森、蕭鋒、蕭榮昌、蕭志賢、蕭友明、蕭劍飛、蕭選進。
02、蕭勁光姓蕭還是肖
想必大家在翻閱這些蕭姓開國將軍的歷史書籍時,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有些書籍記載他們姓蕭,而有些書籍他們卻姓肖。
以開國大將蕭勁光為例,由中央軍委批准立項,海軍有關單位編、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蕭勁光傳記是《蕭勁光傳》;而由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著、學苑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則是《肖勁光傳》。
這兩部蕭勁光個人傳記都是由官方編輯、出版,其權威性、正確性不言而喻。
這樣的個人傳記是不會搞錯傳記蕭勁光最基本的姓氏問題。
既然如此,為何兩部傳記一個說蕭勁光姓蕭,一個說姓肖呢?
蕭勁光究竟是姓蕭還是姓肖?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得說到兩個姓的來源。
03、蕭姓來源
首先來說,先秦時期,姓和氏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一個姓可以衍生出很多氏。
比如子姓,就衍生了蕭、宋、鍾、孔、林、戴、牛、鍾離、鮮于、皇甫等氏。
而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比如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因此孔子的名字是孔丘、孔仲尼,尊稱孔子。
先秦以後,姓氏合一,氏取代姓。因此,先秦以後的姓大多都是來源於先秦以前的氏。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蕭姓就是先秦時期的氏,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個是嬴姓始祖伯益的孫子孟虧在夏朝被分封至蕭地(今安徽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
他的子孫以蕭為氏,後來都改姓蕭。
另一個則出自子姓,春秋時期,宋戴公(子姓)的後裔蕭叔大心因平叛有功被封為蕭國國君,蕭叔大心這一支子孫就以蕭為氏,蕭叔大心成為蕭姓始祖。
這一支子孫湧現了很多歷史知名人物,比如西漢開國功臣蕭何,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因為崇拜劉邦,給自己取了漢姓劉,而他的皇后家族因為崇拜蕭何,取了一個漢姓就是蕭,因此遼國所有皇后家族都姓蕭,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男主人公蕭峰就是遼國後族,因此他就姓蕭,這也是蕭姓一大來源。
04、肖姓來源
肖在古代文字是“不肖”的肖,第四聲,姓出現時間比較晚,肖姓最早出現在漢朝,而且人數十分少,據明朝凌迪知所著的《萬姓統譜》記載,只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肖靖等寥寥數人。
自明朝之後,再無肖姓人記載,實際上,肖在古代基本不作為姓氏。
因此,基本上來說,古代只有蕭姓人,沒有肖姓人。
比如,宋朝的《百家姓》就沒有收錄肖姓;
比如《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共記載了明朝、清朝51624名進士,其中蕭姓進士有245人,而肖姓進士為0;
再比如《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收錄了1911年前54500個人名,蕭姓有517人,而肖姓為0。
而明朝的《字彙》、清朝的《康熙字典》、民國時期的《中華大詞典》、《辭源》、《辭海》、《國語辭典》等字典、辭典,“蕭”字明確收錄了姓這一義項,“肖”字卻沒有一條義項被當作姓。
也就是說至少從明朝以後到民國這一段時間,中國是沒有肖姓人的。
那為什麼我們身邊有很多肖姓人呢?
這就要說到簡體字和繁體字了。
05、易繁為簡
中國古代文字都是繁體字,書寫極為不便,不利於文字傳播和普通貧困百姓的學習。
因此,進入近代以來,社會很多有識之士紛紛提議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
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就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收錄了324個民間流傳最廣的俗字、古字和草書字,拉開了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的序幕。
但是,中國人用繁體字時間太長,當時的簡體字推行非常困難,這個字表存在巨大爭議。
1936年2月,在社會強大輿論壓力和絕大多數人的抗議下,《第一批簡體字表》就被宣佈作廢。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普及教育、降低文盲率,國家開始大力推動用簡體字取代繁體字。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1956年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制定出《簡化字總表》,並於1964年頒佈,一簡字開始大規模取代繁體字,而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文字。
蕭的繁體字是“蕭”,經簡化就成了蕭。
而早在簡體字推行之初的50年代,開國上將蕭華親自提議,“蕭”作為姓改成“肖”。
蕭華這個提議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響應,因此很多蕭姓人開始改為肖,肖作為一個再次回到中國姓氏大家庭。
不過,當時“蕭”姓和“肖姓”處於一種混用的狀態,有的人寫蕭,有的人寫肖。
1977年12月20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公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這個方案所簡化的字被稱為二簡字。
二簡字就將“蕭”簡化成“肖”,而且沒有註明蕭作為姓不在簡化之列。
因此,大量的蕭姓人被改姓為“肖”。
二簡字推行九年後,很多人發現,二簡字字形“缺胳膊斷腿”,和日本的片假名很像,看起來不僅不美觀,還失去了漢字本身的精髓,再加上很多人已經接受了一簡字。
因此,1986年6月24日二簡字被廢除。
這時,很多已經改姓肖的蕭姓人又將自己的姓改回了蕭,很多作者也重新將歷史上的蕭姓人由肖改回蕭,但也有很多肖姓人沒有改回蕭姓。
於是就導致現在蕭、肖作為一個姓存在混用的現象。
因此,在介紹蕭姓開國將軍中,有的資料寫蕭,有的資料寫肖。
結語、
回到開國大將蕭勁光姓蕭還是姓肖這個問題。
顯然,蕭勁光一直都是姓蕭,蕭勁光生前絕大多數時期都是姓蕭,並沒有姓肖一說,準確來說,蕭勁光才是他本人用得最多的名字。
但肖姓本就是蕭姓的俗稱,因此稱蕭勁光大將為“肖勁光”也是約定成俗的一種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