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黃帝內經·素問遺篇· 刺法論》
“正氣”通俗來說就是我們的抵抗力,包括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正氣足的人身體素質就高,病邪自然不會侵擾。
灸法,是利用艾葉輔以其他中藥作原料,製成艾絨或者艾條,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透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
在疫情防控期間
如何透過艾灸來增強抵抗力
一起來了解下
↓↓↓
灸法常用穴位
1、神闕穴
定位:在臍中部,臍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方法: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2、關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功效:補腎培元、溫陽固脫
方法:艾炷灸7-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3、氣海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功效:利下焦、補元氣、行氣散滯。
主治:腸炎、細菌性痢疾、男子性功能障礙、功能性子宮出血、支氣管哮喘、神經衰弱等。
方法: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4、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胃炎、胃痙攣、胃潰瘍、胃下垂、食物中毒、癲癇、精神病、神經衰弱等。
方法: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5、足三里穴
定位: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燥化脾溼,生髮胃氣,增強免疫力。
方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6、大椎穴
定位:位於背部,後正中線,當第七頸椎棘突下方凹陷處
功效:清熱解毒,解表通陽,鎮靜安神,肅肺調氣。
主治:感冒、瘧疾、頸椎病、痤瘡、小兒舞蹈病等
方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7、命門穴
定位:位於背部,後正中線,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凹陷處
功效:補腎強陽,調經止帶,舒筋活絡。
主治:小便不利,洩利,小腹絞痛,陰囊入小腹,氣淋,血淋,產後惡露不下止,陰縮入腹,奔豚,水腫,嘔吐血,食谷不化,腸炎,子宮內膜炎。
方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艾灸常用方法
1、艾條灸:
將艾條點燃後在施灸部位(穴位)進行燻灸的方法。
2、灸盒灸:
施灸時,把溫艾灸盒安放於平坦的應灸部位,將點燃的艾卷對準穴位置於鐵紗上,蓋上盒蓋。艾盒蓋開啟的大小程度可根據溫度調節。
3、隔物灸:
用某種物品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面板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所隔的物品常用生薑、大蒜、鹽、附子片等。
注意:灸法雖然操作較其他方法簡便,但是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有禁忌症,一定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施灸,如此才能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醫學指導: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