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瘢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岀血性疾病,現稱作IgA血管炎。多見於兒童及青年,臨床上以面板出現瘀點、瘀斑和粘膜岀血為基本特徵。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患者往往很難確定具體的原因(如細菌、病毒、寄生蟲、藥物或食物等),發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見全身不適、乏力、低熱等前驅症狀;紫癜多發生於雙下肢,基本對稱,分批出現, 大小不等,有時融合成片,嚴重者岀血壞死;伴有關節腫痛、腹痛、腹瀉、嘔吐、便血及不同程度的腎損害;部分患者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
中醫一般將其歸為“葡萄疫”,“血證”範疇。常因熱入營血、迫血妄行,或陰虛陽亢,虛火內擾, 或陽氣虧虛、攝血無力所致。
本病中醫則辨證施治,因於熱毒者,治當清營,涼血止血;陰虛火旺者,宜滋陰瀉火、涼血止血;陽虛氣虛者則當益氣溫陽攝血;兼有溼熱、風熱者,宜酌加疏風清熱、化溼之品以治之。
孫雙盾醫師發表在《浙江中醫雜誌》上《清涼宣透方治療過敏性紫瘢30例》一文,其藥物組成有桑葉、蟬蛻、丹皮、生地、甘草、葛根、赤芍、連翹、蘆根、白茅根、紫珠草、丹參。若有加減變化者如關節痛加防風、秦艽,腹痛加木香、枳殼,嘔吐加竹茹,面板瘙癢加白鮮皮、地膚子。服藥方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溫服。
本方功效疏風清熱,涼血化瘀。主治過敏性紫癜。
在本篇文章中,孫醫師臨床運用本組30例,其中病程最短2天,最長1年, 平均成6天;單純面板紫癜者4例,關節型8例,腹型5例, 腎型3例,混合型10例。經治後痊癒(紫癜消退,伴症狀消失, 化驗正常,停藥1個月不復發)29例,好轉1例。一般用藥3劑即能控制紫癜再發,繼服則紫癜漸消。用藥時間最短6天,最長50天,平均20天。消退時間:紫癜平均7天左右, 關節痛平均5天左右;腹痛平均3天左右。用藥期間未發現任何副作用。
過敏性紫癜初期治療當以清宣涼透為主,應慎用溫補固澀之品。方中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清熱,涼血化瘀,使離經之血加速消散,伴隨症狀亦隨之緩解;對消除炎症、促進血液流通、改善血管通透性,有良好的作用,從而使本病的併發症及複發率降到最低水平。
【方劑來源】 孫雙盾.等.清涼宜透方治療過敏性紫瘢 30例.浙江中醫雜誌1993:(3):110.
西溪讀醫系列
文中引用內容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摘引用,出於交流學習之目的。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