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叉臂和多連桿誰更好?雙叉臂又有哪些種類?
雙叉臂和多連桿其實聽起來並不高階,但是因為良好的效能和一直被應用在高階車型上,所以只要是搭配雙叉臂或者多連桿懸掛形式的車型,在人們心中的檔次也會抬高一截,而兩者到底誰更好,其實沒有可比性,多連桿也是一個廣泛的定義,而且雙叉臂又是屬於多連桿的一種,所以沒有絕對的結論,而且雙叉臂也分為很多種,優缺點也各不相同。
1.雙A臂形式
雙A臂其實是雙叉臂應用最廣泛的形式了,相對來說優點很多,最簡單的就是開模相對簡單,容易設計,也就是上下兩個控制臂都類似於A字型,只有四個襯套與白車身和副車架相連,另外兩個球鉸連線轉向節,所以結構還是相對簡單的;其次是車輪的外傾特性較好,因為受上下兩個控制臂的共同約束,所以車輪在上下跳動的過程中,對於傾角的影響較小,所以對車輪的接地面積影響也更小,有利於提升彎道中的操穩性;而且因為是四個襯套與白車身相連,橫向剛度更好,車輪所受的橫向力能夠均勻的分佈在才車身與副車架上,如果受到撞擊後,安全性也更高;最後一點就是它的槓桿比更高(之前在麥弗遜的種類中說過這個定義)。相對麥弗遜來說,雙叉臂的缺點就少了很多,雙A臂主要就是所佔空間較大,尤其是上控制臂對於橫向空間的侵佔;其次是雙A臂的主銷不可變,沒有虛鉸,知識和懸架形成小的車,否則它的優勢並不能被完全發揮,還有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最後一點就是成本相對偏高,首先大部分都是採用的是鋁合金材料,其次是比普通的麥弗遜多了一根上控制臂,成本自然就高了。
2.三球鉸形式
三球鉸就是在雙A臂的基礎上,將下控制臂分體設計,外側也就成了三個球鉸與轉向節相連,優點同雙A臂一樣,不過在雙A臂的基礎上,因為下控制臂分體之後使得虛擬主銷可以調整,所以它可適應的懸架行程更長,車型的舒適度,理論上也更好,比如賓士C級就是採用的這種形式;而且這種形式,因為分體的下襬臂可以虛鉸,所以抗點頭的效能,也要強於雙A臂。缺點也同雙A臂一樣,佔用空間大,而且成本還要更高一些。
3.四球鉸形式
四球鉸形式應該是最不像雙叉臂的雙叉臂了,因為上下的控制臂都進行了解耦,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也能算做是多連桿,所以奧迪A4L也在宣傳自己用的是多連桿,當然這種方法並不嚴謹。這種優點就不需要多說了,前者有的優點它都有,而且因為上下控制臂都進行了解耦,所以它在操控性和舒適性的上限方面,是要優於前兩者的,所以也就引出了它的缺點,對於調教水平要求很高,而且成本也高,不僅僅是材料成本,還有調教成本。
還是那句話,無論何種形式,只要考慮的角度廣泛,並沒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有的只是廠家和消費者相對的取捨。
(文/澤宇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