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師曉瓊)冬日的草原荒草連天,一隻沒有“耳朵”的貓頭鷹站立在草地上,瞪著溜圓的眼睛機警地環視四周……不遠處的白瑪吾色正舉著相機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記錄著。
近日,作為管護員和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員的白瑪吾色,像往常一樣在海拔4500米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例行監測,觀察記錄野生動物,一隻沒有“耳朵”的貓頭鷹闖進了他的視野。在完成對這隻貓頭鷹的影像及相關資料記錄後,他及時將資料及影像傳送給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經確認,該鳥名為短耳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首次記錄到短耳鴞出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
據瞭解,短耳鴞,行為獨特的夜行性猛禽,俗稱貓頭鷹。中型鴞類雌雄同色,虹膜黃色,喙呈深灰色,具特徵性的短耳羽,幾乎看不到“耳朵”。與長耳鴞相比,翅膀略長,身體更細長。光線微弱的晨昏時間段最為活躍,以小型齧齒類、小鳥、蜥蜴和昆蟲為食。多貼地面飛行,滑翔時翅膀有短暫的“V”字形。站立時通常保持水平狀,喜開闊荒野,棲息於地面,表情猶如“怒目而視”。
短耳鴞是生境質量重要的指示物種,對維持生態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短耳鴞的出現,說明近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物多樣性呈增高趨勢。
【來源:西寧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