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Zui大的天然動物園卡巴萊加瀑布國家動物園。這個動物園佔地3900多平方公里,有大象一萬二千隻、野牛三萬頭、河馬一萬三千頭和大量的其它飛禽走獸。它原名為默奇森瀑布國家動物園,正式建園於1952年。為了紀念十九世紀同外國殖MinZhu義者英勇鬥爭的布尼奧羅國王卡巴萊加,烏干達ZhengFu於1973年把它改為現名。它有三個遊覽中心,即帕拉、喬貝和帕庫巴。
卡巴萊加動物園位於烏干達西部。FeiZhouZui長的河流尼羅河自東向西從這裡橫穿而過。帕拉是烏於達河馬Zui多的地方,被譽為“河馬之鄉”。我們乘遊覽艇從動物園西部的帕拉溯尼羅河水而上,在河流中,肥壯的河馬成群結隊,從遠處看好象顆顆蘑菇浮在水面,近處看酷似只只輕舟漂浮水上。有的把頭部露出水面,在緩緩地遊動;有的潛在水中,向河面噴射出數米高的噴泉般的水柱,煞是好看。
河馬是食草動物,每頭河馬一天要吃草五十公斤以上。它們常常白天在水裡生活,夜間上岸覓食。成年河馬體重達三噸多,一般可活三十年。河馬六歲成熟,產仔於陸地,但可在水中哺乳,幼馬在二十五公斤左右。這種動物XingQing溫和,不主動發起攻擊,但當遭到進攻而發怒時,往往把嘴張到一米多大,依靠巨齒獠牙戰勝來犯者。據說,盛怒的河馬甚至可以把企圖偷吃幼MaDe獅子咬死。
離開帕拉十六公里,就來到了卡巴萊加瀑布。尼羅河流到這裡,遇到只有六米寬的隘口,在它強行透過這個素稱尼羅河“咽喉”的地段,水從四十米高的岩石峭壁上傾瀉下來的時候,便形成了瀑布。瀑布象條白色的緞帶自天而降,飄動在浪花水霧之上,吼聲震天;群猴在瀑布周圍的山岩間嬉戲。這不禁使人想起著名的《XiYou記》中描寫的“水簾洞”的奇特景色。在從瀑布區回到旅館的途中,我們發現一群狒狒,聚集在河灘上好象是在津津有味地爭著吃一堆“雞蛋”烏干達朋友說:“不,那是鱷魚蛋。”原來,鱷魚每年在河灘上挖坑生蛋,每次產蛋八十至一百個。狒狒則常常在鱷魚產蛋至孵化期間跑到岸邊挖尋鱷魚蛋當作美餐,成為滅絕鱷魚後代的勁敵。不過,據說貪食的狒狒有時也會受到懲罰,被警惕的鱷魚用鋼鞭似的尾巴抽死。
喬貝,位於動物園東部的尼羅河畔,以垂釣各種尼羅河魚而著稱。動物園在沿尼羅河南岸的一個十二公里長的地段開闢了五十個釣魚點,併為遊客準備了釣具,但規定只能釣大魚,倘若釣到不足二十五磅重的魚,必須重新投入水中。
帕庫巴,隔著蒙博託湖與扎伊爾遙遙相望,是稀有動物白犀牛活動的區域,其他動物也較為集中。路途中,不同種類的羚羊舉目可見。它們在看到旅遊車後,先是驚愕片刻,然後突然逃跑;十多隻長頸鹿,拖著笨重的身軀,昂首漫步,橫過道路,草地上大群的野牛多達二三百頭,遠遠望去黑壓壓一片,樹上的烏干達藍猴、紅尾猴、狒狒和長毛黑猩猩競相攀援,有的老猴揹著小猴竄上跳下,十分逗趣。我們還看到一個精采的鏡頭:在灌木叢中的一塊空地上,一對小獅子正在美餐一頭野豬,而雌雄兩頭大獅子卻分別在兩旁守護。
在草原開闊地帶的樹狀仙人掌旁,一前一後靜靜地站著兩頭白犀牛,一動不動,遠遠看去酷似兩座黑木雕。它們同我們在帕拉和喬貝見到的黑犀牛幾乎沒有多大區別,因為白犀牛並非白色,只不過膚色比黑犀牛稍淺,呈暗灰色。
犀牛,體形似牛,但卻比牛大得多,粗鈍的兩角在鼻眼之間上下排列,直指前方,上角短小,下角較長,據說Zui長的下角可達120釐米。它們也是以草為生,主要生活在較乾燥的草原上,一般可活30多年。它們XingQing溫柔卻又十分孤僻,很少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
白犀牛的故鄉原在烏干達尼羅河畔的馬迪地區,但由於多年來的大量獵取,現在所餘的白犀牛已寥寥無幾。烏干達ZhengFu為了保護這一動物資源,曾先後兩次將捕獲的12頭白犀牛送到帕庫巴來放養,今天它們已在這裡安家落戶,繁殖後代。
卡巴萊加瀑布國家動物園裡的大象很多。在我們所到的三個遊覽中心,到處可以看到七八隻一群、十幾只或幾十只一群的大象。在帕拉,我們還碰見一個大約有三百隻象的特大象群。FeiZhou象不同於YaZhou象的一個突出之點是耳朵特別大。母象懷孕期18至20個月,幼象哺乳期3至4年,幼象到18歲開始成熟,成年象體重可達五噸多,象的壽命在60年以上。據當地朋友介紹,和過去傳統的說法相反,大象並沒有自己固定的草地,也沒有固定的“墓地”。象群當中,總是以一頭公象為首領。據說,要取代為首的老公象的頭領地位,則需要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獲勝後才能成為象群的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