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量減少、骨質量下降,導致骨折風險升高的疾病,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目前已經有多種藥物用於骨質疏鬆的治療,但在防治骨質疏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多種營養物質和運動的作用,尤其是在因為多種原因而出門減少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如何進行與身體健康狀況和周圍環境適應的運動,對骨質疏鬆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接下來我們具體講講膳食營養。
膳食模式:
膳食模式是指膳食中不同食物的數量、比例、種類或者組合,以及習慣性消費的頻率。膳食模式側重於分析研究物件進食何種型別的食物,而不是單一的食物或營養元素,強調食物的多樣性與相互作用。膳食模式與骨骼健康密切相關。因此,健康、平衡的膳食模式是維護骨骼健康、防治骨質疏鬆的基礎。
結合我國人群的膳食結構,建議骨質疏鬆症患者及高風險人群遵循以下膳食原則:
1. 膳食多樣化: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其中以穀類為主。
2. 保證谷薯類攝入:每天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應占1/2;新鮮水果200-350g。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3. 保證蛋白質攝入:每天優先選擇魚類和禽類,每週攝入魚280-525g,禽畜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每日1個雞蛋,不棄蛋黃;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保證奶及奶製品攝入,攝入量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g(約300ml)為宜。
4. 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咖啡及碳酸飲料。
5. 清淡飲食: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老年人不超過5g,每天烹調油25-30g,食物要煮熟煮透。
6. 控制新增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宜控制在25g以下。
7. 少食用煙燻和醃製肉製品。
8. 戒菸限酒。
9. 如遇到食品採購困難,或因長期食慾不振、疾病等原因導致食物攝入量減少,可應用營養製劑進行補充(均衡型腸內營養製劑)、蛋白質和維生素製劑。
骨質疏鬆的營養干預
提高峰值骨量,儲蓄骨骼銀行
人體在20歲以前骨骼處於旺盛上升的生長階段,其後10餘年骨量(骨骼中骨質總量)繼續緩慢增加,約30-35歲達最高值,稱為“骨量峰值”或“骨峰值”。提高峰值骨量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早期目標,其中鈣元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把骨骼比喻為銀行,補充鈣元素比喻為向銀行存款,年輕的時候多存些,等年老時可有保障。
維生素D不容忽視
關乎骨骼健康最重要的營養素是維生素D和鈣,然而很少的天然食物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D。陽光的照射和維生素D補充劑是人體獲取維生素D的最主要途徑。應用維生素D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劑量為800-1200IU/d,但是不同的個體、地區、季節存在一定的差異。長期服用的過程中每3個月至門診複查相關指標。
食物或藥物補鈣,缺多少補多少
我國營養學會制定的成人鈣攝入推薦量為800mg/d(元素鈣),絕經後女性和老年人骨質疏鬆患者為1000mg/d-1200mg/d,我們每日膳食鈣攝入量為400mg/d左右,所以補充量要減掉這部分。超大劑量補鈣會增加組織異位鈣化和結石形成等不良後果的風險,因此採用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富含鈣的食物有:乳類及其製品、豆類及豆製品、綠葉蔬菜、芝麻、芝麻醬、蝦米、小魚乾、紫菜等。食補時不能光看食物中鈣的含量多少,還要關注食物中鈣的吸收率,乳類及其製品不僅富含鈣質,鈣的吸收率也很高,是鈣的良好來源,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選擇低乳糖牛奶或酸奶。另外,一些烹飪手法有助於食物中鈣的吸收,比如,魚骨中富含鈣質,烹飪中加入食醋有利於增加鈣的溶出,或者採用油炸、高壓等方式可令魚骨酥脆,這些方式均可提高食物中鈣質的消化吸收率。
各類鈣補充劑的特點
對於膳食鈣攝入量不能達標,以及那些對鈣需求量增加的人群來說,可選擇鈣劑作為鈣的膳食補充來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有很多鈣劑可供選擇,不同的鈣製劑中元素鈣的含量不同,其中碳酸鈣含量為40%,葡萄糖酸鈣為9%,乳酸鈣為13%,枸櫞酸鈣為21%,膦酸氫鈣為23%,這些鈣的吸收率與全脂牛奶相似(大約30%),這些鈣劑適宜不同人群。碳酸鈣的鈣元素含量高,而且吸收率也高,是價廉物美的鈣補充劑,但對於有胃脹和便秘的患者來說,需要慎用。枸櫞酸鈣水溶性好,吸收不依賴胃酸,更適合老年患者選擇。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相對鈣含量偏低,用於膳食補充鈣攝入不足較少的人群。磷酸氫鈣崩解吸收困難,現在應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