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演的科幻片《獵殺代理人》(Surrogates),布魯士威利出演的主角平日就呆在家中,其人工智慧機器人替身代他在外辦公。這描述的剛好是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日前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不同的是前者在現實中活動,後者是在虛擬世界中活動。
⠀
改名Meta的臉書公司要構建一個浩瀚的虛擬世界,讓替身在裡面工作、上學、上銀行、網購、社交等等。技術上需要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人工智慧、智慧眼鏡或擴增實境“眼機”。屆時,街上會出現很多戴著“眼機”在虛擬鍵盤上指手畫腳和聲控操作的行人。日後手機、耳機、電腦或成為輔助品。
⠀
元宇宙並非橫空出世,像居家辦公、遠端教學、數字銀行、電子購物、視訊通話、電玩等,雛形早已存在,元宇宙把它們整合起來,扎克伯格儼然成了主宰。估計Meta一家公司吃不下整塊蛋糕,它會設計一個操作平臺,邀資信、銀行、超市、網購、學府、圖書館、媒體等各行業巨擘加入營運,從中抽傭。
⠀
中長期的影響深遠,以就業來說,我可以身在東北,但受聘於一家外國公司,按時上虛擬辦公室和其他替身一起工作。這將促成人才爭奪國際化,外國公司無須在本區域設辦公室,我也無須離鄉背井到另一個國家謀生。
⠀
轉化到現實中,對房地產、公共交通的需求少了,外國公司不須要租下辦公室樓面,只須向Meta訂購電子空間,建構虛擬辦公室。
⠀
空閒時,我可以到法國香榭麗舍大道逛街,到老佛爺網購,或是以虛擬替身,買票參觀真實的羅浮宮;或是與處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好友談天打牌,不必擔心安全距離和疫情影響。
⠀
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會發生,科技在顛覆中進發,加上政治介入,元宇宙具有了戰略意義,估計一些強大國家會創設自家的二次、三次元宇宙,虛實之間再起風雲。
⠀
大家對元宇宙怎麼看?你想象的未來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