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中國有哪些相關公司?發展得怎麼樣啊?
上一篇由於篇幅原因沒有展開講,今天作者結合自己在工業軟體領域的多年經驗,再重點分析一下中國工業軟體市場狀況。
國產EDA軟體
單拿EDA軟體領域來說,國產EDA軟體在中國市場份額大概在10%左右,剩下的90%全部都被美國的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s三巨頭所壟斷。
而目前國產EDA軟體市場份額最大的是華大九天,擠進了TOP4。
2020年中國EDA軟體市場份額TOP4
根據華大九天公開的招股書,華大九天佔了國內6%的市場,而全部國產EDA在中國市場佔比也才11.3%,相當於一家華大九天就佔了一半多份額,也算是表現不錯的了!
可是放到全球市場,差距就非常明顯了,整個2020年,EDA行業的全球市場規模達到了72.3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的EDA規模為66.2億元,相當於中國市場佔了全球14.1%左右,而國產EDA的銷售額只有7.6億元,只佔全球市場的1.62%份額。
2020年國產EDA軟體在中國市場份額
三巨頭與華大九天公司年營業額對比
如果對比一下2018-2019兩年的淨利潤,會更加慘淡。(由於Mentor被西門子所收購,財務報表不單獨公開,下圖不包括)
三家公司2018-2019財年淨利潤 (億美元) 對比
從公開的財務報表資料中明顯看到巨大的差距,你以為這就完了?
NO,上面華大九天淨利潤中是包含了政府補助那部分的利潤的,根據華大九天的招股書資料顯示,2018-2019財年,華大九天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高達4,389.20萬元、5,430.27萬元,這意味著90%以上的利潤來源於政府補助,如果去除這部分利潤,差距更明顯。
國產CAD/CAE/CAM軟體市場份額狀況
在CAD領域,目市場份額最大的有四家,分別是法國的達索系統、德國的西門子軟體、美國的PTC和美國的歐特克。
我先給大家對比一下這幾家公司的產品資訊(下面的價格是我當初在之前公司的內部價格,因為市場原因可能與現在有波動)。
1,美國歐特克
主要產品是AutoCAD,二維CAD軟體,主要服務於機械、建築等領域,國際上大多數二維CAD標準都有歐特克(Autodesk)來定製,在二維CAD行業內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是近幾年因為競爭的需要,歐特克(Autodesk)公司也出了一些三維CAD軟體,但使用人數很少。AutoCAD價格為每年大約1.7W人民幣。
2,法國達索系統
達索系統旗下有兩款三維CAD軟體,分別是定位於中端領域的Solidworks與定位於高階的CATIA,前者主要偏向於裝置設計、自動化等領域,後者主要偏向於航天、汽車、船舶等領域。
達索系統母公司是達索集團,達索集團旗下還有達索航空,是法國最大的軍用飛機制造商;1997年達索系統全資收購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Solidworks公司,至此,達索系統產品覆蓋了中高階兩個領域。
在售價方面,Solidworks終生買斷價格為5W多人民幣,訂閱價格為每年1.2W人民幣;CATIA終生買斷價格為7W多人民幣,訂閱價格為每年3W多人民幣。
3,德國西門子軟體
沒錯,西門子不僅僅是一家制造業公司,也是一家軟體公司,它的三維CAD軟體產品是UG,又名NX,主要應用於汽車、模具等行業,UG實際上是美國EDS公司旗下的產品,但EDS後來被德國西門子全資收購。
UG售價比較昂貴,終身買斷版價格大約為25W人民幣,這個是我用過CAD軟體中最貴的一款。
4,美國PTC
主要產品是ProE,也是一款三維CAD軟體,主要應用於輕工、消費電子等領域,ProE是引數化設計軟體的典範。
根據IDC在2016年公佈的資料,這四家公司佔據了全球CAD市場的72%的份額,傳統CAD巨頭在全球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2016年全球CAD軟體市場份額
那麼這四家公司在中國市場佔有份額有多大呢,答案是超過了90%,國內的中望軟體、數碼大方等公司只佔據了不到10%的市場。
我還以汽車行業為例說明,國產汽車行業中,以長城、比亞迪等汽車廠家均以使用Catia為主。
這主要是Catia在所有三維設計軟體中曲面造型功能是最強大的,而往往汽車車身造型設計對這塊要求很高。
而消費電子領域,以使用ProE為主,目前知名研發類企業中,很少見到國產三維CAD軟體。
CAE可謂是工業三大研發類軟體中的重中之重,即便你設計出來的產品再好,沒有透過CAE的驗證就不是一件合格的產品。
而如今CAE已經廣泛應用於結構分析、疲勞分析、模流分析、電磁模擬等諸多領域。
目前我們國內也確實有一些自主的CAE軟體,但是大部分都是院校合作並對某些特定方向定製的軟體,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商業化,要知道商業化是檢驗一件產品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
但就市場化而言,相比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成立商業化的CAE公司,我們國的商業化CAE開發至少落後四十年。
在CAE領域,美國的ANSYS等公司佔據了中國95%以上的市場份額。
根據IDC公佈的資料,2019年中國工業軟體營收佔全球工業軟體營收的5.1%。
你可能會說差距並沒想象的那麼大呀?但是這5%的比重是包含了諸如金蝶、用友等偏向生產管理類的工業軟體的,如果只對比研發類(CAD/CAE/CAM)類軟體,那麼營收只佔全世界的0.6%,差距明顯。
用一句話總結中國工業軟體的現況就是:管理軟體強,工程軟體弱,低端軟體多,高階軟體少。
開發工業軟體難度到底有多大?
如果單說開發一款工業軟體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可能大多數人不會想到「難度」這個概念,那我來告訴你安裝一款CATIA會生成將近17萬個檔案,4000多個資料夾,整個安裝包大小為7個G的容量,你就會想到它有多麼恐怖了。
而且開發工業軟體可不僅僅是寫業務程式碼那樣簡單,它是一個跨學科領域,包含了數學、力學、電學、化學等諸多學科的交叉學科。
單論程式碼行數,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不是微軟,也不是IBM,而是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一家軍工企業,研發的工業軟體僅供自己使用。
對工業軟體的誤解
大多數人看到工業軟體這個詞,就會認為工業軟體是IT行業,但實際上工業軟體不是IT的產物,它是工業文明的結晶。
放眼全球工業軟體巨頭,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這些公司背後都是全球超強實力的軍用飛機、航空發動機企業,正是在製造業領域的常年積累,才能夠開發出頂尖的工業軟體。
即便是全球IT領域的巨頭,比如Google、蘋果、阿里巴巴,他們也做不出來工業軟體,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在製造業領域的積累,也就沒有開發工業軟體的基因了。
工業軟體正是人類工業化知識日積月累的產物,可以將自己在科技領域產生的研究成果融入程式碼,永久儲存下來,形成工業軟體,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成共享這個成果。
工業軟體市場規模很小,但是它的槓桿效應極高
工業軟體有個特點,它的總產值並不能像航空、汽車等領域那麼大,但是它的作用卻能夠撬動整個工業領域。
如果把工業軟體比作一個槓桿,那麼把它的支點放在整個工業軟體領域附近都絲毫不為過,對製造業間接拉動效應至少在100倍以上。
例如2018年全球EDA軟體市場規模還不到一百億美元,但是晶片市場規模已經達到幾千億美元,如果沒有EDA軟體,這這幾千億美元的晶片就是沙子,工業軟體價值非常隱蔽,不深入瞭解製造業的人根本體會不到。
制約中國工業軟體的原因有哪些
1,缺少政策的支援
其實中國工業軟體起步並不晚,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國產CAD軟體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我們在技術上並不比國外的差,相反還有一些國人使用習慣於漢化的優勢。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化的春風已經演變為狂風巨浪,在體制之內的工業軟體開發人員收入偏低,導致國產工業軟體人才的不斷流失。
在十一五之前工業軟體由科技部管,後來又劃歸給了工信部管,隨後形成了長達十年沒有任何政策支援的空白期。
反觀美國,在2018年就推出了電子復興計劃(ERI),對工業軟體再次進行大力扶持,計劃在5年內投入15億美元,約合近百億人民幣,就連持續盈利的EDA三巨頭之一Cadence都獲得了2400萬美元的資助。
反觀中國,三個五年計劃對工業軟體的投入也不過兩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美國一次政策的扶持資金等同於中國三個五年計劃投入的50倍,差距一看便知。
ERI受資助名單,三巨頭中的Candence一家就獲得2400萬美元
2,盜版橫行,導致國產工業軟體公司很難賺到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之前呆過的幾家公司,有幾家都是外企,它們還不敢用盜版類的CAD軟體,但是我所知道的是,在國內,即便是一些已經IPO的民營公司,它們也是在明目張膽使用盜版類的軟體。
單拿CAD軟體為例,一套正版的AutoCAD軟體一年的費用是一萬多人民幣,但是大部分企業直接使用破解版的軟體,這樣每年確實能省下好幾百萬的軟體費用。
大家都用“免費”的盜版軟體,這讓即便是價格非常優勢的國產類工業軟體怎麼賣得出去?
這就導致國產工業軟體利潤降低,隨之而來的是研發投入降低與從業人員待遇普遍偏低。
舉個例子,之前有網友透漏其在西門子工業軟體部門實習期的薪資待遇是15000美刀,摺合人民幣將近10W元了,注意這是月薪,還是實習期的工資。
反觀國內,工業軟體開發人員待遇差到何種地步我就不說了,大部分人最終都被網際網路行業吸走了,最終導致人才不斷流失,惡性迴圈下去,如何能指望國產工業軟體與國外軟體競爭?
ANSYS、中望軟體研發投入對比(億元)
3,產研分離,沒有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國產類工業軟體,尤其是CAE軟體,大部分都是院校合作的模式,僅在某一些領域與特定的企業合作,離開了這個領域或者合作公司,軟體可能就不能用了,導致國產CAE軟體接受率普遍偏低,而且沒有形成商業化,沒有商業化就不可能有持續的現金流,更別提後面持續的研發投入了。
國產二維CAD軟體的後起之秀——中望CAD
那麼國產CAD軟體就這麼潰不成軍嗎?
其實也不是,我們國產CAD軟體在二維CAD領域中還是有一批做的不錯的企業的,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廣州中望了。
中望是國產CAD軟體中唯一一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平臺的廠家,而且中望軟體在2010年收購了美國VX公司,成為了國產CAD軟體中唯一一家擁有自主CAD核心的公司。
我之前在一家車企,有段時間公司把所有電腦的AutoCAD都更換成了國產的中望CAD了,原因是國產的價格更實惠,而且我後來呆的幾家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好多用的都是中望的CAD軟體。
中望產品的優勢在於價效比非常高,比如美國的AutoCAD軟體是按年付費,每年每臺電腦費用在1W多人民幣,但是與其功能幾乎一樣的中望CAD終身費用幾乎是它的一半左右,價格優勢明顯。
國產工業軟體追趕之路依然非常漫長
我們的工業軟體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輸在了交接棒上,起跑時只有一步之遙,幾圈下來,我們幾乎已不在跑道上,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心酸又無奈。
但是好在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反觀全球工業軟體的發展歷程,他們在某些技術領域有欠缺的地方,都是透過買買買的形式來進行彌補,中望CAD在2010年還全資收購了美國的VX公司,讓中望擁有了自主核心。
但是那個年代是奧巴馬執政時期,中美雙方的關係還並不像現在這麼緊張,放到現在,中國想透過收購歐美國家CAD軟體公司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幾乎不可能。所以,除了奮起追趕,我們別無選擇。
同時,我也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對工業軟體的扶持力度,我們每年對新能源汽車每年的補貼力度高達幾百億人民幣,但是為什麼偏偏忽略掉在新能源汽車背後這個及其重要的工業軟體領域呢?
工業軟體產值很小,但是它卻能撬動整個製造行業。多年來,我們一直有個思想就是“重硬輕軟”,認為軟體不如硬體重要,但事實上硬體是軀體,真正隱藏在軀體內部的軟體才是靈魂,好在中興、華為等事件讓我們有了徹底的警醒,今後必須重視工業軟體的發展。
說到這裡本文就算結束了,我寫這兩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於希望能夠讓大家認識到工業軟體的重要性,同時如果能激發一些小夥伴對工業軟體的興趣並投身於這個行業,哪怕只有一個,我就非常心滿意足了。
還有,我也真心希望透過這兩篇文章能夠引起國家工信部門等相關人員對工業軟體行業的關注,希望國家加大對工業軟體行業的扶持力度,發揮我們國家制度的宏觀調控優勢,提高從事開發工業軟體領域人才的待遇,畢竟要攻克卡脖子關鍵領域問題不能光靠情懷,還得多少加點麵包。
對了,上篇文章中有小夥伴問我如果想投身於工業軟體這個領域,具體應該學什麼專業?
我還是那句話,工業軟體不是IT的產物,它是一個交叉學科,如果你想投身於這個行業,計算機專業知識當然必可少,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數學、力學、電學等這些基礎課程給學好,我這裡列舉了工業軟體涉及到的學科,供大家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