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從外網上看到64Audio Duo諜照時,複雜的黑色網格面板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我不知道小夥伴們是否有聽過開放式耳塞?此前類似設計只在中低價進階耳塞或DIY產品中出現過。64Audio為什麼會在一枚定位中高階的產品上採用開放式的設計?它如何解決隔音與漏音的問題?它的聲音表現又是怎樣的?九段入手這枚“特殊”的新耳塞已經有些時日,今天就透過本篇文字為大家一一解答分享。
Duo有何不同?
首先,Duo是2021年64Audio最重磅的一款產品,根據官方的介紹這枚耳塞的立項已有多年,但為了完善聲音表現以及解決開放式結構所帶來的弊端,設計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直到今年年中才正式解決並決定量產。Duo採用了圈鐵混合結構,與家族頂級產品一樣具備完整的Tia系統、Apex核心、Wave Sync以及LID等專利技術。不同的是,Duo的單元外側搭載了非常複雜的面板元件,除了正常對腔體和單元的保護作用外,它還可以允許腔體內外氣流的自由流動。不過,這種流動的效率、方向以及強度都經過了複雜的聲學設計與驗算,是與內部圈鐵單元嚴格匹配的。
從官網的爆炸圖上我們可以看到Duo的Tia系統設計非常特別,9mm的動圈單元與Tia高音單元前方並未像很多傳統耳機設計一樣配置導音管,而是讓單元自然發聲傳播至特別設計的Tia出聲孔後再匯出耳塞腔體。官方介紹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明顯的降低不必要的導音管內共振以及避免了導音管加入後對單元聲音傳播引導而產生的失真,同時這種結構可以更好的保留單元的能量輸出以及自然且準確的聽感。
Duo的重頭戲是Apex Core技術的加入,它的應用讓64Audio設計師的開放式設計得以量產。我們可以把這一技術理解為設計師透過特殊且複雜的面板結構來準確的控制腔體內外側空氣的交流。這種結構可以讓單元背向發出的聲波自由的傳遞出腔體而不會被以往的封閉面板反射回耳道產生不必要的共振與失真。反映到聽感上的影響會是巨大的,它大幅降低了入耳式耳塞的侵略感與長時間聆聽的耳朵疲勞,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增強低頻的響應和速度,當然在耳塞最為人詬病的聲場重塑能力上也有非常直觀的改善。這裡需要特別注意一點,那就是新技術加持下的面板及內部結構是有一定隔音能力的,也就是說它可以讓內側聲波傳遞出去的同時還可以規避大量外側聲波的傳入,透過特殊的單元支架與-12db APEX洩壓閥等結構讓單元的前腔與後腔相對獨立,所以聽者不用太過於擔心Duo在一般環境下會出現不隔音的情況,當然在非常嘈雜的環境中它依然會有一些漏音。
這次的Wave sync技術也非常值得一提,我們可以把它看做64Audio設計師為Duo全新開發的一款有別於傳統耳塞頻率調製元件的全新系統。我們知道在Duo的內部9mm的動圈單元與Tia高音單元的放置位置之間是有一定距離存在的。當兩枚單元同時發聲時會產生相位問題以及互相之間的干擾。而全新的Wave sync技術的加入可以在不改變兩枚單元位置的前提下對兩枚單元的發聲頻段做出分配及調整,從而讓最終傳遞至Tia導音孔的聲波相位足夠準確,Tia高音與動圈單元的銜接足夠自然同步。
以上就是Duo這枚開放式單元所值得關注的一些配置特色,其他的一些特性我在此就不做贅述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翻閱它們官網瞭解。總之,在以上技術的加持下Duo才得以量產上市,而它的聲音到底如何呢?
開放式設計下的Duo聽感
與傳統封閉式入耳耳塞的最大不同,64Audio Duo的中低頻量感在保證足夠豐盈的前提下做到了非常舒適的速度感與質量。這是一種類似開放式頭戴耳機的聽感,它極大的改善了在低頻過多時耳塞給到耳膜的衝擊感,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轟頭聲。但可貴的是它並不是以犧牲低頻量感為代價的,這就很讓人開心了。第二點改變就是耳塞全頻段的通透性,雖然只有一枚Tia高音單元搭載,但64Audio Duo的中高頻依然是保有一定通透度的。受制於單元配置的影響,極高頻的延展並不能達到頂級混合單元產品一樣的水準,但聽感上足夠受用且難得的順滑。最後值得一說的是保留不錯厚度的中低頻在開放式的設計加持下交出了相當有特色的人聲表現。它有別與很多人聲塞的表現手法,並不是以厚暖貼耳的方式呈現,而是讓歌者與你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它又給到了與傳統人聲塞一樣的嗓音厚度與質感,這就真的很貼近真實現場的聽音效果了,算是這次64Audio Duo的另外一個亮點吧。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前幾天發出耳機開箱後有很多朋友留言或私信我了很多問題,在這裡我挑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集中回答下。
1.Duo的推動難度如何?手機小尾巴是否可以直推?
64Audio Duo的阻抗為9歐姆,靈敏度為98dB,總體來說屬於驅動難度不高但也不是特別易推的型別,同時9mm的動圈單元對於驅動力和控制力有比較高的要求,Tia高音則屬於較為容易驅動的單元。所以一臺素質可靠,驅動控制力良好的音樂播放器會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如果你希望用手機小尾巴來驅動也完全沒有問題,我試著用EarMen的Sparrow小尾巴驅動Duo,除了低頻速度感會有些許拉胯,不再那麼利落外整體表現都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中高頻的順滑度和質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算是值得推薦的一套組合。
2.隔音效果到底如何?室外能用嗎?
開放式設計必然會出現漏音問題,雖然64Audio設計師透過特別的面板做出了最佳化,但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只是在辦公室、圖書館、不太嘈雜的咖啡廳裡使用時我個人覺得都不會有明顯有別於封閉式耳塞的聽感,你幾乎是聽不到任何外界聲音的。同時除非貼近你的耳塞,其他人只要離開你一米距離也是很難聽到你耳塞傳出的聲音的。如果場景換成了地鐵、公交車等嘈雜環境,能否正常聆聽就得看個人接受程度了,確實會有比較多的外界聲音進入耳塞,但音樂響起後的影響依然不是特別大的,但是聲音質量會受到外界噪聲的影響是肯定的。
3.原配線材質量如何?換線有提升嗎?
這次64Audio Duo的原配線材採用了7X7X4多股編織鍍銀單晶銅線基,直徑為26AWG,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這根原配線材的總阻抗只有0.23歐。從以上設計和配置上來看,我認為這根線對於耳塞是有著相應調音的,單獨使用我並不感覺線材有任何聲音問題,線材外包裝手感也是我喜歡的型別,總體質量是可靠的。我試著給Duo更換了手裡的ERUA Audio TAWA銀鍍鈀混合銀鍍金旗艦耳機線,熟悉這條線材的小夥伴知道這是一根用料相當暴利的Litz type 6結構耳機升級線。雖然TAWA要比Duo原配線粗了N倍,但柔軟度反而更佳,佩戴貼合度非常不錯。聲音方面,TAWA在中頻、中高以及極高頻部分有密度上的可聞提升,在低頻線條感方面也要比原線更好,但在中低頻量感和速度方面兩條線差異不大。搭配升級線後,Duo的聲音是明顯更加均衡的表現,而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偏向,中高頻密度上的提升對於人聲感情的重塑以及小提琴等絃樂的回放有明顯加成。但是如果把TAWA的售價考慮進來的話,那麼無疑Duo原配線材的價效比還是非常不錯的。
搭配與聽感
最後跟大家聊一下我自己對於64Audio Duo的搭配建議以及聽感分享。首先可以確認的是這副耳塞的驅動難度是不高的,希望用它搭配小尾巴的小夥伴可以放心使用。同時,因為動圈單元驅動的特性,這副耳塞上大推力前端的潛力也是比較突出的,當然這裡並不是指上臺式裝置,一部推力充沛、控制力優秀的隨身播放器就可以很好地駕馭Duo。
海貝R8+凱音C9:這是目前我聽過的前端播放器組合中推動64Audio Duo素質展現最為完善的一套搭配,尤其是在搭載TAWA升級線用4.4mm平衡口驅動下,Duo不僅給到了開揚且自然的聲音回饋,在聲音密度以及中低頻氛圍營造方面也超過了大部分的萬元價位耳塞,一隻雙單元圈鐵耳機能有這樣的表現實在讓人驚訝。
Astell&Kern SP2000T:電晶體模式下這一搭配的音色非常順滑,也是最為耐聽的一套搭配。如果不刻意追求聲音素質與細節揭示力,從音色、活生感等音樂性方面來考量,這套搭配的聽感是沒有什麼缺點,可以退燒的。在電子管模式下,這套組合的中高頻會更加突出一絲,人聲被拉近且嗓音有所放大,對於喜歡聆聽現場音樂或是人聲的小夥伴會是受用的,但問題也是存在的,那就是聲音略……糊。當然,這種聽感可以透過調節混合輸出模式來解決。
海貝RS6:這套組合下的聲音可以看做是前兩套的中和,RS6獨特的數字處理能力讓整套系統聲音在保留非常不錯的素質前提下還保持了相當不錯的聲底厚度與規模感,在中高頻部分這樣的特點異常突出,在極高頻的補強和空氣感的回饋方面也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除了音色較SP2000T略微保守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錯,是價效比很高的選擇。
EarMen Sparrow:選擇這隻小尾巴是因為我在網路上看到64家有推薦它與自家耳塞搭配使用,實際使用下來感覺也確實不錯。雖然可以肯定的是這套組合的各個方面都不能跟以上播放器相提並論,但少了些許稜角後的Duo聽感依然線上,尤其是特色的中低頻部分厚度、氛圍都得以保留,只有最兩邊的延展弱了一些。得益於小麻雀極高的信噪比,在搭配iPhone和安卓手機時這套組合都沒有任何的底噪可聞,考慮到它比較大的推動力,這種表現是讓人喜歡的。
寫在最後,購買建議
單論聽感,64Audio Duo幾乎是圈鐵結構下的今年最佳,不論素質還是開揚的聽感都足夠讓絕大多數小夥伴滿意。但如果考慮適用人群,那就不一定了。如果你平日只是偶爾在室外聽歌,大部分時間都會在室內或不太嘈雜的環境下欣賞音樂,那Duo是可以放心盲狙的精品。如果你購入這副耳塞就是要在室外使用,甚至是非常嘈雜的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比如公交車、地鐵等等,那開放式設計的Duo並不適合你。
但無論如何,對於耳機圈可以再現如此新意是絕對讓人興奮的,要知道在聲音結構上的大幅創新發燒友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了,64Audio Duo值得關注,更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