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歷來有大小盤風格轉換行情,在經歷了過去4年的大盤風格後,今年似乎開始向小盤風格轉換。
今年以來,代表大盤股的上證50跌11%,滬深300跌7%,代表小盤股的中證1000漲9%,國證2000漲13%。
今天,小錢來給大家講講規模指數,讓大家在風格轉換的時候,也能夠平穩過度。
規模指數,顧名思義,就是按照規模大小來挑選成分股,組成指數。
像滬深300就是典型的規模指數,選取A股市值大、流動性好的前300只股票做樣本。
目前國內最成熟的規模指數是中證系列規模指數:
除了中證規模指數,還有一個國證規模指數:
規模指數很多,不過重要的主要是以下幾個:
啥?太複雜了,傻傻分不清楚?
嗯……這些規模指數,關係是有點複雜,換個形式,可以看得更清楚:
這裡面涵蓋了A股前3000名股票,把A股比作一頭牛的話,這個就相當於是把牛的各部分進行了劃分,想吃牛頭肉、牛肩、牛百葉啥的,自己選就行,非常方便。
如果你更喜歡大盤股,那就買上證50、中證100、滬深300,或者新出的MSCI中國A50。
喜歡中盤股,可以買中證500。
喜歡小盤股,就買中證1000、國證2000。
另外中小板撤銷後,現在只有深市有個創業板,滬市有個科創板,北京今天剛開了個北交所。
其中創業板資格最老,像寧德時代就是創業板老大,但創業板中也有很多中小盤,所以用大中小盤來劃分創業板就不太合適了。
科創板和北交所掛牌公司也是類似道理,很難準確劃分,不再展開討論。
這幾個指數,業績表現到底怎樣呢?
下面是它們近幾年的業績表現:
今年以來,很明顯是小盤股跑贏大盤股。
但是看過去幾年,總體來說,還是大盤股表現更勝一籌。
只在2015年牛市那一年,小盤股秒殺大盤股,其他年份,基本都是大盤股更好。
從最近8年的累計業績來看,上證50收益率122%,滬深300收益率128%,也要明顯好於小盤股。
當然,不能因此就說大盤股比小盤股業績更好,我們把時間拉長到17年,從滬深300指數誕生的2004年開始算,走勢如下:
上證50至今收益率為276%,滬深300為390%,中證500為614%,中證1000為651%。
你看,把視角拉得更遠看,又變成小盤股長期收益更高了。
總的來說,A股風格還是輪動的,一會兒大盤股表現更好,一會兒小盤股表現更好。
如果你能次次踩準節奏,大盤要雄起的時候,提前切換到大盤,小盤漲起來之前再換回小盤,那業績肯定爆表!
不過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把把賭對,始終踩對節奏呢?
真的,非常難。
所以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均衡配置,大盤小盤都買點,然後以估值變動為準繩,大盤估值漲太高了,就適當減點比例,小盤跌得慘兮兮的,就適當多定投點小盤……
如果是更專業的投資者,可以再加入一些趨勢和股債收益率比變動的因子,綜合考慮,機率就會始終站在你這邊,長期表現不會差。
力哥平時經常說,小白實在不知道買什麼基金,就買滬深300+中證500,1:1配置,簡單粗暴,童叟無欺,就是這個理。
記住,對普通投資者來說,理財的核心永遠是“資產配置”,平衡才健康。
在一個懂理財的人的字典裡,不應該有“抄底”的概念,更不應該有“All in”的想法。
因為那不是在理財,是在賭博。
賭徒可以贏一次兩次三四次,但賭鬼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