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官方釋出的空軍節紀念影片中,殲-20、殲-16、運-20等明星軍機悉數亮相,殲-10和殲-11這些過氣網紅,也紛紛現身為空軍獻禮。作為中國空軍最近20年高速發展的縮影,殲-11戰鬥機和殲-10輕型戰鬥機,在十年前都曾是中國空軍最為依仗的空中雄鷹。尤其是殲-10戰機,是我國首款自行研發的三代機。
然而,如今隨著作戰效能更為優異,設計更加先進的終極側衛殲-16以及殲-20以及殲-35兩款隱身戰機的相繼亮相,曾撐起一片天的殲-11重型戰鬥機隨時都面臨著停止的命運。而另一型過氣網紅殲-10戰機,雖然看起來在短期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機型,目前裝備規模已經達到500架,從換裝的速度來看,目前還在生產和裝備。但是,殲-10戰機的未來,其實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輕型機沒落?中型機崛起?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輕型戰鬥機的裝備形勢
眾所周知,輕型戰鬥機發展的高光時刻是1980年代,出於對戰鬥機裝備成本,作戰效能,輕型戰機相比重型戰機,敏捷性往更加出色的考慮。美蘇兩國於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根據自身需求,研製了兩款起飛重量20噸級的高機動性輕型戰機,即大名鼎鼎以高機動性著稱,至今產量已近5000架的F-16“戰隼”,和雖然實戰表現較差,但是在西方主導的對抗演練中多次擊敗前者米格-29戰機。不過,在戰場上表現來看,F-16戰機出盡了風頭,而米格-29戰績也不佳,二者相差甚遠。
兩款輕型戰機雖然設計天差地別,但都具有出色的價效比和作戰效能。因此,不僅美俄空軍正在大量裝備,F-16和米格-29目前還遍佈歐亞非拉等國家地區的空軍的部隊。我國空軍的首型三代輕型戰機殲-10,作戰定位和效能標杆,參考的也是美國的F-16輕型戰機。F-16和米格-29兩款輕型戰鬥機成功是無可爭議的,但是,相信大家也能夠注意到,進入21世紀後,五常中的美俄英法,都不再發展輕型戰鬥機,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中型戰鬥機的研發上。歐洲颱風和法國陣風,俄羅斯米格-35,美國F/A-18E/F和F-35隱身戰機,最大起飛重量普遍超過23噸,部分中型機最大起飛重量,甚至已經接近重型戰機的水平。
由於最大作戰重量更大,載荷能力更強,新世紀誕生的一系列中型戰機,顯現出了對20噸級的F-16、米格-29輕型戰機的全面性能優勢。儘管,美國空軍的F-16機群規模仍然高達900架,俄羅斯空軍也裝備著250架米格-29。但美俄空軍的1150架F-16和米格-29輕型戰鬥機,目前都已經進入淘汰階段,F-16機群最終將被1763架的F-35A完全取代,米格-35對米格-29的替換工作,目前也正在緩慢進行。殲-10戰機已經事實上成為,目前五常唯一正在生產的20噸級輕型戰鬥機。
由殲-35戰鬥機替換?殲-10還需要繼續生產嗎?
美俄正在進行輕型戰鬥機至中型戰鬥機的全面換裝。英法,甚至已經開始全面裝備中型戰鬥機。那麼,我國是否也需要跟隨時代潮流,停止殲-10戰機的生產,開發23噸級以上的中型戰鬥機。或者直接選擇一步到位,等到2025年沈飛殲-35戰鬥機完成研發工作,以殲-35中型戰鬥機替換殲-10輕型戰鬥機呢?
2005年服役以來,殲-10戰機相繼發展出基本型A、航電升級版B、完整版C多個型號。較早開發的殲-10A和殲-10B,已經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停產,只剩下殲-10C還在生產。綜合多方資料,三個主要的總產量已經達到500架左右。其中,最新生產的殲-10C輕型戰機,服役期限才5年,提前結束使用顯然不太合適。而且,美俄空軍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基本完成三代機對二代機的全面替換,但中國空軍最近二十幾年是小步快跑,大量的殲-7和殲-8仍在等待繼任者。
殲-10輕型戰機雖然受制於體型的限制,在部分指標上,與五常其他國家開發的新一代中型四代機存在一些差距。不過,在殲-16戰機5.5億人民幣,殲-20隱身戰機7億人民幣的當下,2.5億元的殲-10C無疑是殲-7和殲-8戰機最合適的接替者。鑑於殲-7和殲-8戰機的當前仍有近500架。可以預見,未來殲-10C戰機的生產工作不僅不會停止,反而會加大力度,預計總裝備規模至少在700架。
至於完成迭代使命後,殲-10戰機是否會停止生產,而後由殲-35戰鬥機逐漸替換殲-10戰機。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殲-10輕型戰機,在將來是否會有傳聞中的D型?以色列向美國定製的F-16I戰鬥機,透過換裝推力更大的新型發動機並更新航電系統,無論是對空對地還是掛載能力,都獲得了顯而易見的提升,最大起飛重量也已經來到颱風陣風的23.5噸級別,足以能夠稱得上是中型戰機。殲-10C若也能夠換裝推力14.5噸的渦扇10C,那麼,就沒有用殲-35將其替換掉的必要。
因為,屆時的殲-10戰機,將成為一款具有極高使用效率和價效比的小型“炸彈卡車”。13噸推力水平的F-16I戰機,彈藥掛載水平尚且已經達到F/A-18E/F攻擊戰鬥機的8噸水平,渦扇10C版的殲-10戰機,沒有理由更差,相信中國空軍也會因此追加殲-10的生產。而且,我國海軍即將進入多艘超級航母同時建造的第二輪下餃子時期,殲-35戰鬥機服役後,生產無疑要優先供應中國海軍的龐大需求,中國空軍與其等待殲-35一直到2030年,還不如重新開發一款新型戰鬥機用於在將來取代殲-10,執行低烈度作戰任務。
F-36和蘇-75,美俄計劃中的下一代輕型戰機
事實上,美俄兩國空軍目前,其實都在積極推進下一代輕型戰機的發展。美國空軍F-16輕型戰機的接替者F-35A戰鬥機,8000萬美元造價不說,4倍於F-16的飛行成本,已經不能用離譜來形容,即便是壕如美國,也有些遭不住。因此,美國空軍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款名為F-36的4.5代輕型戰鬥機設計方案,相比除了最大起飛重量,從頭到腳都十分高階的F-35,F-36極其簡單的外形設計加上外掛彈藥設計,無不透露著低端廉價。
無獨有偶,蘇霍伊亦在今年7月,公佈了名為蘇-75的20噸級輕型戰鬥機設計,與美國的F-36輕型戰鬥機相同,蘇-75輕型戰機主打廉價和低端,3000萬美元的外貿價格,俄羅斯空軍和許多俄羅斯裝備的傳統使用國,都已表現出心動。而從美俄目前“倒行逆施”重新開發輕型戰機不難看出,中型戰鬥機雖然能力全面,十分適合軍費水平有限,難以大規模同時裝備重型機和輕型機的二流空軍。但是,過去20年的經歷證明,對於美俄中等大國空軍來說,輕型機其實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未來,殲-10輕型戰機不僅不會停止生產,乃至被殲-35中型戰機替代。將來,殲-10C還有可能發展出脫胎換骨的全新改型,並在2030~2040年間,迎來自己下一代的接替者,或是有人輕型戰機或是無人輕型戰機。總而言之,輕型戰機這一機型,未來在大國空軍中不會淘汰,反而會在經歷近20年的“中型機和輕型機哪個更適合大國空軍?”的探索後,在下一個十年,再一次迎來發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