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系列史詩般的戰役,讓人們回憶起古代戰爭的場景。在加利西亞大平原上,緩慢運動的集團軍相互發生碰撞,而在這些集團軍的縫隙之中,騎兵部隊又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雙方都力求向敵人的側翼發起攻擊,但同時又拼命地防止敵人威脅自己的側翼。
——[英]彼得·哈特
一、通向波蘭的末班車
經過了短暫的政治鬥爭之後,俄軍意識到了奧匈軍隊的進攻方向,已經比原來的推測向西偏移了許多,現在的處境已經相當棘手。本來該負責合圍抄後路的第4集團軍卻在之前的戰鬥中,因為伊萬諾夫將軍的錯誤指揮而損失慘重,現在甚至還面臨著被圍殲的危險。
在對偵查進行評估之後,俄軍大本營決定調集大量預備隊支援右翼。其中包括第18軍,擲彈兵軍和第3高加索軍,以及3個二線步兵師。然而這都是長期才能準備好的,為了解決當務之急,大本營命令第5集團軍立刻放棄原有計劃,支援危在旦夕的第4集團軍。
8月23日,俄軍下達了新的作訓令:
“第4集團軍需要立刻轉入防禦態勢,第5集團軍的任務是將左翼側作右旋,對攻擊第4集團軍的奧匈部隊側翼和後方發動突擊。第3集團軍應當向利沃夫以北挺進,進攻若爾基耶夫。第8集團軍的任務是保障集團軍側翼,協助第3集團軍發動進攻。”
——尼古拉大公 俄軍大本營
克拉希尼克戰役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康拉德,由於同一時間,德國第8集團軍在貢賓嫩戰役中被俄軍擊敗,讓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北攻”計劃是完全正確且必要的。為了準備這次豪賭,他甚至不惜從右翼的奧匈第3集團軍中抽取了一個軍和一個匈牙利步兵師的兵力來支援進攻。8月24日,康拉德下達了新的作訓令:
“第1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需要繼續向北前進,目的是堅決摧毀維斯瓦河與霍爾姆之間的俄軍部隊。戰役的保障將由左面的庫默爾集團負責,右面由約瑟夫·費迪南集團(即原第3集團軍的部隊)擔負。”
——康拉德·馮·赫岑多夫 奧匈帝國總參謀部
從這一刻起,康拉德軍團通向波蘭的末班車啟動了,加利西亞戰役的命運,將會在這趟“列車”上決定。
二、科馬羅夫終點站
華沙末班車的司機是莫里茨·馮·奧芬貝格將軍,他和他的第4集團軍將作為車頭引導奧匈軍隊向華沙挺進。該集團軍擁有9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和436門火炮。與此同時,他還將得到來自奧匈第3集團軍四個師的支援。可在戰爭之前,奧芬貝格唯一的作戰經驗源自於1878年佔領波斯尼亞期間,而在當時的他只不過是一個下級軍官。
莫里茨·馮·奧芬貝格將軍
圖:莫里茨·馮·奧芬貝格將軍,他在1912年曾擔任戰爭部長,但是最終因為貪汙腐敗這一醜聞,導致他被迫結束了短暫的任期。在軍隊之中,他被認為是一位好鬥且十分有侵略性的指揮官。
軍第5集團軍在騎兵將軍帕維爾·馮·普列韋的領導下向科馬羅夫挺進,這支軍隊擁有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並且在原有編制的516門火炮上又增加了168門火炮。為了和埃夫特的第4集團軍保持聯絡,他將25軍留在了結合部,自己則依靠第19軍,第5軍和第17軍作為主力對奧匈軍隊的側翼進行包抄。
帕維爾·馮·普列韋
圖:帕維爾·馮·普列韋,波羅的海德裔貴族,他是參加過日俄戰爭和巴爾幹戰爭,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戰鬥中以堅韌頑強著稱。
8月25日,丹克爾將軍的奧匈第1集團軍又一次擊退了俄國第4集團軍,並試圖透過在左翼集中大量兵力包抄俄軍的後路。此時為了掩護虛弱的友軍,普列韋命令在結合部的第25軍於8月26日立刻向丹克爾的側翼發起進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當俄國人在清晨開始行軍的時候,他們被路過的奧匈偵察騎兵所發現。這些騎兵恰好隸屬於奧芬貝格將軍的第2軍,交戰心切的奧芬貝格立刻下令向俄軍發起進攻:
“第4集團軍計程車兵們!我們的事業是戰爭史上最正義、最神聖的事業。因此,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堅定不移的意志帶領我們走向勝利和榮耀!”
——莫里茨·馮·奧芬貝格 奧匈第4集團軍司令部
這是一場遭遇戰,雙方在平地和灌木叢之中展開混戰,亂雜的槍炮聲直到夜間才停止。戰鬥中,奧匈第13步兵師展現出來了驚人的勇氣,整團整團的哈布斯堡士兵向俄軍陣地發起了毀滅性的衝鋒。到了下午,沙塵覆蓋了戰場,雙方的軍隊由於高溫和脫水的影響開始疲憊。
但是奧匈軍隊的軍官們身先士卒,帶領士兵不顧一切地向敵人發起進攻。隨著俄國第4集團軍的成功撤退,第25軍的處境愈發危險,最終他們選擇在被包圍之前沿著河道向北逃竄。
在中線,奧芬貝格的第6軍也發動了進攻,痛擊冒進的俄國第19軍。事實上第6軍本身非常脆弱,因為他們是由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斯洛伐克人,猶太人組成的部隊。但是該部隊的塞爾維亞裔指揮官博羅埃維奇卻把他們擰成了一股繩。他早在8月11日就抵達了部隊,當時他向上級抱怨道:
到目前為止,我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印象並不深刻。他們缺乏紀律和秩序;士兵們放縱自己,一些軍官也在放縱自己。根本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與敵人即將發生的遭遇戰上,訓練狀況也很糟糕……因此,我需要使軍官和士兵們認識到,鐵一樣的紀律,是走向勝利的最佳途徑。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明智的要求,並且一刻也不能耽擱。
——斯韋託扎爾·博羅埃維奇·馮·波伊納男爵 奧匈第6軍指揮部
斯韋託扎爾·博羅埃維奇·馮·波伊納男爵
圖:斯韋託扎爾·博羅埃維奇·馮·波伊納男爵,與其他的指揮官不同,他在戰爭前於基層中累積了大量經驗。戰爭中,他表現也異常出色,在義大利戰線的11次伊松佐戰役中未能讓對手佔到任何便宜。在後世看來,他是一戰中出色的防禦專家與戰略家。
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與紀律,博羅埃維奇和士兵們同甘共苦。甚至和士兵們一起睡在稻草之上,他積極地與軍官們進行交流,頻繁地釋出命令,督促他們有效地完成任務,並且保持警惕。這種活力在奧匈軍隊之中是罕見,而能與士兵同甘共苦的高階軍官更是鳳毛麟角。上天相當眷顧博羅埃維奇,在這一天賜予了他一場大勝。
當天下午,雙方在帕沃卡山附近的茂密森林進行交戰,儘管俄軍佔據地形優勢,儘管火炮一分鐘可以消滅數十名士兵,儘管在衝鋒開始就有8分之5計程車兵被壓制,但是這支部隊憑藉高昂計程車氣,在一個小時內就擊潰了俄國守軍,俘虜了240名戰俘和3挺機關槍。
傍晚時分,士兵們開始挖掘戰壕來鞏固他們來之不易的陣地,這也是奧匈軍隊第一次踏上俄國的領土。在這一天中,奧匈帝國損失了數千名士兵,而雪上加霜的是,大量軍官在帶頭衝鋒中倒下了。而俄軍的損失則更為慘重,在記錄之中後世甚至認為第25軍被摧毀了,而第19軍則被限制在了科馬羅夫地區。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普列韋和奧芬貝格都不知道自己遭遇了多少敵軍。而雙方的指揮部則都在督促二人儘可能地對敵人進行包抄。事實上,小小的扎莫希奇和科馬羅夫已經匯聚了40萬人的兵力。
普列韋不甘心受挫,他在8月27日下令俄軍繼續進攻,甚至要求以及被擊潰的第25軍重新向扎莫希奇前進。而奧芬貝格則讓自己精銳的第2軍迎戰昔日的手下敗將,讓士氣高漲的第6軍向北繼續進軍直達科馬羅夫。
27日清晨,俄軍就取得了頭籌,幾支哥薩克中隊輕而易舉地擊潰了疲憊不堪的奧匈第10騎兵師。步履蹣跚的輕騎兵出乎意料地逃跑,該師直到下午才重新分組,到那時他們已撤退了15公里。
龐大的俄國兵團使得奧匈軍隊很難徹底擊潰他們,源源不斷的兵源會接替防線
頑強的俄國第25軍又一次抵達了扎莫希奇,然而他們的側翼依然沒有友軍保障,只能硬著頭皮和奧匈第2軍進行交戰。
而中線的奧匈第6軍卻沒了那麼好的運氣,俄國第17軍和俄國第5軍同時開始阻止博羅埃維奇的部隊前進。奧匈第15步兵師因為過於冒進。鑽進了俄軍佈置好的口袋裡,他們的指揮官根本沒有注意地形,就大膽地讓士兵休息。
臨近午夜,俄軍發動了致命突襲,奧匈軍隊三面被俄軍的火炮和步兵包圍,村子簡直就是一個射擊場。當戰鬥在凌晨兩點開始時,第15師幾乎沒有逃脫的機會。但是被包圍的部隊進行了英勇奮戰,堅守了十個小時,直到彈藥告罄,最終慘遭殲滅。4000名士兵向俄軍投降,20門大炮被俄軍俘虜。他們的指揮官弗里德里希·馮·沃德尼斯基將軍也被俄軍所殺,這支部隊從此不復存在。然而儘管戰果豐碩,但是俄軍也未能向前推進,更多的波斯尼亞部隊和克羅埃西亞部隊抵達了戰場,阻止了俄軍前進的腳步。
正如同馬肯森元帥在同一時間講過:
“在戰爭中,光有熱情是不夠的。比這更嚴苛的東西,例如紀律性,體能和槍法是不可能短時間學會的,而他們僅僅是步戰時的基本技能。”
休整中的奧匈士兵
雙方在的兩天戰鬥之中,除了得到了一堆死屍,沒能拿下對方一寸土地。奧匈軍隊發起衝鋒,俄軍就拿火炮和機關槍犁地,把整營的奧匈士兵打倒在麥田裡,隨後俄軍發起反衝鋒,無外乎就是重複敵人的下場。先進的戰爭機器在收割著人們的生命,可指揮官們卻束手無策,想不出任何有效的辦法擊敗對手。
這種消耗對於普列韋來講,無疑是致命的,因為他沒有後援部隊,而奧芬貝格則擁有四個師的後備力量,並且已經從右翼直撲過來,這支名為“費迪南大公”的兵團將會瞬間擊潰俄國第17軍,切斷普列韋與第3集團軍的聯絡。而之前的第25軍也被逐出了駐地,一位俄國將軍帶領最後的防守者向奧匈軍隊投降。這使得普列韋與第4集團軍的聯絡也被切斷了,雪上加霜的是埃夫特則拒不發兵,因為他們同樣承受著奧匈第1集團軍的壓力。普列韋的處境危在旦夕,前線密密麻麻的藍衣軍團,預示著他的命運似乎要和已經殺身成仁的薩姆索諾夫相同。
隨著前線戰事的膠著,奧芬貝格將指揮部遷到了更遠的地方。藉此,他破天荒地走訪了一下自己的軍隊。在滿地死屍和傷員的戰區中,奧芬貝格親眼看到了他計程車兵為成功付出的代價:
“在返回的路上,我遇到了一列受傷的人。他是第16團的一個步兵。由於面部遭受槍擊,他的雙眼睛都失明瞭。我牽著這個可憐,無助的人的手,試圖尋找安慰的話。可他從心底簡短地回答:“哈薩特!(為了祖國!)”,我深受感動。
——莫里茨·馮·奧芬貝格 奧匈第4集團軍司令部
從戰術來看,奧芬貝格已經在過去幾天之中盡全力完成他的任務,雖然傷亡慘重,但是他的確已經擊敗了普列韋的第5集團軍,並有希望將其包圍。勝利的曙光,似乎在向奧匈軍隊招手。
但是,從戰略上來看,普列韋的犧牲是正確的。正是第5集團軍的頑強抵抗,使得康拉德的計劃失算了。在戰鬥過程奧芬貝格的部隊也遭受巨大傷亡,甚至一名准將被殺死在了戰場之上,指望著這支部隊前往華沙,看樣子已經不太可能了,他們必須依靠支援的費迪南兵團才可以繼續向前推進,而科馬羅夫彷彿成為了奧匈列車的終點站。
三、壓路機的轟鳴
當康拉德進行他的豪賭之時,俄國這臺壓路機終於展現了他恐怖的一面。
8月18日,俄國第8集團軍集結完畢,開始向邊境進發。第二天,第3集團軍也發動了進攻。在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抵抗的情況下,他們在6天緩慢地向前推進了90到100公里。
俄國第3集團軍是東線戰場上最為強大的部隊,它擁有12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以及685門火炮。他們的指揮官是步兵上將尼古拉·魯茲斯基,這是參加過日俄戰爭和俄土戰爭的統帥,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與謹慎的作戰風格。而這一次,他的任務是統領這支兵團敲開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的大門。
尼古拉·魯茲斯基將軍
圖:尼古拉·魯茲斯基將軍,因為和陸軍大臣蘇霍姆林諾夫有著較好的關係,他得到了統領第3集團軍的資格。這一次,他將作為主角登場,主導加利西亞戰役的動向。
與他一起行動的俄國第8集團軍擁有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以及472門火炮。他們的指揮官則是在後世揚名立萬的騎兵上將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在這之前,他參加過俄土戰爭,戰功顯赫。但不幸的是他捲入一系列政治鬥爭,草根出身且對政治漠不關心的他最終丟掉了華沙軍區司令員的職位。而這一次,他將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價值。
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
圖: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在隨後的戰鬥中我們能看到以他主導的各種攻勢,他最引以為傲的是1916年夏季攻勢,西方史學家乾脆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次攻勢。戰後他加入紅軍,升任紅軍的騎兵總監。
面對如此龐大的一支軍團,奧匈帝國在這裡的部隊卻勢單力薄。奧匈第3集團軍僅僅只有6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以及288門火炮。更何況康拉德還從這個集團軍裡面抽出了3個師用於支援北方的進攻,結果導致奧匈部隊的2個半軍要面對俄軍6個軍的兵力。
他們的指揮官是魯道夫·馮·布魯德曼,這是一位保守的騎兵將領,他幾乎從來沒有對新武器有任何的認識,並且堅信騎兵依然是戰爭的主角。他要求自己的騎兵積極地對敵軍發起衝擊,使用馬刀和騎槍擊潰對手。在他的頭腦之中,偽裝與英雄主義是絕對不相容的,所以在陸軍部工作的時候,他拒絕給騎兵換上有偽裝色的新式軍服。
魯道夫·馮·布魯德曼
圖:魯道夫·馮·布魯德曼,他是家族三兄弟之中最為成功的一位,他曾經被已故的費迪南大公所青睞,甚至被人們譽為“神童”。
8月22日,奧匈偵察騎兵發現了入侵的俄軍,在短暫的交火之後,強大的俄軍獲得了勝利。
在已經得知俄軍已經對自己發起進攻之時,布魯德曼卻依然堅信俄軍的數量遠沒有實際中那麼多。特別是他已經聽到了克拉希尼克戰役和科馬羅夫戰役的勝利,更認為自己也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才華。於是他下令將部隊繼續向東進軍,並且向康拉德彙報,要求主動和俄軍交戰。
遺憾的是,康拉德困於缺乏偵察機,沒有足夠的情報證明俄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向利沃夫發動進攻。最終在對方的再三勸說之下,8月25日,他勉強同意了這次行動。然而這個決定,最終導致了一場災難的發生。
四、爛酸橙與金酸橙
魯茲斯基擔心自己龐大的兵團會因為戰線過長而失去聯絡,於是決定縮短一半的進攻寬度,並且派遣大量的騎兵與布魯西洛夫的部隊進行聯絡,兩支大軍如同鐵牆一樣向,加利西亞首府利沃夫推進。
從地形來看,魯茲斯基的謹慎是正確的,因為利沃夫以東的地區有一條對奧匈帝國的天然防線,此地大量的森林和山谷,還有一條格拉尼·利帕河(爛酸橙)作為天然防線,貿然進攻一定會損失慘重。布魯西洛夫則在回憶中認為,奧匈軍隊一定會在河岸後方站穩腳跟,最終導致一場惡戰的爆發,因為跨河和俄軍作戰是愚蠢至極的,然而沒想到的是,布魯德曼正是這樣做的。
8月26日——8月28日格拉尼利帕河戰役,也被稱之為第一次倫貝格之戰
8月26日,奧匈第3軍信心滿滿地跨過了格拉尼·利帕河,直接向俄國第3集團軍與俄國第8集團軍的結合部發起了猛攻。在原先的戰鬥中,奧軍在人數和炮兵實力上是略強於俄軍的,加上部隊大多由常備軍組成,所以顯得奧軍的確比俄軍表現得要好,但是這一次形勢卻完完全全的逆轉了。
指揮官不進行任何偵查就貿然的選擇進攻位置,毫無疑問這是個愚蠢的行徑。這一天戰鬥對奧匈士兵簡直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要從火車上下來,在夏日的暴曬下徒步走到河邊。而等待他們的則是由破籬笆搭建的臨時浮橋,在命令的催促下,不少人選擇趟水過河。
至於去茲沃塔·利帕河(金酸橙)的路上則是一片小麥田,走在路上完全是對岸的靶子,所以那些有軍事常識的軍官們命令士兵們匍匐前進。現役部隊在這種折騰之下都筋疲力竭,就更別提那些地方防衛軍和預備役組成的部隊了。那些部隊計程車兵平均年齡高達40歲以上,而在他們漫長的服役時間裡幾乎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軍事訓練,很多人在下火車徒步前進了沒多久就體力不支了。
茲沃塔·利帕河,也被稱為金酸橙河,奧匈軍隊最終沒能穿越的地方
儘管如此,布魯德曼還是執意發起進攻,而等待他們的,則是已經養精蓄銳一整天的俄國第3集團軍官兵。當奧匈軍隊剛抵達戰場,俄軍的火炮就開始攻擊,成批計程車兵被榴霰彈所射殺,以震懾住他們第一波衝鋒。當士兵們開始臥倒的時候,躲在周邊灌木叢的俄軍開始以營連為單位進行有組織排射。奧軍士兵根本看不見俄軍的位置,因為他們亞麻色的軍裝在遠處和灌木融為一體。最終在大炮與排槍鳴奏的地獄交響曲下,士兵們的鬥志被消耗殆盡。
在戰鬥中,奧地利軍隊和匈牙利軍隊的戰術又完全不同,匈牙利人寧可浪費大量的彈藥在遠處和俄軍對射,也不願意向前推進。而奧地利軍隊則教條的發起刺刀衝鋒,試圖把距離拉近再開火。這造成了當奧地利軍隊發起衝鋒的時候,匈牙利人躲在後面放槍,結果卻誤傷了友軍。當歷經千難萬險,無數的友軍已經被炮彈和機關槍打成碎肉之後,他們終於攻佔了俄軍陣地。
衝鋒中的奧匈軍隊
然而陣地上卻沒幾個俄軍在堅守位置,這正是魯茲斯基的戰術,利用火力優勢對奧軍進行連環的消耗戰術,留下幾個人負責殿後,隨後溜之大吉。俄軍炮兵隱藏在那些低矮起伏的山丘後面,肆意地向奧匈士兵傾瀉火力。而這奧軍炮兵卻因為距離和運輸問題被堵在了大路之上,當他們開火後,數量龐大的俄國炮火直接覆蓋了他們的陣地,炸的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傍晚時分,奧軍所有的進攻被全部瓦解,負責主攻的第3軍損失慘重。那些在早上信心滿滿發起衝鋒計程車兵,到了晚上不是已經戰死沙場,就是成為了徹頭徹尾的懦夫。幾乎所有的連排級指揮官都喪失了戰鬥能力,甚至一位準將也受了重傷。在戰鬥前,第3軍因為戰鬥熱情高漲和在軍事演習中勇敢而被譽為“鐵軍團”。但是在這一天的戰鬥中,他們的軍長意識到,自己計程車兵並不缺乏勇氣,而是缺乏訓練。同一時間,在西線的戴高樂中尉面對相似的情景,總結出來了一句至理名言:
“衝鋒的軍號響起了,英雄們一個接著一個的從地上瘋狂躍起,但這些衝鋒是毫無意義的,馬上他們就會發現,勇氣在這個世界上頂不住炮火。”
處於北方的第11軍則傳來了更為不好的訊息,這支由烏克蘭人組成的部隊在一個上午的時間就被俄軍炮火全部擊碎,那些沒有軍事素養的指揮官彷彿認為自己在閱兵場上,大搖大擺的讓士兵們列隊前進,結果導致幾個團計程車兵被俄軍機關槍掃倒在麥田和土豆田裡。
在當天晚上,康拉德經過分析意識到布魯德曼的側翼將會受到威脅,於是在第二天早上,他下令第3集團軍立刻向利沃夫退卻。同時要求北上的費迪南軍團立刻南下,保證利沃夫的安全。
這兩個命令在當時都是正確,但是康拉德犯了舉棋不定的毛病。因為他的第2集團軍正在趕來的路上,同時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俄軍的主力就在東加利西亞,而貿然撤退將會導致前功盡棄。奧芬貝格第一個反對他撤退的意圖,因為這會導致他的進攻完全失敗。最終,康拉德的理智輸給了奧芬貝格的威脅與自己的賭徒心理,他收回了第二條命令。
發動衝鋒的俄軍
然而偏執又自負的布魯德曼根本無法接受失敗,認為第二天的進攻將會扭轉戰局,於是他直接無視了康拉德的命令。雖然自己的部隊已經筋疲力竭,雖然自己根本不知道下屬部隊的狀況,甚至連自己部隊在哪都不清楚,他也執意要發起進攻。他下達了一系列混亂的命令以至於總結出來只有進攻二字,為了鼓舞士氣,他甚至編造奧芬貝格已經在北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作為一個在閱兵場上都被同僚奧芬貝格數次擊敗過的將軍,他這點小算盤早被經驗豐富的魯茲斯基看穿了。8月27日,俄軍集結兩個軍的兵力開始攻擊勢單力薄的奧匈第11軍,佔領了重鎮茲洛切夫。而布魯西洛夫的第8集團軍也加入了戰場,奧軍的正面攻擊又一次遭到了無情地粉碎。
在2天交戰的時間中,布魯德曼一直認為自己進攻的是一個軍左右的俄軍,然而事實上他面對的是魯茲斯基和布魯西洛夫近一個半集團軍的兵力。此時在南面的俄國第8集團軍已經跨過了格拉尼·利帕河,開始向利沃夫郊外進軍,並與俄國第3集團軍的部隊形成夾攻,意圖圍殲布魯德曼的部隊。
8月28日凌晨,望著同胞滿地的遺骸,布魯德曼痛苦地下令撤退,老老實實撤到格拉尼·利帕河後方建立新的防線。他向康拉德報告稱,自己的部隊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僅僅只有一個師還完好無損。
為期三天的格尼拉·利帕河之戰以俄軍大勝告終,奧軍損失了20,000餘人和70門火炮,這是俄軍第一次在南線取得了勝利,消滅了奧匈第3集團軍近一半的有生力量,但是這個勝利,是建立在第5集團軍將士們拼死抵抗的基礎之上。
五、遲來的援兵
在格拉尼·利帕河慘敗之後,康拉德的手中的機動兵力——第2集團軍終於抵達了戰場。在這之前,他們被爛泥扶不上牆的塞爾維亞軍區司令波蒂奧雷克給整得夠嗆。為了掩護虛弱的第3集團軍,他們被部署在戰線右翼。然而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則是布魯西洛夫的狂瀾攻勢。
在過去的兩週中,康拉德已經無數次的在辦公室中因為前線的失利而無能狂怒。特別是同一時間,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帶領下,德軍已經取得了坦能堡戰役的勝利,以12,000的損失,殲滅了薩姆索諾夫率領的俄國第2集團軍。不管是出於內心的嫉妒,還是白白犧牲所導致的憤怒,他在給皇帝和總指揮弗裡茨爾的信中寫到:
“在我一生中最嚴峻的時刻,我收到了您24日和25日對我過於讚譽的信。我趕緊覆函,僅想補充指出,就在我寫信之際,會戰正在進行,此戰將決定我君主國的命運……關於我們的勝利與德軍勝利的相比,沒有許多話可說,這主要是因為德軍勝利的取得是以犧牲我軍為代價的;因為德國組建的100個師中,只有9個正規師和3個後備師撥給東線戰區,其餘全都派往西線。於是俄軍的巨大壓力就落在了我們的身上,此外,我們還要對塞爾維亞和黑山作戰。羅馬尼亞一直指望對俄國作戰,但我們未得到羅馬尼亞的援助。此外,由於義大利的背叛,德國不但未將承諾的5個後備師派往東線,反而派到了西線。”
——康拉德·馮·赫岑多夫 奧匈總參謀部
現在,康拉德走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十字路口上。在北線,奧芬貝格即將包圍俄國第5集團軍,如果繼續向北進軍,就能打通波蘭突出部,和德國第8集團軍取得聯絡,進而包圍埃夫特的俄國第4集團軍,威脅華沙,迫使俄軍大本營停止入侵東加利西亞,取得戰場主動權。
然而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東線陷入潰敗,甚至是利沃夫被俄軍攻佔。從政治角度來看,利沃夫是奧匈第4大城市。從軍事角度來看,利沃夫是奧軍在加利西亞的重要糧庫和鐵路樞紐。因此康拉德不能一意孤行地進行北攻,更不能放棄利沃夫。
加利西亞戰役形勢圖
在經過痛苦的權衡之後,他決心再給奧芬貝格兩天的時間,而奧匈軍隊能否在加利西亞扭轉局勢,就要看奧芬貝格之後的表現了。
與此同時,俄軍內部也是焦頭爛額,普列維將軍的援兵也遲到了。原定計劃之中,第4集團軍需要支援第5集團軍,但是第4集團軍的埃夫特將軍表示自己抽不出來人,直接按兵不動。而魯茲斯基的第3集團軍需要在8月25日就派遣第21軍進行北上支援,然而到了8月28日,他依然指揮自己的部隊繼續向利沃夫前進。在後世來看,這個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大多數人批評他過於執著地想拿下利沃夫,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全軍利益之上。普列維將軍的第5集團軍在奧芬貝格的猛攻下陷入了更為被動的境地,以至於方面軍參謀長阿列克謝耶夫親自致電魯茲斯基,命令他立刻救援北方:
“目前戰役的結果並不取決於您是否能拿下利沃夫,而是取決於盧布林-霍爾姆-赫魯比耶索夫的戰鬥問題,就算您拿下利沃夫,也無法彌補北方的失敗。”
——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 西南方面軍司令部
事實上魯茲斯基有著自己的算盤,他已經準備了比原定計劃更多的部隊支援普列維,然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準備直接一拳捅穿奧芬貝格的側翼,包圍奧匈第4和第1集團軍。但一切的前提都是要保證拿下利沃夫,癱瘓奧軍在加利西亞的鐵路樞紐,再進行自己的攻勢。
究其所有的原因,都源自於他是一個站錯隊的傢伙。在整個西南方面軍中,他是唯一一個手裡有兵權還和陸軍大臣蘇霍姆林諾夫有著良好關係的軍官。於是在這場戰役中,任何一個失利都將讓他丟掉軍事指揮權,乃至被撤職調查。為了不像伊萬諾夫一樣成為無能狂怒的光桿司令,他決心用自己的部隊為前程做一次小小的賭博。在戰鬥中,他不僅無視伊萬諾夫的命令,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戰術目的,對俄軍大本營的任務也有些許怠慢。然而介於他手握重兵且無人能替代他,尼古拉大公也沒有正當理由找他的麻煩。
現在,這場戰役儼然成為了魯茲斯基和康拉德賭局,雙方都壓上了自己的前程,而籌碼則是科馬羅夫戰役的最終結局。到底誰能取得這場賭博的最終勝利,加利西亞的結局如何,我們將會在下期為您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