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的巨大飛躍是有目共睹的。許多媒體透過中美軍力“賬面資料”的對比,最終得出的結論無外乎“吹捧”中國或“吹捧”美國這兩種觀點,中國在軍事到底能不能抗衡美國,這類的描述到底有沒有說服力,今天,我們深度對比中美軍事實力,以客觀中立的態度去探究一下。
中美是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這個觀點應該沒有什麼爭議。縱觀當今世界,世界上GDP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個國家;世界上國防預算超過1000億美元的還是隻有中美兩國;世界上衛星數量超過140顆的也只有中美兩國。
用整體思維來看,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全球是絕對的一超多強地位。在國防預算上,根據全球火力指數釋出的資料,美國2021年國防開支預算7405億美元,人均開支佔GDP的4.1%;中國2021年度國防開支2090億美元,人均佔比1%。美國一家的軍費支出是第二名至第十名國家軍費的總和。
美國軍費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國國防建設的成本日益增加,人工成本、裝備採購和運營維護成本都在增加,這很大程度抵消了美國軍費數量上的優勢,導致了“花更多的錢辦成更少的事”的現象,這和中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也是美國認為中國軍事領域接近美國的速度加快了的根本原因。
美國國防建設成本增加和美軍全球部署以及追求代差優勢有直接的關聯性。美軍目前在全球大約還有374個海外軍事基地,從敘利亞到伊拉克,都有美軍攪入其中;為了維持美國的軍事存在和主導地位,從中國沿海到波斯灣,再到黑海,美軍搞自由航行、搞軍事威懾,超負荷的運作,必然需要更多的錢來支撐。
美軍還極度追求軍事科技代差優勢,強調要領先中俄一代以上的技術優勢。在這個極端的理念之下,美軍開始斥巨資研發新一代武器裝備,新技術的大量應用導致武器裝備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美軍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美軍在進行新技術研究過程中,不可逃避要承受一些失敗的代價,比如下馬的電磁炮專案等等,這些失敗了專案消耗了大量的金錢。
中國則完全不同,中國軍事發展總體走的是“彎道超車”的思路。我們在補差的同時,注重從軍隊整體建設出發,以點帶面,加快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再考慮到中國的人工和生產成本比較低,有沒有過大的海外戰爭消耗,加上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所以,中國在軍事領域往往可以做到“花最少的錢辦成最多的事”,我們2000億美元的軍費可以取得比美國7400億美元的軍費更大的效能。
對比完軍費這個錢袋子,我們再來看看中美軍力的賬面資料。美軍現役部隊總數約140萬人,擁有11個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驅護艦等各類軍艦約278艘,各類艦載機的總數接近4000架,其中包括了F-35B和F-35C兩款隱形艦載機。美軍現役各類軍用飛機總數高達133000餘架,約佔世界總數的四分之一;無論是戰鬥機、轟炸機,還是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運輸機,美軍都居世界首位,尤其在特種作戰飛機領域,美軍的擁有數量是其後幾個國家的數十倍。
美軍對他國具有代差優勢的空中裝備,20架B-2A隱形戰略轟炸機,186架F-22隱形戰鬥機,以及至少283架F-35隱形戰鬥機。再考慮到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分別服役了一部分F-35C型和B型,因此僅美軍的隱形機梯隊總數便有500多架。而當前世界上,除了美國的F-22和F-35之外,實際投產的就只有中國的殲-20和俄羅斯的蘇-57,總數還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
此外,美軍還有870多個本土軍事基地和374個海外軍事基地。構建了東北亞軍事基地群、西歐軍事基地群、中東軍事基地群以及西太軍事基地群,當下還正在積極推進整合建立印太軍事部署。美國還透過遍佈海內外的軍事基地群和強大的遠洋海軍,控制著全球16條主要的海洋戰略通道。
中國總兵力200萬,2020年如期完成了實現軍隊機械化建設的目標,當下正向機械化、資訊化和智慧化方向融合發展。中國海軍和空軍的體量並不小,中國空軍擁有各類軍機總數3200多架;海軍作戰艦艇總數390餘艘,從數量上看在國際上也是排在前三位的,海軍艦艇總噸位230噸僅次於美國的353萬噸。
我們進一步細化,中國空軍軍機總量排列在美俄之後位列第三位,三代機的總數接近千架,其中諸如殲-10C、殲-16這類國產三代半戰機的總數在400架以上。另外根據官方釋出的資訊,殲-20隱形戰機已經先後列裝至少三支空軍旅級作戰部隊,外界普遍估計解放軍殲-20的列裝總數在50架上下。中國海軍當前擁有兩艘6萬噸的中型航母,052C/D 和055萬噸大驅這類盾艦的總數當前在20多艘,052DL和055還在繼續建造中,未來最終的建造總數量有望達到60艘。海軍艦載機主力以殲-15為主,新一代殲-35隱形艦載機前不久剛剛完成首飛。
從體量上看,美軍對中國的軍事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儘管這幾年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但這種區域性質量追平,數量不夠的問題仍然存在。分析到這裡,似乎那些“吹捧”美國的理論確實有理有據,很有市場。
這種對比就如同打牌,你出一張,我出一張,最後牌出完了,這個牌局也就結束了。這種整體性的賬面資料對比是不專業的,也是不符合實際的。縱觀世界戰爭史,除了兩個大國之間爆發全面戰爭之外,軍事領域的對抗往往集中在某一個區域,而不是整體性的較量。
美國國防部在9.11之後提出了兩個概念,即ANTI-ACCESS和AREA-DENIAL。前者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想要控制檯灣、巴士、馬六甲和巽他四個海峽;後者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想要控制黃海、東海和南海。最終兩個概念的結果是,中國要把美國從西太地區擠出去。
由此可見,中美軍事領域的較量並非整體性的較量,而是一域的較量,未來的較量的核心區域更多的還是集中在西太地區。我們認清這一點之後,中美軍事力量的對比將發生顛覆性的逆轉。
美軍在西太地區核心軍事支撐點非駐韓美軍基地群、駐日美軍基地群和關島美軍基地群莫屬。美軍圍繞這三個基地群的軍事部署,能動用的海軍力量只有太平洋第七艦隊,就算從印度洋和夏威夷美軍緊急馳援在區域性能集中的航母戰鬥群的數量最多也就四個,這算是美軍歷史上的一個極限數字。
空中力量將這三個點位的所有的作戰飛機總數加起來,駐韓美軍基地有4個大隊的F-16和A-10戰鬥/攻擊機,總數80架左右;駐日基地主要以第5航空軍為主,下屬的第18和35戰鬥機聯隊,裝備的F-18和F-15戰鬥機總數也就100來架;至於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更多的駐紮的是轟炸機以及一些輪換部署的戰機,包括美軍的F-22這類隱形戰鬥機。
所以,在短時間美軍能在中國正面集結起來的戰機總數在200多架,如果在考慮到航母戰鬥群所攜帶的艦載機,總數也大致在500架上下。
美軍的命門也顯露出來了。美軍在中國正面能集結起來的軍力終歸是有限的,而中國憑藉地理之便,在相同的單位時間內,能夠集結起來的軍力是美國的數倍;中國最擅長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法照常管用。此時,美軍的整體優勢被無形中轉化為中國的整體優勢,此乃其一。
其二,解放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性能最先進的常規彈道導彈部隊,當前解放軍裝備的東風系列常規導彈將美軍在西太的三個軍事支撐點全部納入有效打擊範圍之內。同時火箭軍掌控的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還讓美軍航母不得不遠離中國近海,這進一步削減了美軍在區域性的軍事優勢,甚至不客氣的講,美軍來多少航母都無濟於事。
其三,中國的區域拒止攻防體系已經成型,美軍是以一域之力和中國整體抗衡。除了常規彈道導彈這柄殺手鐧之外,中國還針對美軍的體系優勢,提出體系破擊戰理論,有側重性的研發不對稱作戰武器系統,天空上有殲-20這類高階隱形戰機,地面還有反隱身雷達,三代半主力機型在區域性能形成絕對優勢,如此以來,無論是美軍軍事基地群,還是航母戰鬥群乃至隱形機叢集,中國應對自如。
核心原因在於,美國的軍事戰略著眼於全球,而我們的國防需求當前還主要集中在中國周邊,拓展海上防禦縱深是中國的核心目標,這兩種戰略上的差異,最終讓美軍整體性的軍事優勢在中國身上根本體現不出來,反而發生了顛覆性的逆轉。
全面戰爭,我們或許打不贏美國,但是維護國家安全,在距離中國海岸線1500公里範圍內,中國當前的軍事力量綽綽有餘,我們無懼任何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