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攝影師一行人來到山西省晉南中條山區採風,在當地兩位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個小山村,初冬季節的山區很自然地換上了冬裝,光禿禿的山光禿禿的樹,視線極好,透過一面矮牆發現小院裡的屋簷下掛著玉米和柿子,秋天的色彩在這裡似乎定格,一位老人在院子裡忙活著,兩位當地的老師操著方言隔牆與老人搭上了話,隨後我們便走進了他的家。
老人家姓姚,今年72歲,他一個人在家正在用小型脫粒機給玉米脫粒,看到我們進來立即停下了機器和我們拉呱了起來,他說有一兒一女都已成家立業,老伴前些年病逝了,自己種著4畝地在山裡養老,山區自古以來就是靠天吃飯,莊稼以小麥玉米為主,秋天收穫了玉米按照習慣都綁成了玉米柱子,晾曬在院子裡,冬季有時間開始脫粒,玉米柱子上邊是一排紅柿在陽光下非常耀眼,這樣的處理方式讓我們這些異鄉人大為驚訝,按道理現在的柿子已經發軟會掉落下來,可是看上去大叔家的柿子串串如同剛剛採摘回家一樣的果實,起初我們認為這就是柿餅,不想大叔笑呵呵地說道並非柿餅,是當地獨有方法加工出來的美食美味。
鏡頭拉近發現每個柿子上都有很規則的劃痕,如同柿子開了花一般模樣,陽光下非常漂亮。我們都知道柿子在霜降前後便可製作柿餅,需要將全部的果皮削掉,這樣方便水分迅速蒸發,從而順利將果肉加工成柿餅,可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山裡人家卻是另一種辦法,保留了大面積的果皮,這難道是一種更加先進的加工方法?面對我們的疑問,姚大叔給我們做了介紹,他說當地人做出這樣的美味叫做柿疙瘩,與柿餅加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方法很簡單,只需要用刀子給柿子劃開幾道做開花,不需要將柿子皮全部削光,同樣可以達到迅速脫水的效果,高高地掛在屋簷下就可加速脫水並且還能防雨,晾曬出來的柿疙瘩不但顏色漂亮,而且口感獨特,咬在嘴裡滿口都是甜味,既有果肉的綿軟還有柿子皮的勁道,是大山裡人流傳了樹百年的加工技術。
姚大爺非常熱情,為了讓大家直觀地瞭解柿疙瘩,姚大叔甚至扛過來木梯子爬了上去,特意提下一大串柿疙瘩展示給我們拍照,繼續做了介紹“以前山裡人生活不好,到了冬季也沒有啥好吃的東西,加工一些柿疙瘩就是山中美味,特別是到了過年的時候它與核桃都成了待客的美味,這些年農村經濟好了,很多人都不加工這些土特產了,山裡的柿子樹很多無人採摘,紅紅的柿子都留給了鳥兒享受了,我在家裡閒來無事就製作了一些,大約有200多斤,給自家留一部分其餘的就賣錢了,客商上門收購是3元錢1斤,帶到縣城那就翻了倍能賣過10元錢。”
姚大叔說柿疙瘩就這樣一直懸掛在屋簷下,大約需要1個半月的時間它就能食用了,因為現在加工柿疙瘩的人很少,現在幾乎成了搶手貨,為了多賣點錢村中的老人大多數都不會賣給客商,選擇在臘月裡自己出售,最低的價格都是6元錢以上,手上提一串隨便都能賣出百十元錢,就像提上了錢串串。可惜現在年輕人都走出了大山,沒有人願意下苦加工這個美食了。
姚大叔當過十年的工程兵,復員退伍後在農村幹過30多年的村幹部,為村子裡做出了大貢獻,後來在鄉政府工作退了休,他說自己一輩子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無論與村民打攪還是幹工作都是抱著肯吃虧的想法去做事,與村民打攪自不必說就說當年退下了給集體墊了20000多元錢的修路款,因為村子裡沒有集體積累到現在都沒有還自己,10多年過去了他從來沒有給下任幹部提過此事。當然自己在村子裡和鄉上落下了好名聲好人緣。
大叔說做人要寬厚待人,肯吃虧是他的宗旨,遇事多往寬處想,人要懂得感恩要知足,這樣生活才會快樂,活得自由自在。現在社會很好,只要你勤勞在哪裡都能發家致富,年紀大了要錢也無用,就把家全部交給了兒子管退休金也給了他,現在住在村子裡基本不花錢,吃喝都有,每天有活幹有吃喝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快樂。
當地的兩位老師似乎對大叔的柿疙瘩更感興趣,姚大叔說現在還不能吃,要先品嚐還需要10多天的時間,能夠認識就是緣分,不要提錢的事情,留下聯絡電話等柿疙瘩熟了會通知大家來取一些。
大叔說孩子早就提出一起生活,可是他不願意過去,現在身體還不錯,能吃能喝能幹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人生活到也自由自在,現在無慾無求,什麼也不計較,柿疙瘩能賣錢也不能鑽進錢眼裡,村子裡的老人誰喜歡就送他們一些,剩餘的能賣多少算多少,保持一份知足的心態最好,就說村子裡的七八個同齡人現在就剩他一個還健康的活著,自己覺得很幸福。
說了一會話大叔便又繼續幹著手裡的活,他說家裡的地只留下了小4畝,為的就是自己活動身體有事做,每年加工的柿疙瘩也是這個想法,到了什麼季節就要幹什麼活,山裡的柿子很多加工的時間很短,可惜自己忙不過來,否則還會多做一些,搶手貨不愁賣,但是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吃上它,過年的時候讓外出打工的孩子們都能吃上一口家鄉的柿疙瘩,品味家鄉味道,記住家鄉味道。
據瞭解當地的柿疙瘩加工技術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儘管現在物質極大豐富,各種美食美味很多,可是依舊代替不了它獨特的口感,在中條山深處就是向姚大叔這樣的老人還在堅持製作著家鄉味道,我們才得以看到了它的影子,在外的人們才有幸能夠繼續品味家鄉,品味鄉愁。姚大叔把“柿子開了花”提在手上就像串串,吃在嘴裡就是難得美味,其實在背後是一位農村老人濃濃的家鄉情結和對生活的熱愛。【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請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