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來自那不勒斯的義大利人。
有粉絲朋友發私信來讓我聊聊這個話題,正好我也有一個義大利朋友斯蒂芬諾在疫情爆發前來中國從事過青少年足球教練的工作,我本人也從小就喜愛足球和籃球,以下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義大利足球教練來華執教的高峰是裡皮先生開啟的。我們國家有個小圈子文化,如果一個人在某個行業非常優秀,很大可能性會帶上親戚和朋友。比如,卡納瓦羅先生就把自己的哥哥帶進了在恆大的教練團隊。每個行業都有自已的圈子,義大利足球圈的人在前些年就是趁著這股熱潮來到中國。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足球目前的一大問題是青訓,基層儲備人才不夠。斯蒂芬諾來華前也是躍躍欲試,準備大展身手,但事實上和他預估的完全不一樣。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資訊蒐集的問題,斯蒂芬諾在動身前也是在跟在華多年的義大利人聊過天,他們給出的資訊是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人口大國,選材的範圍要遠好於同為亞洲的韓國、日本。(斯蒂芬諾認為總體上日本人的骨骼比中國人偏纖細一點)
但來到中國之後,斯蒂芬諾發現問題遠比他想象得複雜。
首先就是真正下決心以足球為職業的人不多,也就是說現在在中國選擇踢球維生的風險很大,即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
斯蒂芬諾認為足球踢得好的人不僅要身體強壯,頭腦也要聰明,因為理解戰術、預判位置都需要靈活的頭腦,有些東西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真正能在頂級男子足球聯賽站穩腳跟的那批人是一個國家最棒的小夥子。
然而在中國,斯蒂芬諾自已碰到的情況是:很多家長讓孩子學什麼東西有很強的目標導向,就是學一項興趣更多的是為將來獲得多少回報。他發現大部分孩子是由媽媽陪著孩子來了解訓練營,而相當一部分媽媽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踢足球有利於長高嗎?”
顯然在這一塊,足球比不上籃球。而同在一座城市的塞爾維亞籃球教練顯然吃準了中國人的心態,本來巴爾幹人一米九左右的個子就已經很高大,偏偏還要套上一副韋德式性感妖嬈的籃球護腿襪來秀自已修長挺拔的小腿。這廣告效應可比斯蒂芬諾砸重金作推廣要強得多。
最讓斯蒂芬諾受傷的一次是一位媽媽就只是瞅了瞅他因為踢球而略顯O型的腿就帶著孩子走了。
其實有不少孩子對足球更有感覺,就這樣被分流去學的體育專案。
總體上來說,根據斯蒂芬諾的觀察,就是歐洲的青訓模式目前很難適應中國的國情。
因為歐洲青訓營有兩撥孩子,一撥是歐洲本地的孩子。他們加入青訓營的原因是從小就喜歡足球,家裡的氛圍是幾代人都是當地某支球隊的死忠粉,孩子只要喜歡足球,家長大部分也是支援他參加球隊的青訓營。至於以後能不能踢上職業,很多人並沒有想那麼多。歐洲的孩子一般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很多男孩子女孩子都會聚在一起踢足球、打籃球,加入青訓營其實也是玩,只不過有更專業的指導。
等到真正有孩子在青訓營表現出色了,他才會考慮選擇職業球員這條路。至於那些沒有打上職業的孩子則是繼續他們的人生之路,讀大學深造,找工作。足球成了他們下班之後的一項鍛鍊運動。
本來歐洲模式對孩子的職業規劃並沒有很大的風險,不少在這個模式成長起來的歐洲球員都是大器晚成型。像德國球星克洛澤在19歲才加入第三級聯賽的洪堡隊成為半職業球員,而19歲的羅納爾多已經成為荷甲最佳射手。
但據我觀察到的中國孩子放學後繁重的課業負擔,這個模式很難推廣下去。
青訓營的另一拔孩子來自南美、非洲這些第三世界國家。這部分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只有拼了命踢上職業才能讓全家擺脫貧窮、戰亂的環境。對於這部分孩子,職業體育是弱肉強食的修羅場。斯蒂芬諾帶過一個剛果的孩子,曾因為一場比賽踢不好而崩潰到大哭。斯蒂芬諾安慰他時,他還不停地念叨:“讓我踢上職業吧,讓我踢上職業吧,乙級也行……”
這些第三世界的孩子對中國也不具備參考性,因為這些少部分能站上職業聯賽的球員背後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那些在貧民窟淪為黑幫成員的孩子,是那些在非洲雨林中成為童子軍的孩子。而在中國,年輕人可以選擇上大學,也可以選擇加入軍隊。這些選擇的風險都比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低得多。
斯蒂芬諾曾跟我講起兩名中國球員的例子,一個出身普通家庭,在廣州踢上職業時,家裡已經欠下幾十萬的債務。另一個出身富人家庭,也曾在歐洲踢過球,父親為了支援他踢球賣了上海幾套房。而這兩個例子在中國都不可能成為常態,從風險把控的角度來看,足球都不會是中國家長的第一選擇。所以選材範圍有限,也自然難出成績。
我覺得足球只是一個遊戲,但因為承載了太多的激情、希望和情緒才變得如此沉重。每個民族都有自已擅長的東西,足球踢得再好也只是證明在這個領域的優秀。
(感謝我的中國朋友大頭翻譯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全文完,如果覺得本文還不錯,那就請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謝謝您的支援。如果轉載本文,請與本人聯絡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