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西南角,距市區70公里的房山大石窩鎮,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石經山,山下有座古寺,名曰“雲居寺”。
這個寺的名氣雖然沒有雍和宮潭柘寺大,可以說聲名不算顯赫,地位不及崇高,但卻有與其它佛教聖地比肩之處,甚至有立於世界之巔,無法企及的精彩。
他竟然是北京旅遊世界之最——雲居寺。
那麼,雲居寺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呢?
雲居寺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是中國佛教文化特色的一大寶庫。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後改稱“雲居寺”,寺院佔地面積0.07平方公里,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
20世紀40年代毀於日軍炮火中。解放後,經過兩次大規模修復。
雲居寺是北京早期建築遺存最豐富的地方。
據統計北京現存唐代古塔共有八座半,其中七座半位於雲居寺和石經山,寺內的景雲二年塔是北京現存最早的古塔。
這裡有著我國規模最大的“石刻大藏經”。
石經山,顧名思義是一座貯藏石經的山,自隋大業元年(605)開始,刻經事業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朝,綿延1039年。
現發現完整的大小經版共14278塊,共計佛經1122部,3572卷,總計3500多萬字,被譽為“國之重寶”“石經長城”。
雲居寺的世界之最就是石經!
雲居寺裡收藏儲存著世界上最多、最古老、最完整的14278塊石刻大藏經——房山石經。
石經分別以洞藏和穴藏的方式藏於石經山雷音洞及雲居寺地宮內。
房山石經由隋靜琬(即智苑)發起刻造。靜琬繼承其師慧思遺願,自隋大業(605-617)年間開始籌劃,至唐貞觀十三年(639),刻完《涅槃經》後即圓寂。
據考證,靜琬除刻《涅槃經》外,還有貞觀八年所刻《華嚴經》,以及嵌於雷音洞四壁的《維摩經》、《勝鬘經》等經石146塊。
《房山石經》這部自隋唐以來綿續一千多年沿刻的佛教經典,在佛教研究、金石書法、政治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資料,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這裡還有著“中國現存最早的佛殿”——雷音洞。
這座利用天然洞窟、建於隋大業十二年(616)的佛殿有95%的建築構件都是隋代的遺物。
雲居寺裡還珍藏著令世人矚目的佛祖舍利。
1981年11月27日在寺對面的石經山雷音洞內發掘出兩顆赤色肉舍利,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內而不是供奉在塔內的舍利。
雲居寺的舍利與北京八大處的佛牙、陝西西安法門寺的佛指,並稱為“海內三寶”,為千年古剎雲居寺增添一份祥光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