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靈帝時期,黃巾起義爆發,加速了東漢帝國的衰落,起義被平定後,各地出現了擁兵自重的武裝力量,東漢朝廷的影響力大減,靈帝看著起義被平息,也是轉身就安然享樂去了。
而黃巾起義在爆發之初,是聲勢浩大的,可以說動搖了東漢的國本,可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大概是9個月的時間,這場波及漢朝大半疆域的起義,數十萬規模的黃巾軍被東漢撲滅,根結原因是,在戰略上,張角集團根本不是對手。
東漢不僅擁有精銳的正規部隊,戰力強悍,兵器精良,在戰略上,東漢也是全盤碾壓了黃巾軍,因此黃巾起義快速平定也不是什麼難事。
首先,起義計劃提前暴露,是導致黃巾軍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本來張角集團就缺少整體的組織動員能力,他們就沒有那個架構,所以說,靠前期的出其不意,是可以取得最大戰果的。
但是因為門徒唐周告密,東漢便有了準備,張角只能提前起事,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張角的一個關鍵計劃破產了,那就是他讓馬元義數次到洛陽聯絡封胥、徐奉,想要裡應外合。
簡單來說,張角也有在洛陽製造混亂的想法,說實話,拿下洛陽城太假了,畢竟那是東漢的京師,但是製造混亂,遲滯東漢朝廷的反應還是可以的,只要這樣,黃巾軍在起事之初,就可以更加輕鬆地擴張自己的勢力了。
只是因為唐周的告密,馬元義很快就被處死了。
更重要的是洛陽的防備加強了。
《後漢書.靈帝紀》三月戊申,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將兵屯都亭。置八關都尉官。
漢靈帝重要的何進也是要發揮作用的,他組織兵力拱衛京師洛陽,在洛陽周邊八關,即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在這八處屯兵,這樣的話,洛陽就固若金湯,不會被黃巾軍的攻勢所波及。
要知道,當時在距離洛陽不遠的潁川可就有黃巾軍的一大勢力集團,也就是波才、彭脫統帥的黃巾軍,這要是馬元義在洛陽搞起事了,波才等人率軍,什麼都不管了,直接猛撲洛陽,在漢軍尚未建立起穩固防線之際,兵臨洛陽城下,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總之,漢王朝反應過後,及時地調整部署,鞏固京師洛陽防衛,也就斷了黃巾軍偷家的可能。
當然,沒能威脅到洛陽,黃巾軍起事之初,也是聲勢浩大的。
《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春二月,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其部帥有三十六方,皆著黃巾,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執其王以應之。
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郡守褚貢......汝南黃巾敗太守趙謙於邵陵。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
張角迫於形勢,提前起事,當時各地郡守是無力抵擋的。
可以看到,黃巾軍起事之初,給的郡守,要麼是望風而逃,要麼是兵敗身死,這主要是因為,地方駐軍沒有防備,兵力不足,戰力貧弱,這個時候是黃巾軍戰力最強的時候。
之所以說是最強,靠的不是別的,就是人多,那是在古代了,人多,氣勢就夠大,往往可以在戰前就震懾對手,令對手沒有了作戰的勇氣,因此黃巾軍可以快速攻城掠地,擴大自己的勢力地盤。
一時間,洛陽以東,各地都幾乎陷入了東漢王朝失控的境地,北方是張角主導的,圍繞鄴城為核心的實力集團,其他三股主要勢力,一股活動於東郡,一股是在潁川汝南一線的波才,一股是活動於南陽的張曼成。
在地圖上,可以看到的是,洛陽以東的大半疆域都已經處於戰亂之中了,如果縱容下去,那麼漢朝滅亡在即,黃巾軍實力擴張之迅速,是東漢王朝沒有預料到的。
但是這就是黃巾軍的巔峰階段了,說到底是張角集團根本就沒有奪取天下的戰略和能力,實力這麼大,但分散在各處,是合還是各自突進,沒人知道,黃巾軍只有動靜大,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各自攻打城池,打下來就堅守,以待事變。
這是說好聽的叫以待時變,說不好聽的就是混吃等死的,等著漢軍來各個擊破,事實上,漢軍就是玩得各個擊破啊。
《後漢書.靈帝紀》詔公卿出馬、弩,舉列將子孫及吏民有明戰陣之略者,詣公車。遣北中郎將盧植討張角,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討潁川黃巾。
《後漢書.盧植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四府舉植,拜比中郎將,持節,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副,將北軍五校士,發天下諸郡兵徵之。連戰破賊帥張角,斬獲萬餘人。角等走保廣宗,植築圍鑿塹,造作雲梯,垂當拔之。
《後漢書.皇甫嵩傳》於是發天下精兵,博選將帥,以嵩為左中郎將,持節,與右中郎將朱儁,共發五校、三河騎士及募精勇,合四萬餘人,嵩、俊各統一軍,共討潁川黃巾。
從這三處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漢朝的軍事意圖,那就是盧植率軍直接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源,黃巾軍的領袖,奔著張角的大本營就去了,但是盧植所率部隊主要的作戰任務是牽制張角的主力兵團。
漢靈帝為了快速平息黃巾之亂,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路,也就是皇甫嵩和朱儁率率領的部隊,四萬餘人,那是東漢王朝調集的精銳部隊,直接衝著威脅京師洛陽的潁川一帶黃巾軍殺去了。
縱觀漢軍和黃巾軍的戰役,大多都是一個模式,那就是漢軍稍稍用計,黃巾軍就中計大敗,這更加暴露了黃巾軍的弱點,人雖眾,但無將才,更無組織能力,打順風仗還行,打硬仗太容易被漢軍反殺。
結果,皇甫嵩朱儁在擊敗潁川一帶的黃巾軍後,這支主力的漢軍即刻分兵,朱儁率軍馳援南陽一線,皇甫嵩率軍攻打東郡的黃巾軍,而後繼續北上,代替盧植,繼續圍困張角。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皇甫嵩朱儁率領的四萬精銳,參加了大部分針對黃巾軍的作戰,這支部隊馳援了各地戰場,而反觀黃巾軍呢?人雖眾, 佔領的地盤夠大,可是相互之間根本就沒有配合,沒有聯動,都是各自為戰,面對裝備精良的漢軍,也都很快敗下陣來,分崩離析了。
《後漢書.靈帝紀》冬十月,皇甫嵩與黃巾賊戰於廣宗,獲張角弟梁。角先死,乃戮其屍。以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
十一月,皇甫嵩又破黃巾於下曲陽,斬張角弟寶。
黃巾起義爆發的同年,張角主導的黃巾起義就被平息了,雖然後來黃巾餘部在各地仍有起事,但是都沒有起義之初那麼大的動靜了,黃巾起義的失敗,只能說是,張角集團根本沒有打天下的能力,就像是被點燃的煙花,動靜夠大,也足夠絢麗,但是不足以持久。
在戰略上沒有正確清晰的目標,人家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還知道奮力撲向關中呢?張角起事,如果直接把目標就定得清晰些,各方全力向同一個目標進軍,結果可能就不同了。
參考資料《後漢書.靈帝紀》《後漢書.皇甫嵩傳》《後漢書.朱儁傳》《後漢書.盧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