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個月的考古發掘,印山大墓的真面目居然是罕見的等腰三角形,反映了春秋時期越國的工匠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記憶。讓考古隊們始料不及的是,七個盜洞的出現讓墓室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何進入破損的墓室裡進行發掘,成了他們現在最棘手的問題。隨後又發現這些盜洞全部到底,甚至有些都把墓室打破了。因為他們要進去啊,這樣做實際上就是把原來墓室裡的密封跟保護措施全部破壞掉,把在盜洞位置的木頭鑿斷。鑿斷以後整根木頭就塌下去,塌下去就有一個洞了,那個洞塌下後,人再鑽進去然後順著盜洞流到墓室裡面。
經過仔細觀察和多次討論,考古人員選擇了前面跟後面兩個盜洞作為切入口。在搬走坍塌的枋木時,只見坍塌的枋木緊緊貼在墓室的底部,與墓室的底面之間並沒有淤積的泥土。盜洞進去之前已經有淤積了,但他這個什麼都沒有。所以專家們分析,當時盜墓賊將洞打進去的時候,墓裡面非常清爽的。而這個現象也從側面的證明了古代盜墓的時間距離大墓埋葬的時間並不遠。經過盜洞考古人員進入了墓室,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震驚了,只見整個墓室除了沒有盜洞破壞,中後部還留有一定的空間外,其他部分的地方基本都全部填滿了厚厚的泥土。為了防止墓室坍塌,考古人員一邊小心清理泥土,一邊用鋼管支架將墓室兩側的枋木支撐加固,考古人員在墓室中部的東北側忽然出現了裝尿素的編織袋和線手套。那麼這些東西肯定是現代盜墓賊留下的。這也可以說明現代的盜墓賊也挖到墓室裡面。而古代跟現代的多次盜掘,整個墓室內原有的隨葬品會不會早就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了呢?
但是,考古人員並沒有灰心。他們在燕山東部四公里裡的地方發掘出了紹興三零六號貴族大墓,其墓坑面積是印山大墓的十二分之一。同樣是被盜取後,三零六號墓竟然出土了青銅房屋模型,湯鼎尊和插座等精美的青銅器,以及玉耳、金舟等珍貴文物。而印山大墓的規模明顯比三零六號戰國墓高出許多,墓主的地位應該更高。即使遭遇過盜墓賊的洗劫,但墓室中應該還會殘留一些隨葬品。更令他們驚訝的是,在印山大墓中,竟然一件文物都沒有發現,甚至連青銅器的腐爛殘渣都沒有,這讓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們十分不解,隨後在墓室中部的北側。考古人員發現了兩件精美的玉器,只見玉器結構疏鬆,由黑白兩色混雜的玉料雕刻而成,其中一件儲存完整,另一件則是斷裂成了三段,整體看起來跟我們現在用的掛鉤很像,專家們覺得這種鉤應該是掛掛青銅樂器的玉鉤,而這些玉鉤跟蘇州真山春秋晚期吳國大墓出土的玉鉤形狀基本相同。
這可以說明,墓室中原來可能有大型的青銅器陪葬。接著考古人員又在墓室中發現了很多帶有泥土包裹的石球,其中的一個出現在六號盜洞的陶土中。可以看出這些石塊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經過仔細辨認這個叫玉枕,在古代這個是用來壓席子的。在墓室的地面上,考古人員觀察到兩處異樣痕跡,看上去很像竹蓆或者竹編的痕跡,專家仔細測量,發現在這塊一米左右的殘骸上,有幾塊疊交在一起並且腐爛的竹篾,在棺木遺骸的西北角散落著一堆細小的玉件。考古人員仔細辨認,發現其中包括很多圓柱形的小玉管和大量像油菜籽一樣的小玉珠。這些物品是做什麼用的呢?在專家的放大鏡下,清晰的可以看到玉珠和玉管上均有細小的穿孔。墓室的清理工作由四周逐漸向中央的棺槨靠攏,考古人員把注意力轉向細小的部位,仔細清理每一寸的淤泥,突然發現五段長條形玉器散落在泥土中。經過觀察,五件玉器之間似乎有著什麼聯絡一樣。一把斷玉劍出現在陪葬的物品之中,其中表達了古人的哪些意圖呢?經過對比可以看出,玉劍的造型竟然和早先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劍十分相似。在古代玉質兵器是越國王時使用的禮器。在此前發現的玉製兵器中都刻有越王的文字,而在墓室中出現玉質兵器的殘片,說明當初在陪葬品中包含著大量玉質禮器,由此推廣大漠的主人應該是一位國王。隨後考古隊又發現了幾件兵器,其中包括兩件長度大約在五釐米的玉簇,一件斷成三節的石矛,石矛呈現淡淡的綠色,整體為柳葉形殘存的遺物所散發的資訊。把考古人員的注意力聚集起來,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
開啟棺棺槨似乎就可以揭開所有謎底的一樣。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去除覆蓋的泥土,一副巨大的棺槨展現在墓室的中央頭。只見棺槨由一根巨大的木頭對半開然後雕鑿而成,一半作為棺身,另一半作為棺蓋,它的長度達到了六米多,口部的寬度為一米左右表面塗滿油漆,巨大的尺寸超過了以往考古發現的記錄。專家們反覆磋商開關的方案,期待著大墓主人的出現。根據專家考古的經驗,棺槨裡面往往都是陪葬品最集中的地方,而建造這麼大的棺身,應該就是為了放墓主生前喜歡的物件。但眼前的景象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棺槨裡的墓主屍骨竟然不翼而飛了。為了避免有疏漏的地方,考古人員仔細清理了棺槨,仍然沒發現有任何隨葬的痕跡,甚至連腐爛的痕跡都沒有找到。棺槨裡面空空如也,這個奇特的結果為印山考古發掘畫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儘管遭到毀壞,但棺槨的風采依然可以看見,而製造木棺用的樹木至少在百年以上。古代的工匠們使用有限的工具精心雕刻,由內而外細心塗抹了厚厚的油漆。除此之外,印山大墓獨特的三角形墓室充分顯示出當時越國高超的構築技術,側牆一共用了一百多根的撐木,這些撐木全都在一米以上。在墓室底部,枋木和側面撐木的連線處,古人採用了加工十分精密的檔坎。這麼龐大奢華的墓室,早就證明了墓主的特殊地位。考古隊借用了電腦的三維技術,還原了古代人是怎麼樣構建出這樣的墓穴,印山大墓的墓室採用了枋木作為材料,先用枋木在兩條墊木上橫向鋪設墓室的底部,然後在底面的兩邊用枋木緊密排列,互相斜撐,構成三角形斷面的墓室頂部,最後壓蓋一塊半圓形的厚木。
墓室分隔為前、中、後三個墓室,各室之間設有門欄和木板隔牆,枋木和木質地板上油漆。那墓的主人到底是誰?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出土任何可靠的證據,考古專家一時難以做出準確的斷定。
想了解更多地關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