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簡介:
殷墟,是一處商代城廓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南是城廓宮殿即生活區,黃河以北則為墓地,又稱亡靈區。
殷墟考古,從1928年就開始了,1937年日本鬼子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殷墟考古被迫中止。直到解放後,50年代,一批考古專家又來到了這裡,對遺址繼續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大量的建築基礎,還有車馬坑等。
1,發現
1976年,全國農業學大寨之風盛行。同年5月16日,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村民們正在田野裡平整土地,擴大糧田。而這裡正屬於殷墟遺址的範圍。有的村民正在平整一處高崗,非常顯眼。
解放後,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平墳運動,就發生在七十年代。在陝西省西安市司馬村,唐代大詩人杜牧及其家族墓,有幾十座,也是那個時候被平掉的。
正在安陽市小屯村的村民熱火朝天地平整高崗的時候,一支考古隊悄然來到了這裡,叫他們先不要動這塊地方,等他們勘探之後再說。
根據村民平整的泥土來判斷,是夯土層。這道也不奇怪,因為這裡本就是殷墟遺址嘛,那時候的房屋、城廓都是夯土建造的,後來才出現了磚牆。
透過初步勘探得知,這上面曾是一處住宅,但年代要晚於殷墟。裡面有灰坑,應該是古人烤火取暖或升火做飯留下的,同時用於存放生活垃圾,比如骨頭之類的東西。
隨著探鏟不斷向下深入,帶上來的泥土依然是夯土,這就奇怪了,如果建造房屋,也不必要那麼深的夯土啊。土坯房,都是平地而起,根本無需下基礎。最多把地表夯實就可以了。
當探鏟向下打到一米多深的時候,帶上來一些紅色的土壤,很像五花土。
隨著勘探工作的不斷向前推進,探鏟帶上來的依然是五花土。
俗話說,沒有深不見底的坑。大海雖深,它也是有底的。何況是一個坑呢。
考古隊繼續向下鑽探,當深度達到三四米的時候,帶上來的泥土還是五花土,再無其他資訊了。
那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資訊呢?如果下面是古代墓葬,下面就應該有白膏泥、木炭、或黑紅色的土層。為什麼得有黑紅色的土層呢?就是在貼近棺槨的地方,泥土由於受到棺槨油漆的千百浸染,發生化學反應,造成泥土顏色發生變化,哪怕只是細微的變化,考古專家都能看出來。
識別地下土層資訊,是考古或盜墓高手的基本功,沒有這個基本功,那就回家玩去吧。
不然,為什麼會出現洛陽鏟?又細又長的半圓形,而且非常鋒利,能當剷土用的鐵鍬使嗎?它就是為了獲取地下土層資訊而量身定製的。我想,在民國初年,它的發明者洛陽郊區的李鴨子,應該就是盜墓出身。只有懂得盜墓的人,才能設計出如此精巧又適用的工具來。
2
本文開頭說過,這個地方是商代殷墟的生活區,都是宮殿,而黃河北岸才是墓地,亡靈區。殷墟的人死後,都葬在那裡了。就像過去的亂葬崗一樣,都是埋葬死人的地方。
生活區會有古墓葬嗎?而且,殷墟從1928年就開始發掘了,解放後又再次發掘,這裡也沒發現過墓葬。
而亡靈區的墓,都被盜空了。
但是,他們堅信一點:沒有不見底的坑!就當看看這個坑到底有多深了。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也不死心。
帶著這種堅定的信念,考古隊的發掘工作繼續向下推進。考古隊負責向下打杆的人手都磨出水泡來了。
當洛陽鏟打到五六米的時候,地下水出現了,噴湧而出。這不奇怪啊。這不跟打水井一樣嘛,五六米的深度當然見水了。河南安陽又不是北方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向下打二十米深,都未必有地下水!
地下水的出現,給勘探工作帶來了麻煩。為什麼呢?地下潮溼的泥土用洛陽鏟帶不上來了,都是稀泥,意味著地下資訊中斷了。
洛陽鏟空空地被從五六米深的地下慢慢抽上來了。
3
可就在這時,事情發生了轉機了。
一個考古隊員突然發現洛陽鏟的零星稀泥裡,有一塊發白發亮的東西,定晴一看,不得了了,是個玉墜——很小的玉豬龍,上面還雕刻著精美的雲紋,明顯的具有商代特徵。
隨後,趕緊把洛陽鏟放下來,再仔細檢查一番,他們又發現了漆皮。
考古隊決定繼續向下鑽探,洛陽鏟從高處落進探洞中,到底之後,雙手握住,順勢拼命往下一遁,差一點把那名考古隊員摔個大馬趴。怎麼回事?就像人走路一樣,一腳踩空了,洛陽鏟也探空了,人與洛陽鏟一起順勢往下一落,差一點就趴地下了。
下面到底什麼情況?
現場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一見這種情況,就知道是好事來了,下面是槨室,有空間才會落空,而且這個墓應該沒有被盜過,如果被盜過了,下雨天,泥土順著盜洞,就把裡面灌滿了,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就像陝西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人、秦王李茂貞老婆的墓一樣,由於被盜,墓室被泥土堵得嚴嚴實實,完全就是一個實心,一點空間都沒有。
考古隊透過前後的落差判斷,有一米深,就是說墓室高度有一米左右。再向下就是生土層了,超出墓室範圍了。也就是說,這個墓的深度是七米左右。
我在前面文章中說過,商周時期的墓是中國墓葬埋蔵最深的時期,然後到漢唐,到明清,就越來越淺了。但凡事沒有絕對的,也得看地方。陝西鳳翔的秦公一號墓,地下深度達到二十四米多,那是因為那裡地下水的水位深,黃土高原地貌幹早少雨,就可以挖得很深。南方就不行。
當然,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這樣的深度。挖深不僅需要人力,也需要財力支援。普通百姓草民一枚埋那麼深幹嘛?骨頭又不值錢。深埋,無非就是防盜,因為裡面有大量陪葬品,有黃白之物。
4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正是由於最初的堅持,才有了現在的收穫,所以,堅持是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必要條件。
沒有無底的坑,此言非虛,千真萬確。
七米的深度,發掘起來還是相當容易的。而且墓室也不大,長五米,寬四米,跟我前面寫的一篇文章:湖北荊門楚墓——包山大冢差不多。
小屯村的人真的不敢相信,這個地方竟然有古墓。也沒有墳丘啊。當然,商周時期的墓葬,大多不封不樹,地面上根本看不出來。如果有封土,早就被人掏空了,還會留到現在。
發現古墓的訊息不脛而走,村民如潮水一般湧過來圍觀。
一個星期以後,上面的填土被清理乾淨了。開啟木槨墓室,裡面是一米多深的水。
考古隊一邊向外排水,一邊提取文物,跟摸魚一樣,一件一件向上拿。
小屯村圍觀的村民們看得目瞪口呆,不停地“哇!玉啊!哇!爐啊!哇!那是什麼?好漂亮呀!”
後來發現墓室裡文物實在太多了,一件一件拿太慢了。而且由於有地下水,儘管已經是初夏了,但是水依然很冰涼。為了禦寒,人們只得買來燒酒,一人一碗下肚,頓覺渾身冒火,涼意頓消。
有人拿來鐵桶,乾脆用鐵桶裝滿,然後再吊上來,這樣快一點。
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在地下埋藏了三千多年後,才得以浮出水面,重見天日。
青銅器都在棺材周圍,作為禮器陪葬地下,有銅鼎,銅鏡,玉器,銅鉞等等,一清點,青銅器大大小小的竟然有468件。
而墓主人的棺材裡,提取了大量的小型玉器。加上外槨室裡的玉器,一共有755件之多。太驚人!
最後,這座墓裡,一共清理出文物1928件!
5
小屯村就像過大年似的,熱鬧非常。
考古隊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收穫。
那麼,這座墓裡埋葬的到底是什麼人?墓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這是考古隊的所有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透過對出土文物的清洗,人們發現,在青銅的銘文上,有兩個字大量出現,有一百多次——婦好。
婦好是誰?
透過查閱典籍,獲悉:婦好,是商王朝武丁的六十個王妃之一,也是最受他寵幸的一個。婦好還是商朝的一名女將軍,常常帶兵出征,屢建奇功。
出土的青銅器裡,有一個碩大的青銅鉞,這是隻有統帥才能使用器物,類似於權杖,是權力的象徵。這也符合了文獻的記載。
而且裡面的青銅器,除部分禮器外,還有很多都是實用器,比如鍋,還有眾多玉器配飾。由此可見,這些都是婦好生前所用之物。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婦好”。所以,非她莫屬了。
可考古專家還是不明白,她為什麼會葬在這裡,而不是黃河以北的“亡靈區”呢?
我想,正因為婦好是武丁的寵妃,所以武丁捨不得她葬的太遠,而是要繼續留在生邊,天天可以看見,可以去祭奠,寄託自己的哀思。沒事就坐在她的墳前,跟她說說心裡話。
大家認為呢?
婦好墓部分文物欣賞: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