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小聰明的智囊
1.韓非子說:“君主屢次召見一些人,讓他們長時間地待在自己身邊而又委派他們做什麼事,但其它的人卻認為他們一定受到了君主的秘密指令,那麼,奸佞之徒就會害怕得像鹿受了驚那樣四散逃奔。派人去做事的時候,先用其它自己已經知道了的事情去責問,那麼,被派去做事的人就不敢再兜售自己的小聰明來弄虛作假了。因此,龐敬召來了管理市場的公大夫,而戴歡命令部屬去偵察臥車,周國的君主故意丟失了玉簪,末國的太宰斷言有牛屎。”
2.表其忠心,以邀其信和投其所好,以邀其寵,這是古往今來的奸佞小人慣用的伎倆,韓昭候、燕椬國分別以“無中生有”術測出奸而示忠的小人。由小知大,歷史上一些昏君之所以被一些奸佞小人左右得暈頭轉向,禍國禍民,無一不是這些奸佞小人曲意逢迎,虛美隱惡,揣心思而後動,察顏色而始行,溜鬚拍馬,卑鄙猥瑣到了家的結果。
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善於觀察和識別下屬的品行。一些人總是信誓旦旦,可以把方的說成圓的,把黑的說成白的,把地上的吹到天上去,當著領導的面不停地吹噓炫耀拍馬屁,甚至還能指鹿為馬。而且善於抓住別人的弱點,大做文章。一旦得手,就翻臉不認人,或者跑得比誰都快,來個倒打一耙,栽贓陷害。陰謀家和野心家擅長爾虞我詐,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準則,有奶便是娘,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可以做出來。因此,當領導者遇到這樣的下屬時,不要被糖衣炮彈所打倒,在是非面前喪失理智和威信。
3.人的貴賤雅俗,是挺容易從一個人的外在的裝束和內在的氣質上分辨出來的,即便是外表裝束一樣,但只要她們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之問,便可知其分曉。更何況長期尊卑身份所形成的習慣心理,在一聲呼叫聲中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如此看來,算卦先生不愧是一個出色的心理學家。
4.感情這東西最單純真誠,也最實在,來不得一點虛假和強求,尤其是成為一生一世的夫妻。但是,時間可以改變這一切,長期相處,厭情距離也會逐漸縮短。一塊石頭揣在懷裡還可以揣暖和,何況是人呢!江彪是個有心人,他採取的就是這種時間漸變的策略和激將法,反使諸葛女自慚形愧。這真值得當今那些男子漢脾氣特大的為人之夫們學習學習。
5.以酒為考生餞行,本是一樁好事。但餞行時備以劣質的酸酒,則表現出地方官吏的下屬對於上面規定的陽奉陰違。如果只是議論紛紛地發發牢騷,就根本無法改變這種捉弄考生的窘況。聰明的張幼子則採取了向縣令敬酒的方式,目的就是想讓這位百姓的父母官親口品嚐品嚐他的下屬置備的“佳酒”。唯有親口嘗一嘗居心不良的下屬置備的酸酒,方才知道下屬的劣行,心存不善者才能從中受到教訓。
6.俞羨章的這種“謊報軍情”的做法有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效果:第一,為《唐類函》一書作了變相的廣告宣傳;第二,以法律的力量震懾了日後企圖盜印此書的書商。試想,這個時候去盜印這本書,豈不就等於承認自己是那位路途盜書的強盜?
7.竇公的高明在於他善於借別人的力量發財,這叫做借雞下蛋。東市的低窪積水地,誰也沒有看到它的潛在價值,或許儘管有的人看到了它的價值,但由於麻煩等原因而放棄了。竇公一眼看到它的巨大價值,以廉值之,又以蒸餅為誘餌吸引兒童前來擲石填坑,於是低窪地上蓋起了客店。
竇公發財致富的故事,說明要懂得以小失換大得,即今人所說的:“吃小虧佔大便宜。”生意場上常常是有所失才能有所得的,如果過於求賺,患得患失,只想得到而不願付出,那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其實,不唯獨是生意場上,即便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倘若一心想佔對方的便宜,甚至不惜坑蒙拐騙,開始或許可以得到一點便宜,但久而久之,人們看透了你這個人了,最終不僅佔不到人家的便宜,相反連當初所得到的那一點便宜也會喪失殆盡。
8.石韃子的惡作劇,實際上是一種損人利已、陷害無辜的不道德行為,與我們今天提倡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格格不入,理應受到譴責。不過,平心而論,石韃子利用地形略施小計就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手段,又不得不令人驚訝和折服。他充分利用了當時的便利條件:臨窗有少婦,樓內有鼾睡的僧人及其脫下的袈裟,還利用了僧人戲婦觸犯僧規尤其招人厭惡的心理,很容易地就達到了擠走僧人、住進潔樓的目的。只可憐那位無辜的僧人代人受過還茫然莫辨,縱使跳到黃河裡也洗不清。
9.稚童欺騙成人,往往容易成功,其原因就在於人們有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認為小孩子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童稚天真,其言可信”。這個故事也給人們敲了一記警鐘,欺騙是不分年齡,尤其是那些被成年人敦壞了的孩子,他們過早地飽受了生活的冷酷和人間的漠情,欺騙起成年人那真是叫絕,足令一些書生氣十足的成年人瞠目結舌,防不勝防。
10.善疑者,不疑常人之所疑,疑常人之所不疑。
要開啟成功之門,需要克服從眾心理,不能人云亦云。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眾性是人們與獨立性相對立後種意志品質;從眾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並付諸實行。“從眾定勢”不利於個人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雖然它使每個人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
生活中有不少從眾的人,也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從眾心理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某些商業廣告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生活中也確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會引起轟動效應,群眾競相傳播、議論、參與。但也有許多情況是人為的宣傳、渲染而引起大眾關注的。常常是輿論一“炒”,人們就易跟著“熱”。廣告宣傳、新聞媒介報道本屬平常之事,但有從眾心理的人常就會跟著“湊熱鬧”。
不加分析地“順從”某種宣傳效應,到隨大流跟著眾人走的“從眾”行為,以至發展到“盲從”,這己是不健康的心態了。多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順從、隨大流的從眾,以免上當受騙,才是健康的心理。開啟成功之門,不僅不要盲目崇拜權威,不要盲目從眾,還要具有強烈的自信心和過人的勇氣。
11.一個大力士和一個白面書生角鬥,誰為贏家,這個結論應當是不言而喻的。但這裡恰恰相反,白面書生輕而易舉地戰勝了大力士,理由何在?原來是弱者掌握了強者的弱點,這便使雙方的力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弱者由弱變強,強者由強而弱,最後白面書生競打敗了貌似強大的大力士。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對於貌似強大的敵人,不要被他那表面上張牙舞爪的氣勢所嚇倒,須知,強敵再強,也必然有其不可克服的弱點,如大象再強大,卻畏懼弱小的老鼠,那是因為只有老鼠知道大象的弱點,乘虛而入,大象就拿這個小傢伙沒有辦法。對於強大的敵人也是如此,只要咱們掌握了它的弱點,攻其弱部,便可以“四兩撥千斤”,因此,民間有“打蛇打七寸”、“打虎打其腰”、虎有“銅頭鐵臂豆腐腰”之說,都是攻其弱部,便能制蛇、制虎於死地。
12.敖陶孫大難臨頭,卻巧逃追捕、化險為夷的關鍵,就在於捕者不僅不認識他,反而向他打聽“敖上舍在否?”既然如此,恐怕再愚蠢的人也會順水推舟、金蟬脫殼。但像敖陶孫這樣臨機應變、勇敢機智者也並不多見,如果他不是沉著鎮靜,不慌不忙,而是稍有疏忽緊張,那麼,就會引起捕快的懷疑,恐怕也難以成為“漏網之魚”了。而由於他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便使得那些快捕們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樓上,而對於從他們身邊堂而皇之即將溜走的真正的罪犯卻放鬆了警惕。
金蟬脫殼的實質,是用詭詐之術迷惑對手,偽裝和掩蓋真實意圖。其本意為存殼去質,但在經商活動中借用則往往是去殼存質。當商品銷路不暢時,則採用去殼或換殼,以使商品在市場上開啟銷路。運用金蟬脫殼之計,假象造的越逼真,效果越好。
13.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俞清老此種靠說謊找朋友借錢的作法,實在不敢恭維。既然是朋友,向朋友借錢則應當開誠佈公,毫不隱瞞。朋友一片誠心地幫助你,你卻一次又一次地欺騙朋友,這種做法實在不值得提倡。事不過三,這樣的謊話說多了,可能會產生如故事“狼來了”中的那個小孩那樣的惡果,最後會借不到錢的。不過,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倒也看出王安石為人處世真摯的一面。
有的人幾乎終生在謊言中生活。無論在經濟活動中,政治活動中,還是在一般性的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中,甚至在婚姻感情生活中,他總是習慣於編造謊言,不斷地用新的謊言去修補舊的謊言,而且樂此不疲。
說謊的本質是欺騙,言語的欺騙自然會延伸為行為的欺騙。盜竊、詐騙和其他各種經濟、政治、社會行為中的騙術都可能成為這種人的行為方式。且不說在政治、經濟等社會性行為中,僅僅在感情生活中,我們就不難發現,有的人終生在謊言中生活。他的整個感情生活經歷都是用謊言堆砌的;沒有謊言,他的情感生活體系就會頃刻崩塌。它概括了放羊娃高呼“狼來了”的全部心理動因,我們可以鄭重其事地把它們稱為“狼來了的情結”。
14.賣藥者的戲法揭穿了一錢不值,但從中可以使人們獲得深刻的教訓,那就是:科盲常常是騙子們愚弄的物件,成千上萬對科學無知的人便成了騙子們騙術得逞的沃土良田,騙子們以自己對科學的一知半解來進行封建迷信的欺騙,實在是對科學的褻瀆和對古人的諷刺。
依此類推,賣藥者的手法,使人們不禁想起了民間裡那些巫婆神漢們經常耍弄的花招,諸如所謂“斬鬼見血”、“仙姑顯靈”、“仙賜神水”等,實際上都是藉助物理、化學反應,以及他所掌握的一點點心理學知識以售其奸,其用心可謂歹毒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學和迷信之間;有時只相隔一層紙,一捅就破。
但許多科盲和迷信神靈的人無法或不願捅破這層紙,反而在這層紙面前誠惶誠恐,因此愈迷愈信,愈陷愈深。科學普及者應當伸出一個手指捅破這層紙,讓糊塗者看清真相,揭穿這從古至今仍然在繼續的騙局。
15.主人翁運用了“逆向思維”的創造性方法,使其本來難以達到的目的竟輕而易舉地達到了。如果當時謝生直接索酒,那麼,不僅得不到,而且有失體面。謝生以欲擒故縱的“逆向思維”,作出了請求“少倒酒”的惡作劇舉動,激怒侍童偏要多倒酒,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惡意報復,正是謝生求之不得的美事。
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那麼,萬物的毀滅是不是也和太陽有關呢?我想,這大約是一定的。現在的太陽還是一顆較為年輕的恆星,待到它年老體衰,必然會給地球以致命的影響。這便是辯證法說的,有一利必有一弊。因此,“逆向思維”是人們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
在人際關係中,“逆向思維”也是很重要的,它常表現為換位思考的形式。譬如因愛成仇就是一種典型模式,越是愛到發狂越是會因愛成仇,這也正好符合物極必反的自然法則。有人便意識到愛情完滿的危險,提出“愛到八分最相宜”的意見。生活中有許多愛得要死要活的情侶,到最後不僅婚姻破裂,連朋友也沒得做,比仇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樂極生悲也是一種社會常態。
16.《聊齋志異》中《狼三則》,其中第一則寫的是屠戶為狼所迫,把肉吊在樹上,狼為食肉而被鉤住吊死的故事;第二則寫屠夫與狼鬥智鬥勇,以刀劈狼首,擊斃兩狼的故事;第三則寫屠戶被狼困在一個蓆棚內,狼將爪子伸進去,結果被屠戶割破皮肉、吹氣脹死的故事。文章讚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並預示了狼的必然下場。讀者透過閱讀,能夠深刻體會到人狼相鬥中屠夫的勇敢、聰明和睿智。
同狼一樣,老虎在本故事中充當了反面角色,年輕人抓住了老虎愛在麥秸上翻來滾去玩耍的事實,依靠場地條件,以一斗多木膠作對付老虎的作戰工具,透過沾虎來達到制虎的目的,出奇制勝。在與虎鬥爭的過程中,表現了年輕人的勇敢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