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四時,春夏秋冬。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後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其實,除了二十四節氣,你可能不知道中國還有七十二物候!那麼,何為七十二物候?
《黃帝內經》中,有一次黃帝問岐伯:“何謂氣?”岐伯說:“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黃帝一再追問,岐伯告訴他,“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 “五日謂之候”的“候”就是物候的意思,也就是樹葉、花果這些事物每五天會發生一個變化,一年物候有72種變化。
萬物有候,月月不同。絕色有意,歲歲獨特。
物候,屬於中國的農事歷。它是古人根據動植物變化來判斷四季更迭,並在農業生產上比較準確地起指示作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
平均每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六個節氣為一季,四季為一年。於是便有了歲(年)時(四季)節(二十四節氣)候(七十二物候)一說。
二十四節氣裡每一節氣,對應三個物候,我們稱為“候應”,一個物候僅有五天,它記錄了這段時間,生物、氣候的變化。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冬季節氣所對應的物候吧~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蜃,蚌屬。
小雪:初候,虹藏不見,季春陽勝陰,故虹見;孟冬陰勝陽,故藏而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 閉塞而成冬。陽氣下藏地中,陰氣閉固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初候,鶡鴠不鳴。鶡鴠,音曷旦,夜鳴求旦之鳥,亦名寒號蟲,乃陰類而求陽者,茲得一陽之生,故不鳴矣。二候,虎始交;虎本陰類。感一陽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馬藺,葉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冬至:初候,蚯蚓結;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結。二候,麇角解;陰獸也。得陽氣而解。三候,水泉動,天一之陽生也。
十二月(臘月)
小寒:初候,雁北鄉;一歲之氣,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鄉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蓋先行者其大,隨後者其小也。此說出晉幹寶,宋人述之以為的論。二候,鵲始巢;鵲知氣至,故為來歲之巢。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鳴也。雉火畜,感於陽而後有聲。
大寒:初候,雞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徵鳥厲疾;徵鳥,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三候,水澤腹堅。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
這些簡短的語句,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將東方意趣的自然風景與中國古典的神話傳說交織,構成了東方式的瑰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