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後宮干政,歷代皇帝都做過哪些努力?有些看著殘酷,卻沒用
後宮干政,通常被稱為“牝雞司晨”。
這個詞源自《尚書·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紂,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
這是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前的誓詞中的一句,以紂王與妲己為前車之鑑,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干政。
然而,包括西周在內,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中,紅顏禍水,後宮干政導致的悲劇層出不窮,後宮干政與宦官專權一樣,成了很多王朝衰落或走向覆滅的重要因素。
周幽王、褒姒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竟然玩起了“烽火戲諸侯”的把戲,最終不但把自己的命玩沒了,還搭上了周王室的命運,周天子的威嚴從此一落千丈,淪為各諸侯國的笑柄。
春秋時期,強大的晉國因驪姬陷入長達幾十年的內亂,國力迅速衰落。
還有讓齊、魯兩國蒙羞的齊文姜與哥哥齊襄公的醜事。
除此之外,在歷代王朝中,後宮干政的代表人物還有很多,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呂雉、王政君、武則天、慈禧等人。
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既然後宮干政的危害這麼大,歷代帝王也都知道,為什麼沒有制止呢?除了一道“後宮不得干政”的命令之外,他們採取了哪些措施?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秦始皇
關於秦始皇嬴政,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比如他在位幾十年,為什麼一直沒有皇后?
有人說,是因為嬴政對少年時期的阿房用情太深;也有人說是沒有人配得上皇后的寶座;還有人認為,嬴政不立皇后是為了防止後宮干政。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三種看法,嬴政自小深刻體會過華陽夫人(他的祖母,秦孝文王的王后)的強勢,後來又經歷過生母趙姬與嫪毐之亂,再加上此前史書記載的各種案例,讓英明神武的秦始皇有了防範。
從結果來看,秦始皇在位期間,以及秦二世時期都沒有出現後宮干政。
在這一點上,秦始皇無疑是成功的。
可是,雄才大略的始皇帝怎麼也沒有想到,大秦的江山會毀在宦官趙高的手裡。
漢高祖
在秦之後,劉邦開創了西漢王朝,中國歷史上終於有了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后,呂雉。
同時,呂雉也成為了第一個垂簾聽政與外戚專權的皇后。
雖然這是在劉邦去世之後的事情,但劉邦生前有沒有防備這種事情的發生呢?
當然有,看看“白馬之盟”的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這是漢高祖劉邦與群臣一起斬白馬發下的誓言,既是約束功臣,也是防範外戚。
而當時最大的外戚是誰?呂氏啊!
可是,當劉邦死後,實際上掌控了朝政大權的呂雉準備公然違背白馬之盟的誓言,要分封諸呂為王的時候,當年那些信誓旦旦的大臣,只有右丞相王陵明確站出來反對。
其他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或支援或默許。
在這種情況下,白馬之盟儼然成了一紙空文。
而在呂雉之後,兩漢後宮干政頻繁出現,連漢武帝繼位之後也長期存在竇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況,直到後來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開始真正執掌大權。
漢武帝也掙扎過,努力過,比如重新確定太子之後,賜死了太子的生母鉤弋夫人。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先後又有多位竇太后、王太后以及薄太后干政,甚至垂簾聽政。
兩晉南北朝
兩漢之後,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後宮干政同樣嚴重,比如眾所周知的賈南風,還有不那麼為人所知的北魏的馮太后。
說起北魏這個鮮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為了防止出現後宮干政的局面,有一個非常殘忍的規定,叫作子貴母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繼位之後,先用戰爭手段強制離散母族賀蘭部、妻族獨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統一代北,再後來他先後逼死自己的母親賀蘭太后,賜死太子母劉皇后。
從此,這便成了北魏的慣例。
但即便是這樣看起來非常殘酷的規定,還是沒用,依舊沒能阻止後宮干政的現象發生。
北魏還是出現了馮太后這樣的強勢人物,馮太后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拓跋宏的嫡祖母。
為什麼馮太后沒有被處死呢?
請注意,她是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而不是生母,所以不受“子貴母死”的約束。
一般情況,跟太子沒有血緣關係的皇后,是不太可能獲得權勢的,但凡事都有例外。
拓跋弘繼位的時候才11歲不到12歲,北魏政局發生動盪,關鍵時刻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
雖然後來按照祖制歸政拓跋弘,但權威已經樹立,而皇帝年紀還小,權柄自然還是落在馮太后的手裡。
另一方面,皇帝雖小,脾氣還是有的。471年,當了近6年傀儡皇帝的拓跋弘不滿馮太后長期攝政,一氣之下要禪讓,不當皇帝了。
而且,他放著自己的兒子不管,要禪讓給京兆王拓跋子推,這位是拓跋燾的孫子,與拓跋弘血緣關係已經是比較遠了。
但被大臣們勸阻了,於是最終禪位給太子拓跋宏,也就是後來遷都並推行漢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
哪個朝代做的最好?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直到晚清,後宮干政的問題都沒有徹底解決。
若非要說哪個朝代在防止後宮干政方面做得最好,大概要數清朝了。
清朝十二帝中,後宮干政比較明顯的只有兩位,孝莊與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