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預警——本文4400字。
已經有一個星期沒做節目了,很多人都問我,你幹嘛呢停更了?這一個星期多少事兒啊,中美領導人會談了,氣候峰會中美合作了,北交所開盤了等等吧,也沒見你說說。
其實一個星期沒做節目原因也很簡單,我忙著掙錢呢,10號大A一波下殺,破了3450點了,我一把抄進去了,撈了個肥的,這一個星期都在慢慢往外出貨呢。古語有云,家事國事天下事,家事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是先顧自己,把其它的事情往後推了推。我這不是為了炫耀,一會兒的話題會涉及到。
還有一些小問題,比如有粉絲朋友問我,現在面臨三份工作怎麼選?等等吧。所以我們今天都說一說,從天下大勢說到微觀個體,從中美會談說到個人奮鬥,投資理財。有人可能要問,這麼宏大和瑣碎的話題你怎麼說?連也連不到一塊啊。那我們就說說試試吧,看看怎麼能講的形散而神不散。
先說天下大勢,昨天中美領導人會談,這是個好事情,有交流就是好事情。但是這個事你怎麼去講呢?不好講。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看了不少相關的分析評論了吧,你聽完看完有什麼收穫呢?我相信大部分的分析評論您聽完之後,無非也就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僅此而已,所以說不好講。
還有月初的氣候峰會,關鍵的時候中美合作發表了宣言,一下子氣候峰會就峰迴路轉了,成果還不錯。但是峰會快要結束,要釋出《格拉斯哥氣候協定》了,印度突然就在最後一刻反對使用“逐步淘汰”煤碳,堅持使用“逐步減少”,不同意咱們就涼。對此,大會主席夏爾馬都哭了。中國什麼態度呢?支援印度,中國和印度又站到一起了。
你看,在大原則大方向上,中美是站在一起的,要節能減排,要綠色發展。但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中國又和印度站在一起了,你說像這種事情你怎麼講呢?就這一個話題你扯上半個小時你也講不完。
所以啊,天下大勢這些問題你不能直接講,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用這個故事來解釋這一個星期的天下大勢最合適,故事您理解了,中美高層會晤這些問題也就都理解了。
這個故事是有記載的,呂氏春秋離謂裡邊記載了這個故事。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鄭國有一個人叫鄧析,鄧析這個人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其實很有名的。他做過鄭國的大夫,是法家思想萌芽時期的代表人物。中國各行各業都有祖師爺,朋友們知道律師的祖師爺是誰嗎?就是這個鄧析。
但同時鄧析也是槓精的祖師爺,好抬槓,而且人家抬槓不叫抬槓,叫名辯之學。我們生活中和網路上有很多人喜歡抬槓,總要跟別人辯一番,抬槓也無所謂好與不好,但是抬槓的時候,最好知道自己的祖師爺是誰,就是這個鄧析,免得被別人笑話。
說有一年,鄭國有一條河洧水發大水。洧水就是現在的雙洎河,流經登封,新密,新鄭的一條河,鄭國就在現在鄭州南邊的新鄭。洧水發大水,淹死了一個富翁,屍體被人撈起來了。富翁的家人找到撈屍人,要把屍體抬回去安葬。但人家不能白忙活啊,得給人錢的。
撈屍人知道這家人有錢,於是就開了一個很高的價錢。富翁的家人不想給那麼高的價錢,於是就找到了鄧析。鄧析很有名嘛,鄭國名人,天天給人平事兒打官司的。鄧析怎麼說呢:“安之!人必莫之賣矣。”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用著急,他沒地兒賣去。除了你們,他還能賣給誰呢?富翁的家人一聽,有道理啊。回家等著吧,不著急。
他們是不著急了,等了幾天,撈屍人著急了,屍體都停了幾天了,家裡停個這算怎麼回事啊。撈屍人也找到鄧析求個主意。鄧析怎麼說呢:“安之!此必無所更買矣。”什麼意思呢?不要著急,他沒地兒買去,除了找你買,他還能找誰買呢?撈屍人一聽,有道理啊,也不著急了,回家等著去了。
最後這個事兒是怎麼處理的呢?呂氏春秋沒說,但最後肯定是各讓一步,誰也別想得到最大的利益,撈屍人肯定是拿不到那麼多錢。死者家屬呢?雖說沒有花那麼多錢,但是逝者也沒有及時安葬啊,都臭了。
故事講完了,您仔細想想這個故事,這和現在的中美是不是一樣的,美國現在就是那個家裡死了人的,他除了找中國買,還能找誰買去?中國呢,要想賣個好價錢肯定也不可能。美國不會那麼輕易就答應你的要求,他國內一團糟,總統說了都不算。最後也是少賣點錢,屍體還得在家臭幾天。就是這麼回事。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也是同樣的道理,說到底,中美發表聯合宣言,印度最後一刻提出要求,中國也支援,你要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那邏輯都沒有問題。就像鄧析兩頭說:“他沒地兒買去,他沒地兒賣去。”你說他是個槓精吧,但是如果我們分別站在家屬和撈屍人的立場來看,那鄧析說的沒問題啊,人家說的對著呢,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但是,結局不會讓雙方滿意的。事兒是能辦成,過程能把你噁心得不行。
你看,天下大勢,中美合作與紛爭,看似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事兒了,很難分析和講解的。但沒有必要去分析啊,一個故事就解釋明白了。我們老祖宗有智慧呀,兩千多年前的故事了,放到今天仍然是這麼回事。中美領導人會談,氣候峰會,有效果嗎?肯定有,最終還是會走向合作,但中間的過程呢?我是不看好,註定會一波三折。但是你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看有問題嗎?沒有!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了,邏輯都是對的,但為什麼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呢?這個問題問出來,我們今天形散而神不散的神就出來了。形你可以漫無邊際,從天下大勢到個人奮鬥到雞毛蒜皮,神是相通的,對於微觀個體來說,我們同樣受其困擾,我這邏輯明明沒問題啊,我也很努力啊,方向也沒錯,為什麼結果往往不如人意呢?
接下來咱們就說說微觀個體,先說我這一個星期為了掙錢耽誤做節目的事兒吧。開頭說了,11月10號A股大跌我進去抄了一把底,這幾天時間都在盯盤慢慢出貨。咱也不玩虛的,口說無憑,還是開啟炒股軟體讓大家看。
演示賬戶不是為了凡爾賽炫耀一下,而是有什麼說什麼,不玩虛的。我今年的投資目的已經超額完成了,倉位也沒多少了,明天是漲是跌跟我關係不大,再漲我也不會追。
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更希望大盤能跌下去,但是我也知道,這個希望肯定要捱罵的。至少有七成以上的股民還是希望能繼續漲的。因為我知道,在這波下跌中,大部分人都是賠錢的,到現在都沒回本。
你看,現在問題出來了,從我的立場來看,我希望大盤下跌沒毛病。大多數人希望大盤上漲也沒毛病。那問題出在哪兒呢?是我的技術好,你的技術不好嗎?我認為不是這回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投資都有自己的邏輯,這個邏輯是對是錯呢?我認為沒有對錯之分。就像美國要遏制中國,我們就認為美國的邏輯肯定是不對的,世界夠大嘛,怎麼就不能合作共贏呢?但是站在美國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沒毛病,他們是強盜思維,不相信有合作共贏一說,你站在他們的角度自然就會覺得遏制中國是很合理的。
不光是立場不同,就算是同一個個體處在不同的環境中,邏輯也不見得都適用。曾經有人問我,說大劉老師,你去年的節目我也看過,當時你說的要長期持股,不要看盤,怎麼今年你的理念不一樣了呢?現在為了盯盤都不做節目了。其實這不矛盾,我去年做的節目說的是以前,以前行情低迷,那就只能長期拿,做波段。現在是打個短線,自然不一樣了。
說了半天,我到底想表達什麼呢?咱們說正題啊。邏輯都沒問題,談不上對與錯。就像我曾經說過,不要相信技術分析,那玩意兒沒用。但是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人家痴迷於技術分析,而且也大賺了。
炒股票的有幾個不知道江恩的?多少都瞭解一點江恩理論。對於江恩本人來說,他肯定是相信自己創造的理論的,而且江恩也靠著技術分析掙了大錢,但是江恩最後的結局怎樣呢,去世的時候窮困潦倒,技術分析也沒能挽救他的破產。你說這不是矛盾嗎?其實並不矛盾,邏輯本身沒有對錯,之所以結果不如人意是因為我們太過於執著邏輯,從而陷入我們自認為是正確的邏輯裡出不來。
就像中美關係,美國老是認為中國強大了一定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要遏制中國。這個邏輯對不對呢?不能說一點都不對啊,畢竟技術革命不爆發的話,地球資源就這麼多,我多吃一口你就得少吃一口。但是你老是陷在這個自認為正確的邏輯裡出不來,那就成問題了。就像江恩一樣,你自認為你的理論再正確,陷在裡面出不來,還是避免不了破產的命運啊。
有一個粉絲朋友艾特我,說有三份工作選哪個好,今天的節目就回答一下他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他也是陷入到一個邏輯裡了,也是我們大家都認為是正確的邏輯,那就是:想找一份好的工作。這個邏輯本身沒問題,但是你要過度糾結於好工作,那就屬於本末倒置了。其實那三份工作都不錯,都有發展前景,哪個離家近,你喜歡哪個就選哪個就好了。太過於糾結選一個好工作,往往會忽略掉最重要的一點:三個工作無所謂誰好誰壞,你喜歡的那個就是最好的。
再說說很多朋友目前面臨的現狀,這幾年隨著經濟大環境不好,加上疫情,鄭州今年又鬧水災,很多人都陷入到了困境。我認識的朋友裡面也有不少這樣的,甚至連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了。按照他們的邏輯:要不是因為經濟不好,因為疫情和洪水,哪至於這樣啊?
那你說他們的邏輯有問題嗎?沒有!確實,如果不是經濟轉型疫情和洪水,他們幸福著呢!很多人以前的身價都是幾百上千萬的。但是如果老是陷在這樣的邏輯裡面出不來,那前景註定不會太好。
人們遇到自己不想見的結果,往往會歸咎於外部的因素,也確實很多情況並不是自身的過錯。我明明很努力,方向也正確,但就是不成功。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如何渡過困境追求成功呢?我們還回到天下大勢來找找答案。
我們要學中國,不要學美國。美國就是陷入了自己的邏輯中不能自拔,多少年根深蒂固的零和博弈思維,認定了中國的崛起是個威脅,搞得現在難受得很。美國不想與中國合作嗎?肯定想,要不然不會三天兩頭地來找中國談。但是跟中國合作,美國又跳不出自己的邏輯,國內的政治環境都不允許。
這其實和我們現在很多朋友的處境很像,遇到困難了,但是你老是抱著原來多少年的認知不放,從你原來的角度來看待當前的情況,實在是不可取,不管是不是你的原因,那都不重要了。現實擺在眼前,而且你很難找到突圍的辦法。
要學中國,遇到新的情況,要及時跳出以前的認識,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以前的認識和邏輯沒有對錯之分,它已經不重要了,不能被它束縛住自己。中國和美國吵吵鬧鬧,該合作還是合作,中國和印度吵吵鬧鬧,氣候峰會上該合作還是合作,而且還是堅定地站在印度一邊,支援印度。這跟原則不原則的沒有關係,再說了,國家之間講原則,你是不是太天真了。
老祖宗早就告訴過我們:治大國如烹小鮮,從天下大勢到雞毛蒜皮,其實都有相通之處。方法認知邏輯,並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我們何時何地,用何種眼光去看待它。而且儘可能不要被固有思維給束縛住。最後我們再說一個故事,說明一下換一種方式看問題有多重要。
2008年以後,我們的經濟模式就是凱恩斯主義,政府大量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當時我們肯定認為這個邏輯是正確的,事實證明也確實是正確的,我們率先走出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但是用我們自己的邏輯來看自己,往往是不夠全面的,如果能早點跳出來,會避免很多問題。什麼問題我就不再說了,2008年的後遺症大家都知道。這些問題在我們沒有發現之前,有人已經看出來了。
2015年,美國的經濟學家克魯格曼來中國做了一次演講,克魯格曼說:局外人都不相信中國2014年的GDP增長達到7.4%,認為這是科幻。中國的經濟投資佔比極高,在市場經濟體裡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高的投資佔比,也許是斯大林治下的蘇聯有這樣的佔比。投資增長是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現在是50%的投資和30%的消費,這個比例應該扭轉過來,怎麼做呢?投資佔比下降倒是容易的,但是消費的拉昇該怎麼做呢?這是很難做到的,你必須有讓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感,也就是說在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好的情況下,工人們有信心將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來消費。從中國以外局外人士的眼光來看,中國很可能會碰到很大的麻煩。我們覺得中國的情況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經濟投資、房地產的泡沫,特別是有經濟模型的變革需求,但是時間又很緊迫。克魯格曼最後說:我不是唱衰中國,十五年後,如果我還活著,我還會來講中國成功;但是五年內則不一定,中國會有點麻煩。
不得不承認,這個老外的眼光真是毒辣,不僅說出了問題的根源,連時間都預測得很準。我們如何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現狀和未來呢?希望這個故事能給大家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