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絕對是載入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事件,經歷過新冠的人,相信十幾年、幾十年之後回想起來也會歷歷在目。甚至在後人的評判中,新冠有可能成為和天花、黑死病一樣能夠記入人類史冊的傳染大病。
2020年春節爆發的新冠疫情,截止到現在已經將近2年了。原以為新冠疫情只是一場可以速戰速決的“遭遇戰”,卻沒想到在全球蔓延,直到現在也並未見其消亡的跡象,很有可能最終會常態化,與人類相伴很長一段時間。
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非常直接,其實有些國家在抗疫和保經濟的選擇上有過掙扎,最終也會理性選擇犧牲經濟。畢竟人沒了,國家人設就垮了。疫情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最大的那隻黑天鵝,加劇了百年一遇之大變局的複雜程度。
此次疫情在經濟上是自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打擊,無異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對世界經濟有哪些影響,它又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下面我們來嘮一嘮。
經濟是一國產業發展,疫情就像是一個大浪,穿白底褲還是紅底褲,在浪潮退去後冷暖自知,2020年的世界經濟格局成了互相比爛。
穩坐歐洲一哥寶座的德國:2020年該國GDP同比萎縮5%,終結了連續10年的經濟增長紀錄,約為3.65萬億美元。
曾是日不落帝國的英國:2020年英國GDP將下降12.4%,創下300年來和平時期的最大跌幅水平,約為2.5萬億美元。
稱霸南亞的印度:被眾多國際機構看衰,世行預計2020年印度GDP將收縮7.7%。
南美最富裕之國巴西:2020年巴西GDP增速為-4.4%,約為1.7萬億美元。同時巴西近10年經濟平均增速將是120年以來最低值。
亞洲發達國家的日本:該國央行將2020財年日本GDP增長率下調至負5.6%,約為4.8萬億美元。
被譽為“幸運之邦”的澳大利亞:也陷入了29年來首次經濟衰退,預計2020年GDP將萎縮5%至6%,約為1.4萬億美元。這下再沒有人調侃,說什麼如果上帝有國籍,一定是澳大利亞人。
疫情襲擊下,德國、英國、巴西、印度、日本、澳大利亞都難逃經濟衰退的厄運,那麼全球最大經濟體呢?事實上,美國經濟比想象中更加脆弱。
2021年1月28日晚上,美國商務部公佈了該國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GDP表現。資料顯示,在經歷了第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暴漲33.4%的高潮後,該國第四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僅增長4%,降至20.93萬億美元。最終美國全年GDP增量為 -3.5%。
疫情改變了國家體制經濟模式、改變了產業鏈條。命運共同體受到衝擊,多數國家自顧不暇,貿易全球化受到影響,單邊主義四處討伐。美國的公信力開始動搖,歐盟各國出現分歧。相較於美國,中國不僅在抗疫方面交了滿意答卷,還給世界各國予以支援。在疫情檢驗下,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和成熟的全產業鏈,這是後疫情時代中國崛起的重要體現。
美國、日本、印度、德國等國經濟無一例外被疫情“絆倒”,在復甦之路舉步維艱。唯獨中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成為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全年GDP突破百萬億,比去年增長2.3%。
疫情衝擊著西方的傲慢與偏見,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改變,新中國成立至今,都是在創造未來,現在真的要見證歷史,無論未來是挑戰還是機遇。
中國增速依舊位居世界第一,雖然取得了成績,但我們仍要看到,與前幾年的增速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下滑,疫情對全球經濟其實是無差別打擊。世界經濟已經變成了一個整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是疫情之下的整體格局。
那進入2021年呢,經濟是否有所好轉呢?答案仍然是沒有!
由於世界經濟下探……自2020年開始,美國便開動印鈔機,瘋狂天量印錢,高高舉起資本的鐮刀!
自二戰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美元便成為了世界貨幣。美國印出的錢會流向全世界,加劇全世界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熱錢流通到市場上需要一定的時間,在2020年可能還未有感知,但到了2021年,問題暴露無遺。
寫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印了這麼多錢,為什麼我的工資也沒漲,也沒見到錢。這裡就得說另外一個問題。儘管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但據瑞士信貸釋出的年度《全球財富報告》,在2020年,全球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數新增520萬,達5610萬人。這些新晉百萬富翁中,美國有173萬,佔了近三分之一,中國有25.7萬。報告稱,各國政府為減輕疫情影響而採取的大幅降息和刺激政策,導致財富不平等大幅增加,造成了自2016年以來最大的貧富差距。
所以說印的錢最終還是流向了富人,普通人財富沒有增加,但成本卻不斷增加,物價不斷上漲,越來越不敢消費,2021年的雙11各大電商沒有公佈銷售總額,也是消費增長疲軟的一個表象。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鼓勵第三次財富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的原因。只有普通人都有錢,才能消費刺激經濟,帶動經濟的發展。反之,錢都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對整個國家是不利的。
在生活上,我們感受到了各種漲價,最近蔬菜漲價、油價上漲、煤炭漲價,影響到每個人的方方面面。
企業生產運營所需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上游成本大漲,企業經營壓力大增。
大放水同時帶來了巨大的債務危機,帶來極大的金融風險。 國家進行一系列改革,"雙減"、房住不炒、醫藥集中採購等一系列政策,排除風險,防止暴雷,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從“量”轉變到“質”上來。
各類組合拳政策無疑是前瞻性的,利於未來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陣痛,雙減政策讓教培行業陷入歷史最冰點,教育機構股價腰斬,大量教培行業的人被迫轉行。 房地產遇冷,恆大暴雷、二手房流動性被掐死,中介人員大量失業。醫藥改革集中採購,醫藥代表也變得失去意義。
同時,疫情的反反覆覆,人們不再出遠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航空業、旅遊業等始終抬不起頭來,海航破產重組,各類航空公司也陸續面臨資不抵債。
時到今日,人們似乎已經變得麻木,習慣了與新冠病毒共居。
這也是最可怕,也是最令人無奈的地方,但相信新冠疫情終將會成為過去,世界還是會發展,未來格局也終將發生變化。
未來到底會怎麼走?普通人應該怎麼做?關注我,下篇老楊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