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 毛澤東及時組織了遼瀋、 淮海、 平津三大戰役, 指揮人民解放軍向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戰略決戰。三大戰役, 共殲敵154 萬餘人, 使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基本歸於消滅, 大大加速瞭解放戰爭的程序。 而這三大戰役的第一個戰役便是遼瀋戰役。在決戰前夕, 戰爭雙方軍事力量對比進一步發生了有利於解放軍的變化。 到1948 年秋, 人民解放軍已增加到280 萬人, 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和實際戰爭的鍛鍊, 政治覺悟和軍事素質大大提高。 人民解放軍從敵人手中繳獲了大量的現代化武器和裝備, 建立了炮兵和工兵, 提高了攻堅能力, 不但能打運動戰, 而且能打陣地戰。 解放區的面積已發展到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 經過土地改革, 群眾的革命積極性空前高漲, 後方更加鞏固, 人民解放軍獲得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國民黨軍隊這時雖然仍有365 萬人, 但第一線兵力只有170 餘萬人, 而且大部分受到過解放軍的殲滅性打擊, 士氣低落, 戰鬥力下降。
這時敵人已經被迫放棄“ 全面防禦” 計劃,而進行所謂“ 重點防禦” , 企圖以他們現有的兵力和工事, 固守戰略重要點線。 他們以精銳部隊為核心, 兵力靠攏, 蝟集一團, 妄圖使人民解放軍“ 吃不掉, 啃不爛” 。 這時敵人有5個戰略集團, 分別被牽制在5 個戰場上。 東北戰場為衛立煌集團, 共55 萬餘人, 分佈在長春、 瀋陽、 錦州三個孤立地區,依靠北寧線的錦、 榆段作為他們和關內水、 陸聯絡的通路。 華北戰場為傅作義集團, 共60 餘萬人, 分佈於張家口、 北平、天津、 唐山、 山海關等要點, 依靠塘沽港作為他們海上補給的通路; 太原孤城的守敵, 已被圍困。 華東戰場為劉峙集團,共60 餘萬人, 集中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 中原戰場為白崇禧集團, 共約75 萬人, 分佈於平漢線南段以及漢口為中心的地區。 西北戰場為胡宗南集團, 約30 萬人, 分佈於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
除上述五個戰場外, 敵人後方的軍隊約23萬餘人, 由於人民游擊戰爭的發展, 很難機動。這種敵我力量對比的形勢表明, 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 要大量殲滅敵人, 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政府, 人民解放軍就必須攻擊敵人堅固設防的大城市, 必須同敵人的強大機動兵團作戰。 因此, 敢不敢打我軍從來沒有打過的大仗, 敢不敢攻克敵人的大城市, 敢不敢殲滅敵軍的強大集團, 敢不敢奪取更大的勝利, 已經成為我軍當時戰略決策上的重大問題。 就在這時候, 國民黨1948 年8月, 南京軍事會議曾謀劃撤退東北、 確保華中、 經營華南, 但仍處於舉棋不定的狀態。 這時候, 如果讓敵人實現他們把現有兵力撤至關內或江南的計劃, 就會給我軍以後的作戰增加麻煩。 如果在敵人還沒有來得及決策逃跑之前, 我們當機立斷, 抓住大好時機, 組織戰略決戰, 就可以各個消滅敵人的強大戰略集團。 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
毛澤東根據對戰爭形勢的科學分析, 毅然決然地決定抓住這個決戰時機, 組織遼瀋、 淮海、 平津三大戰役。毛澤東在緊緊地抓住決戰時機的同時, 又正確地選擇了在東北戰場首先進行戰略決戰的決戰方向。 當時全國各戰場雖然都有利於解放軍的作戰, 但敵人在戰略上卻企圖儘量延長堅守東北幾個孤立要點的時間, 牽制東北人民解放軍不能入關作戰; 同時敵人又準備把東北敵軍撤至華中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我軍把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華北戰場, 則會受到華北、 東北敵人的兩大戰略集團的夾擊而陷於被動; 如果指向華東戰場, 則會使東北敵人迅速撤退, 而實現他們的戰略收縮企圖。 只有首先將東北之敵就地殲滅, 才能粉碎敵人戰略收縮的企圖, 又能使民民解放軍獲得戰略上的總後方,有利於東北野戰軍實施戰略機動, 支援華北、 華東戰場上的作戰。 另一方面, 東北戰場的形勢對我又特別有利。 敵人有正規軍48 萬人, 我主力部隊連同地方武裝共有70 餘萬人, 敵人孤立分散, 補給困難, 我地區廣闊, 關內各區均可支援。 毛澤東將戰略決戰方向, 首先指向東北戰場的衛立煌集團, 這就將戰略決戰的初戰勝利放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 充分顯示了毛澤東高超的戰爭指揮藝術。
在遼瀋戰役開始前, 東北戰場敵人據守於長春、 瀋陽、 錦州三個孤立地區。 我軍進攻的主要方向應首先指向哪裡, 是關係到全域性的關鍵問題。 從區域性看, 長春孤敵, 為我久困, 是東北戰場敵人的弱點, 消滅該敵比較容易, 同時也可以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 但敵人卻企圖以長春來牽制我軍, 掩護瀋陽、 錦州之敵改善態勢, 並且進行撤退的一切準備工作。 我軍如先攻長春, 便正中敵人下懷; 而攻克長春, 又會嚇跑瀋陽、 錦州之敵, 影響戰役和全國戰局的發展。 錦州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雖然錦州的敵人比長春多, 但錦州至山海關段上各點的敵軍, 孤立分散, 攻殲取勝比較確實可靠; 在北寧線上作戰, 可以吸引長春、 瀋陽的敵軍來援, 有利於戰役發展;還可分割敵人在華北戰場和東北戰場的兩大戰略集團, 華北敵軍的增援則將因我華北解放軍的牽制而削弱。 錦州是東北敵軍通向關內的咽喉之地, 打下錦州這一戰略要地, 就關閉了東北的大門, 形成了“ 甕中捉鱉” “ 關門打狗” 之勢, 而且控制了北寧線, 更有利於我軍向兩翼機動作戰。
因此, 從本質而言, 錦州是敵人的致命弱點。 毛澤東在《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 中要求東北野戰軍“ 為了殲滅這些敵人, 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於該線, 而置長春、 瀋陽兩敵於不顧, 並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 沈援錦之敵。” 同時又指出, 攻克錦州是戰役勝利的關鍵, 要求“ 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 求得儘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 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 只要攻克了錦州, 你們就有了主動機, 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遼瀋戰役是完全按照毛澤東制定的作戰方針和部署進行的。 當時, 東北人民解放軍除以1 個縱隊和7 個獨立師繼續圍困長春之敵外, 以6 個縱隊和1 個炮兵縱隊、 1 個坦克營圍攻錦州, 另以兩個縱隊配置於錦州西南的塔山、 高橋地區, 3個縱隊配置於黑山、 大虎山、 彰武地區, 分別阻擊由錦西、 葫蘆島方向和瀋陽方向救援錦州之敵。
錦州地區的作戰是9 月12 日開始的。 正當我軍攻克義縣, 掃清錦州外圍時, 蔣介石慌忙飛到東北親自指揮, 嚷叫“ 東北局勢好壞, 就在錦州一戰” 。 並急調北寧線華北“ 剿總” 的5 個師和山東的2 個師來援, 連同原來在錦西的4 個師, 共11 個師, 於10 月10 日起向我塔山陣地猛攻, 但始終未能突破我軍陣地。 廖耀湘兵團(國民黨第九兵團) 11 個師又3 個騎兵旅由瀋陽馳援錦州, 被我阻擊在黑山、 大虎山東北地區。10 月14 日10 時15 分, 我東北人民解放軍對錦州發起了總攻。 首先是炮火準備, 頓時炮聲怒吼, 震耳欲聾。 敵人的汽油庫爆炸了, 霎時間烈火熊熊濃煙滾滾, 捲過半城, 瀰漫天空, 太陽立刻暗淡無光。 炮彈落在城垣上, 掀起了泥土和石塊, 摧毀了鋼筋水泥工事, 炸開了缺口。
尖刀連的戰士跳出戰壕, 向小淩河飛快奔去。 他們涉過齊胸深的河水, 奮勇向前。 我後續部隊也迅速突破了敵人的前沿主要陣地。敵人把小淩河當作守護錦州城的重要屏障, 因此, 極力阻止我過河。 敵機在小淩河上投著炸彈, 掀起高大的水柱; 敵人的機槍掃射著河面, 濺起成串水花。 我指戰員不顧彈片紛飛, 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 爬上了陡峭的河岸。 敵人從兩旁的暗堡裡猛烈射擊。 我英勇的指戰員奮不顧身, 在敵人的交叉火網下, 託著炸藥和爆炮筒向暗堡匍匐前進。 霎時間, 敵人的暗堡化為一片灰塵。10 時28 分, 九縱左翼師尖刀連已從南門側面登上了突破口。 敵人瘋狂反撲, 企圖作垂死掙扎。 我軍尖刀連的戰士們奮勇還擊, 打退了敵人七次衝鋒。 敵人越來越多, 從一個排增加到一個營, 堵住了突破口。 戰士們同敵從展開肉搏戰,刺刀打彎了, 用槍托打, 用石塊砸, 使得敵人屍滿突破口, 終於殺開一條血路, 繼續前進; 我軍炮火實施攔阻射擊, 護送戰士們一步一步向敵人縱深發展。在戰鬥中, 各級指揮員親臨火線指揮, 九縱的兩上主攻師剛剛各進去一個多營, 師級幹部便跟著進了城。
雖然我軍已衝進城去, 但頑固的敵人仍然利用地形地物拚命抵抗。 他們預先在每個街口都設了地堡群和沙袋工事, 組織了交叉火力, 能夠互相支援。 他們把搶來的門板、 鋪板、 桌椅等物, 堆在街道中間; 在每條重要的道路上, 都預先埋了地雷; 利用每一座大樓、 每個視窗, 噴身著惡毒的火焰, 企圖阻擋我軍前進。但敵人無論怎樣也休想阻止一往無前的戰士們的腳步,地雷一個個被查出, 地堡一個個被攻克。 突破入城的各路縱隊同時迅速向前推進。敵人的部署被我軍完全打亂了, 通訊聯絡也中斷了。天色漸漸黑下來, 但城內依然是鏖戰正激。 爆破聲、 槍炮聲、 喊話聲此起彼伏。這時的東北“ 剿總” 中將副司令範漢傑再也無心指揮手下的一幫殘兵, 而是在苦苦地思索著逃跑之路。 夜間10 時,九縱左翼師攻到敵六兵團司令部附近。 右翼師一個團由歡樂街向牡丹街、 富和街、 國和街猛力發展, 打退敵人多次反擊;另一團切斷了敵六兵團司令部之退路, 幷包圍了鐵路管理局。
夜12 時, 敵六兵團司令部以猛烈的炮火, 阻擋了我一個團; 又在離兵團部以東300 米遠的陸軍醫院大紅樓, 阻擋了我向敵側翼迂迴的另一人團。我軍戰士組織突擊組、 火力組、 暴破組, 使用了大量的黃色炸藥, 連續炸破了9 個地堡、 12 道鐵絲網, 衝進大紅樓,將敵全殲。不久, 敵六兵團司令部便被我包圍, 幾支趕到的部隊互相配合同時向敵人展開攻擊, 終於在凌晨4 時10 分攻克了這一核心據點, 全殲守敵。就在錦州城內打得火熱的時候, 範漢傑化了裝帶著一幫人趁黑夜溜出城去, 然而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被我在山口擔任警戒的戰士活捉。 同時被活捉的還有國民黨中將第六兵團司令盧浚泉, 少將政訓主任方濟寬等。 範漢傑這個國民黨的高階將領在慘敗面前不得不承認我軍戰略指揮上的英明,他說: “ 貴軍神機妙算, 棄長春, 舍瀋陽, 突然閃擊錦州, 扼住我軍戰略咽喉重地, 乃出我軍意料之外。 錦州, 猶如一條扁擔, 一頭挑東北, 一頭負華北, 貴軍奪下錦州, 恰好象從中間折斷扁擔, 使東北與華北分離, 棋著厲害。 但貴軍孤軍深入, 非雄才大略之人, 不敢作此貿然行動……”我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 東北戰局沿著毛澤東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迅速發展。
錦州10 萬守敵在31 小時內全部就殲以後, 長春守敵一部起義, 其餘全部投降。此時, 東北國民黨軍全軍覆滅的命運, 已成定局, 但蔣介石仍然夢想奪回錦州, 開啟關內外的聯絡, 嚴令廖耀湘兵團繼續向錦州前進。 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攻佔錦州後, 就立即向東北方面回師, 從黑山、 大虎山南北兩翼合圍廖耀湘兵團。 10月26 日將廖兵團包圍於黑山、 大虎山、 新民地區, 經過兩日一夜的激戰, 全部殲滅該敵, 俘虜敵兵團司令廖耀湘、 軍長李濤、 白鳳武、 鄭庭笈以下10 萬餘人。 我軍乘勝猛追, 11 月2 日解放瀋陽、 營口, 再殲敵14. 9 萬餘人。 至此, 解放了東北全境。遼瀋戰役從1948 年9 月12 日到11 月2 日, 共歷時52天, 殲敵47 萬餘人。 經過遼瀋戰役, 中國的軍事形勢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戰爭的雙方力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也已超過了國民黨軍隊。敵人總兵力下降到290 萬人, 解放軍總兵力增至300 餘萬人。這一變化使五年勝利的預計程序大為縮短。遼瀋戰役開始前, 在敵人的兵力還處於優勢的情況下, 毛澤東就下決心向國民黨的戰略集團開戰, 表現了他那卓越的無產階級軍事家的宏偉氣魄。
而把決戰方向選在東北戰場, 則顯示了他胸懷全域性、 高瞻遠矚的雄才大略。毛澤東為遼瀋戰役制定的“ 置長沈兩敵於不顧, 專顧錦榆唐一頭” 的作戰方針, 規定了戰役的主攻方向, 抓住了戰略和戰役樞紐。 從戰略上看, 我軍把主攻方向指向錦州及其附近諸點, 是對東北衛立煌集團和華北傅作義集團的中間突破。 攻克錦州, 隔斷了東北、 華北兩敵的聯絡, 使之成為兩個孤立的集團, 並關閉了東北敵軍撤向華北的大門, 造成了“ 關門打狗之勢” 。 從戰役上看, 我軍攻克錦州以後, 可以向兩翼側動, 不但掌握了戰略主動機, 而且能取得戰役主動權。錦州是聯結東北與華北的樞紐, 是東北通向關內的咽喉。 攻錦不但能引起長春守敵的恐慌, 而且能吸引瀋陽之敵大舉增援, 從而創造在野戰中大量殲滅援敵的戰機。 應當說, 這個方針是一個無比英明的方針。在這個戰役中, 毛澤東把殲滅戰原則首次用於戰略範圍,是對我軍軍事學術的一個發展。遼瀋戰役戰場寬闊, 兵力眾多, 情況非常複雜。 毛澤東從戰場實際情況出發, 指示東北我軍因地制宜地採取了奔襲戰、 攻堅戰、 運動戰、 陣地防禦戰和運動防禦戰等戰鬥形式。各種戰鬥形式的綜合運用, 為以後組織實施大型殲滅戰積累了豐富實經驗。可以說, 在指揮遼瀋戰役中, 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 出神入化的境地, 他的卓越的統帥才能已達到“ 運籌策帷帳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