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見過的鳥應該不少,農村的山坡上,或者城市小區裡面的綠化帶裡,都會有一些鳥類動物生活著,只不過,一般人可能並不清楚它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但是,有一種特別的鳥,你大概還沒有親眼見過,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
我說的這種鳥名叫黃腰響蜜鴷,它們在我國是很罕見的,過去主要都分佈在巴基斯坦、緬甸和印度的部分地區。
一說起什麼罕見的野生動物被發現,很多時候都能扯上雲南這個有名的動植物王國,這次也沒有例外,就在雲南騰衝又發現了黃腰響蜜鴷!具體位置就在石鎮紅木村的大正巖,數量多達八隻,雖然這只是當時看到的黃腰響蜜鴷,可能這個地區還不止8只,但就目前發現的這個種群規模來說,就已是國內十分罕見的了。
當地村民表示,大正巖在當地是比較有名的一座山,因其岩石拔地而起的名,距離自家僅4公里有餘,岩石看上去也有一百多米高.巖壁展示出來的那一面就像被鋒利的刀子削過一樣,所以,如果不是在附近生活人,很容易在抬頭的時候產生天旋地轉的錯覺。
雖然自己小時候也聽村裡的老人說過,大正巖這座山裡生活著一種長得很漂亮的鳥,當地人稱之為“蠟鳥”。但是,從自己當上山林護林員以後的十多年時間裡,卻遲遲都沒有遇上老人口中的蠟鳥。
這次發現黃腰響蜜鴷的巖壁上掛著大大小小的蜂窩,有的長寬達到2米×1米,小的也有0.8×0.6米那麼大,但蜂窩不分大小,裡面都會有蜂王和數以萬計的巖蜂,所以,這些蜂巢裡蜂的產蜜量也是不小的,一般情況下一個蜂巢所產的蜂蜜體量可達四十多斤,不然也不會有如此多的黃腰響蜜鴷在這個巖壁上被發現,蜂王漿、蜂蠟和蜂膠可都是它們最愛的美食,它們就是透過自己嗉囊中的細菌來把蜂蠟抓暖胃脂肪。
黃腰響蜜鴷的出現,可以說是蜂的災難,因為它們不僅以蜂的幼蟲、蜂蠟和蜂蜜為主要食物,甚至直接把自己的家安在經常光顧的蜂窩周圍,你說那個蜂窩遇上不倒黴?
而且,黃腰響蜜鴷還十分聰明,它們不會在蜂王和大量巖蜂都在的時候去攻擊,而是選擇進入10月上旬以後,也就是巖峰遷徙到更低海拔地方生活一段時間的時候出手,要等到11月底的時候,巖蜂才會再次遷回到大岩石此處的巖壁上,而且,每年都是這樣的情況,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大巖山附近生活的老人見過它們,而這麼多年後護林員又親眼看到這麼多黃腰響蜜鴷的原因吧,生存環境對它們來說很有利。
所以,後來就有人藉著黃腰響蜜鴷的這個特性,只要跟在它的身後,便有更大機會找到蜂蜜,這個辦法甚至被同為動物的狒狒和蜜獾給發現了,也透過這樣的辦法來收穫自己的食物。
客觀來說,黃腰響蜜鴷長得還比較漂亮,腰和喙的顏色都是黃色,體型看上並不大,甚至看著還有點小,但你可能想不到它們是怎麼長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黃腰響蜜鴷其實是寄生鳥,它們並不是由自己的親生“父母”養大,有自己的“義親”,說起來也有些殘忍,因為它們的成長往往意味著其他生命的消亡。黃腰響蜜鴷會選定一個鳥巢,然後趁著鳥巢主人外出時飛入別人的巢穴,然後把自己的卵產在裡面。
黃腰響蜜鴷是一種孵化較快的鳥類,一般會比它的“義兄義妹”更早破殼而出,在黃腰響蜜鴷剛出世的時候就有一個致命武器,那就是嘴上的“卵齒”可以在和尚的時候變成刺死義親子女的鉗子。而這樣的行為,也是在義親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失去子女的義親然後就開始對它們精心餵養,但是,等到這些黃腰響蜜鴷長到羽翼豐滿的時候,便會毫不猶豫地離巢而去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從過去幾年的時間來看,2019年檢測到有2只小鳥成功孵化,2021年又有4只育雛成功,也就是說,2020年沒有發現成功孵化的黃腰響蜜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