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眼中,長壽是一件好事,有多少人追求不來,可是古人卻說“壽則多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長壽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從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有的長壽老人被一家人敬重,就像一個“老寶貝”一樣哄著,但是也有一些老人患病在身,身邊卻沒有子女伺候,還和子女對簿公堂。人到晚年,如何高質量生活?接下來就和大家聊一聊。
“壽則多辱”這句話出自哪裡?
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前面還有一句話是“富則多事”,為啥說壽則多辱呢?試想一下,如果你很有錢很有地位,是不是經常有人來找你幫忙,財富外露說不定還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盯上,每天日子過不安穩。如果你很長壽,別人看到的是你的壽命,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體能下降,每天在疾病中忍受,還要遭受別人的侮辱。不得不說,古人說的很多話還是挺有道理的。
人到晚年通常會遇到兩件無能為力的事:
第一件是對自己的身體無能為力,能活到九十多歲甚至百歲,就算沒病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行走,感受不太痛快,覺得自己多活一天就是受罪。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子女不孝順,而是子女也受盡了折磨。
如果得的是慢性病還好,每天用心照顧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是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除了要時間和財力支撐,還需要出人照顧,而子女年紀也不小了,自己也是一身病,照顧起來非常吃力,一年、兩年的時間還好,長此以往下去難免會有怨言。
第二件是對家人無能為力,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就算好的了,更別說在經濟和體力上幫忙,平時有啥活動也不敢帶上老人,害怕發生意外,慢慢從家庭和社會中脫離。
老人想幫忙刷碗,子女害怕她刷不乾淨,自己還要再刷一遍,趕緊把她攔住,說您只要坐在那別動就行。老人想幫忙曬被子,子女害怕她彎腰抬手的時候骨折,趕緊讓她放著別動。老人就會覺得自己多餘、沒用,覺得自己離家人越來越遠。
可能有的人會說,“壽則多辱”只會發生在沒錢的老人身上,如果你有錢有地位,看看別人會不會來巴結你。可是,生活中的人大多數是普通人,就算年輕時小有成就,幾十年一過也輝煌不再在,而且有的人早就把自己的一切無償奉獻給子孫後代,自己手裡什麼都沒留。
“壽則多辱”因人而異,人到晚年想有高質量生活,要抓住兩點
第一點:抓住健康(包括心理和身體兩個部分)
心理上:心理健康更容易長壽,要遠離老年抑鬱症,做到寬以待人、樂觀豁達,對生活充滿熱情,不要敏感多疑,如果子女沒有時間陪伴自己,那就自己找樂子,比如打理菜園子、養只寵物狗、學一個樂器、陪老友打會麻將等等。年紀大了,怎麼開心怎麼來,把自己當小孩子對待,心態一定要年輕。
身體上:衰老無法阻止,但是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延年益壽。比如說每天吃八分飽,給腸胃減輕負擔;多吃點穀物和蔬菜,讓排便更順暢;每天和老伴一起做家務、散步、修剪花草,給身體適當鍛鍊,延緩骨骼和肌肉衰老;肉也要吃,但是要以魚肉、雞肉、蝦肉為主,多吃瘦肉,少吃肥肉。
第二點:抓住金錢(房子和養老金放在自己口袋裡)
落葉歸根,人老了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所,不管有多少房子,都要保障基本生活,可以給子女一部分錢以便他們照顧自己,但是大頭還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有錢才有底氣。如果有錢但是沒有房子,又不想和子女一起住,那麼可以選擇養老院,裡面同齡人較多,還有專業的陪護人員,住在裡面很省心。
有了健康,自己才能去心之所往,子女才會輕鬆。有了健康,晚年才會少病痛。再加上金錢加持,生活有了保障,家庭關係也會更和諧,高齡老人和家庭、社會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
誰都有衰老的那一天,軍人出身的父親不再把衣領釦子扣得整整齊齊,轉而換上了老頭衫;要強的婆婆不再絮絮叨叨,每天說話很小心,生怕做錯事;而自己呢?洗衣服從口袋中掏出身份證隨手一放就記不住放在哪裡了,只能重新補辦……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我們老了。但是,若要說“壽則多辱”,相信很多人是不同意的,還是因人而異,只要你能把關鍵的兩點抓在手裡,照樣可以過體面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