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盛行一種“打卡風”,很多人喜歡把學習打卡發在朋友圈裡。
當然,有些人確實透過這樣“被監督”的方式堅持了下來,但是更多的,其實都只是3分鐘熱度,本質上,就成了一種自我安慰式的努力。
一個人想要取得什麼成就,並不是一時興起的一次熬夜或一個早起,這些作用不大。
真正想要走上坡路,是靠潛在的意識、好習慣的加持以及自我約束的能力等等所決定。
表面機械地努力只能支撐你走幾步,而明確有目標的上進,才能決定你走多快,以及爬多高。
一個走上坡路的人都有以下這3種標誌。
1
不輕信網路文化
敢過“減法人生”
當下很多網路文化表面看起來,是在給人生減負,實則卻是給我們的放縱尋找藉口。
例如:喪文化、躺平、佛系生活等等....
倘若沒有辨別能力,沒有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分析,就盲目跟隨。
想躺平就躺平,生活應該佛系一點,年輕人多喪一會沒關係。
那麼很容易被主流裹挾,被別人掌控思想,迷失掉自身的節奏和方向,使得壓力和負擔越發沉重。
那麼如何才能過上「減負人生」,走上人生的上坡路呢?
我的建議是:可以適當躺平,但並不是完全躺平。
正確的躺平應該是減掉不必要的攀比慾望,而不是丟掉最珍貴的活力幹勁,去選擇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其次是敢於給生活做減法,對當下的潮流主流要始終保持理智的態度,不盲從不跟風。
就像叔本華說的一句話:
怎樣才算做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大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懂得明辨是非,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前進,多做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屬於我們的人生。
不自尋煩惱
懂得彈性生活
我的一個朋友有段時間正處於低谷期,做什麼事情都不是很順利,她問我:
為什麼我總感覺每天過得很痛苦,有數不清的煩惱;
怎麼樣才能把生活和工作做好同時有所收穫?
其實,想要實現彈性生活擺脫焦慮,最好的辦法是:
先幹起來,即使有不足也不要自甘墮落,當下有挫折也不要自尋煩惱。
一點點去做,會發現多做一步焦慮便會減少一分,做得越多,煩惱便會消失得越快。
其次,是能夠從當下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並及時覆盤,認真地耐心地做到能做的。只有這樣,才會不被情緒和煩惱左右,從而學會平常心地看待生活,慢慢走向人生的上坡路。
3
不被偏見固化
勇於衝破思維慣性
不知道你們是否能發現,在生活中,許多人總會有這樣的想法:
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就篤定他是靠背景;
看到有人伸手相助,就覺得對方肯定不懷好心,有利所圖。
看待什麼事情,總是會先用主觀意識去判斷,斷定事物的陰暗面就是本質。
可能有的人會說,這些人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沒錯,這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但同時也是思維受限,被自我偏見固化的表現。
他們以為看透了世界,實際上只不過是看到了,自己想看的那一面。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想法,或者身邊有過這樣的人,那麼就要警惕並遠離了。
因為長期處在這種思維中,不僅會深陷在自我建造的資訊繭房,無法接受外界新事物和新觀點,導致認知越來越狹窄。
此外,還會以思維慣性去思考問題,用過往簡單的經驗去下定論,例如:
想認識大佬,想的不是價值交換,提升自身,而是直接否定,大佬是不屑與我交談的;
想賺錢創業,想的不是創新最佳化,而是看到有人倒閉,就斷定自己做也是賠錢,算了。
越是被思維和偏見所固化,就越容易錯過很多機遇,以至於人生逐步走向下坡。
而真正走在上坡路的人,是能夠不斷提高認知,不被偏見帶偏,勇於衝破思維慣性。
面對不熟悉的事情,不會一概否決,而是會耐心地多問幾遍;
面對大佬,不會自卑膽怯,而是敢於主動上前,積累社交經驗;
同時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面對他人的指點,也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能夠客觀地看待問題。
因為他們知道,想要爬得越高,就要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瞭解得越多,思維和視野才會有新的突破。
也才能因此突破束縛和圈層,不止步於此,有探索更多不同的賽道和遇見全新自己的可能。
4
前兩天看到一句話說:
“永遠不要沉溺在安逸裡得過且過,能給你遮風擋雨的,同樣能讓你不見天日。”
很多人覺得不上進就是走下坡路,舒適就代表著安穩。
但其實不是,很多事情都有正反兩面,雖然舒適區能帶來開心,可安逸久了會讓你停滯不前。
上坡的過程也許很累,但它卻能讓你發現不一樣的自我,看到不一樣的山峰。
更關鍵的是,你可以擁有,隨時停留休息的勇氣和底氣。
當然,人生也不是一定要去一直上進,爬坡。
但是,不管你是想走上坡路,還是待在舒適區,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選擇去生活。
也希望大家選擇了想要的方式,可以堅定走下去,不攀比不後悔。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
—《END》—
轉自丨鐵木君(ID:tetemu)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市教委觀點。
來源: 重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