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漫團隊的技術毋庸置疑,是非常好的,但審美並不好,究竟為什麼?昨天已經寫過一篇,今天更深入地講解一下。
陳漫模仿、致敬的那些片子視覺都很美,但陳漫的原創作品都是以 “變態” 的刺激感、,媚俗感達到的新鮮感。陳漫致敬模仿、致敬的一些片子連結:陳漫強勢洗白文案被嘲諷,解析陳漫作品對得起文案麼?
陳漫原創的片子都是以:特別的髮型、特別的妝面、特別的動作、特別的服裝、特別的場景等等達到的刺激感,這不是美,這只是一時的新鮮感。我也不覺得不穿衣服弄個水火金木土就是五行,太表面。
這是在動作上給觀眾一種滿足感,因為這種動作沒有人拍過,沒見過的動作視覺上會有“刺激感”、滿足感,但我並不覺得這是美感,只是這種不常見的動作給了視覺一個短暫的刺激而已,這種滿足不是美感。(只談這個動作)
像維納斯的雕塑,再放一千年還是美的,因為比例、動作、整體氣質是往一處使的,符合視覺邏輯的美感 。但陳漫拍的這張照片只是一時的刺激,再放一兩年可能就覺得難看,只是一時的刺激會覺得不一樣,有一種刺激得到的滿足感。
整體的線條、色彩、搭配、造型跟人物的狀態不是一起的,甚至沒有太多的細節指向要表達的內容,畫面裡有的東西是不同類似的刺激感。
當然陳漫老師是非常厲害的,不管現在拍得怎麼樣,能拍出她的作品還是非常厲害的(保命,請不要罵我,陳漫老師很厲害,只是表達自己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不是美,只是這種美,是小眾的(如果不是倪妮的美貌,估計就不能看了)。
我發文章談陳漫的這次事件,是陳漫團隊統一回復的強勢洗白文案:“對於美的標準從來就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沒有人能夠可以從客觀的角度來爭奪審美的話語權。” 這句話乍一看沒有問題,但它是非常錯誤的!(不要被大師濾鏡左右,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前一段不應該千篇一律是好的,但後半句就是非常錯誤的,而且非常具有壓迫性,強詞奪理的狡辯,這是借用 “審美” 不是唯一性,利用名氣在掩耳盜鈴的表現。那有沒有人能爭奪審美的話語權?各行各業的各種獎項,都有評判的標準、方向,雖然這個標準、方向不是固定的,但都有共同的特點。
普及一下什麼是美,讓大家都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不是想蹭熱度,如果想,去年一線大師抱團嘲諷陳漫時,那會我就蹭了,沒蹭是因為我佩服陳漫老師的能力,那幫一線攝影師與陳漫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在雜誌拍攝中陳漫還是一枝獨秀的,雖然大部分好作品是致敬、模仿,但我覺得能力還是非常好的。
被譽為“20世紀中國美學界雙峰”的朱光潛、宗白華先生,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美,陳漫團隊這段回覆是在否定美學界的雙峰。
認為美沒有標準、規律、是不懂美的原理,修圖說修圖沒有標準,是因為不懂原理,沒有固定的標準並不是沒有標準,也不是沒有客觀的話語權。
一、朱光潛先生認為美是“邏輯性”
邏輯是指我們人類眼睛喜歡看什麼、耳朵喜歡聽什麼、味覺喜歡吃什麼、嗅覺喜歡聞什麼,這是有客觀依據的,並不是沒有。這些規律都有一個界限,也就是在一個範圍之內,像耳朵聽多少分貝舒服,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會徘徊在一個範圍之內,其他的也是一樣。
不符合道德約束的行為,偏執的追尋刺激得到的滿足感我們會稱為 “變態” ,以法律為底線,不符合法律的行為是犯罪,法律是絕大部分人共同認為正確的事情。
像陳漫拍的眯眯眼,這就是屬於追求偏執刺激感的“變態”範疇,這不是美,有人喜歡也是小部分人。太醜就不發圖了,最近大家也都看到了。
我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些“邏輯”,像太陽的光是從上方照射下來,所以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邏輯,當光從下往上照射的時候,我們會有不安、甚至害怕的感覺。我們流的血都是紅色的,如果看到一個人流著藍色或綠色的血液,我們會認為有毒或害怕。像好面板是什麼樣?不是修得像得面板病,這就是邏輯性。
藝術或者說美是在這種邏輯的基礎上去理想化,兒子做錯了事情,父親和藹的教育,就會比訓斥更有藝術更有美感;藝術來源生活高於生活,是把生活的中邏輯美化。
人的長相有各種美,但都是建立在符合眼睛對美的標準基礎上,如果五官比例不協調,在視覺就達不到美的標準。當然也有宗白華先生講的情感美,像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就是情感賦予的美。(當然這是主觀的)
不符合道德約束的行為,我們會稱為 “變態” ,以法律為底線,不符合法律的行為是犯罪,法律是絕大部分人共同認為正確的事情。
不管願意不願意,我們道德與法律推崇的東西是積極正面的,美是在這個基礎上的美化、理想化。
人物面板美是建立在健康的膚色、有彈性、有光澤、面板細膩、乾淨的基礎上,如果偏離好面板的標準太多,那就不是好面板,不管老化的面板是不是帶有故事,是不是有老化的美感,對比之下還是標準的面板是美的。
大家拼命護膚也是這個世界認為達到標準的面板才是美的,這就是我們之前講的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這個世界上那些大部人與權威認為好的、對的東西是強勢的。(我們暫且不討論是不是真理)
可能有些人看過電視劇《天道》把強勢文化理解錯了。《天道》裡面講“ 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我們可以理解為“強勢文化”是比較厲害的東西,大部人認為這個東西好;並不是大部分喜歡、流行的東西就是“弱勢文化”,只是易學、易懂、易用、大部分人會的是“弱勢文化”。
就像這棵樹
① 主幹部分是所有人都喜歡的藝術,這也是學院派,沒有太多傾向性。
② 分支部分,有部分人喜歡的藝術,有傾向個人風格,喜歡的人沒有那麼多
③ 分支部分,小部分人喜歡的藝術,傾向個人風格特強,喜歡的人比較少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喜歡的藝術在社會中被稱為 “強勢文化” ,就像商品,如果這件商品設計滿足大眾,那就銷售比較好,這就是強勢文化。如果比較小眾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買單,那就是弱勢文化。
學院派沒有太多傾向性的風格,是根據這個世界的邏輯性為基礎,在邏輯性基礎上的美化、理想化,不會損失太多的邏輯性。(這裡的邏輯是隻眼睛的視覺邏輯)
像我們國家漢族文化就是強勢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就是弱勢文化;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卻有強弱之別。
如何提高審美連結:提高攝影后期審美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