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看過紛雜人事,依然坦誠,不掩真心。
在識人交友這件事上,中國人自古就有自己的智慧。
無論是《呂氏春秋》的“八觀六驗”,還是諸葛亮的“觀人七法”,都有一套讓人歎服的獨到見解。
交友為什麼如此重要?
曾國藩的看法是:“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那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呢?
01 八種可交之人
要交勝己者。
勝己者,就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的人。
《論語》裡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個意思。
朋友,是除了讀書之外,一個人最重要的價值輸入渠道之一。
和一個勝過自己的人交往,汲取他們身上自己沒有的優點,將他們優秀的觀念、品質、能力輸入到自己身上,自己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優秀的人像一道光,在靠近光的過程中,我們接近了那個“更好的朋友”,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要交德盛者。
德盛者,就是那些品德高尚讓人尊敬的人。
優秀可以為一個人增色,但德行才是一個人的底色,是為人的根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遇到德行高尚的人,參考他們的品行舉止和行為準則,慢慢的,自己的人生格局和境界也會得到提高。
要交趣味者。
大家常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趣味者,便是那些有著有趣靈魂的人,他們積極、陽光、內心豐盈,善於發現生活的種種況味,將人生過得搖曳生姿。
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很難無聊,因為他們知道怎麼塗抹生活,把柴米油鹽過出詩情畫意;
也大機率不會狹隘,因為他們有足夠多的見聞和閱歷,知道天地寬闊,更知道處處有情。
要交肯吃虧者。
有人說:“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
吃虧的人,當然不是喜歡吃虧。
更多時候,他們不過是懂得生活的“度”,不重一時得失,懂得禮讓成全,便宜不會佔盡。
乍看有些“虧”,卻免於在爭利的泥淖裡糾纏,既清了心境,也給自己的人生留了餘地和退路。
這種有分寸、知進退的做法,何嘗不是一種值得學習的處世智慧呢。
要交直言者。
喜歡被讚美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日常生活裡,我們往往都喜歡那些讚美我們的人。
可當讚美氾濫,人就容易迷失,這時候,一個能直言不諱的諍友就顯得無比重要。
《說文解字》裡這樣解釋諍友:“諍者,止也,止其失也。”
也就是說,真正的好朋友,會在合適的時候勸阻你免犯過失。
他們會在你忘乎所以時潑冷水,也會在你得意忘形時及時敲打,只因坦誠相見,只為讓你少走彎路。
珍惜這種朋友吧,畢竟,“沒有幾個人能夠忍受批評而不惱怒,所以那些冒險批評我們的人就顯示出友誼的一種奇特的作用。”
要交志趣廣大者。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這些聖言,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志,是一個人的精神之脊。
一個人要是沒有志向或志趣,多半碌碌庸庸無所建樹;
反之,一個人受折而不損志氣,方能在人生的路上行穩致遠。
但很多時候,志向是需要激發的,也是需要摸索和確認的。
方式之一便是和志向遠大的人做朋友,受其激勵,由其點燃,而終於看清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於渾渾噩噩隨波逐流。
要交“惠在當厄者”。
古人曰:“惠不在大,在乎當厄。”
意思是說,施恩無所謂大,關鍵要急人之難。
我們說的“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也是這個意思。
西語裡也有類似的說法:“友誼之光像磷火,當四周漆黑之際最為顯露。”
一段友誼牢靠與否,不是看順境時的甜言蜜語,而要看在逆境時,他們是否依舊站在你身旁。
能在困厄之時、低谷之際幫你扛事的朋友,才值得付出真心,深交一世。
要交體人者。
有句話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理解就好。
理解,大概就是一種“以己體人”。
就算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能理解人、體諒人、體貼人,便可稱為益友。
與這種人交朋友,很少會有什麼誤會、糾紛、爭鬥,也不需要事事解釋,因為知道對方懂。
也知道對方不會計較,很多事情只要相視而笑,便可莫逆於心。
朋友,應該是那個能懂你的“點”的人,應該是那個能讓你久處不累的人。
02 九種不可交之人
不交志不同者。
個人志向若大有不同,有時會很難相互成就。
話不投機,行不順路,勉強走到一起,多半也會因理念取向不合而分道揚鑣。
常言道不同不相為謀,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尊重差異與個性,在前進路上,多和不同的人交流互鑑,也是一種成長的方式。
不交諛人者。
陽奉陰違阿諛奉承的人,既無真心,也可能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交恩怨顛倒者。
一個人恩怨不分,即沒有基本的是非觀,這樣的人,不值得浪費時間。
不交好佔便宜者。
愛佔便宜的人,一般都有兩個弱點:貪婪和短視,還是少與其為伍為好。
不交全無性情者。
明朝張岱有句名言: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人還是要有點真性情,有點天真之氣,有點自己的風格與看法,方才有血有肉。
不交不孝不悌者。
百善孝為先。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又怎麼能真心對待別人呢?
不交愚人者。
在曾國藩看來,愚人“伏亦不伉,跳亦不揚”。
平靜的時候沒有一點張揚之氣,激動的時候也昂揚不起來,與這種人交流就像對牛彈琴,浪費時間。
不交落井下石者。
落難時不幫忙,有可能是能力不足,但若借勢踩上一腳,則必是小人。
不交德薄者。
一個人少了基本的道德,做事就容易不擇手段,甚至犧牲朋友。
交友識人,幾乎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事。
有時候,我們“幸得諸君慰平生”,有時候,我們“識人不清心錯付”。
但時間就像一個過濾器,它終會濾掉那些虛情假意的、註定路過的,而留下那些真心相待的、命中註定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受傷,但傷口結痂後,我們也會迎來成長。
這種成長,也包括在看過紛雜人事之後,依然坦誠,不掩真心。
(傳媒茶話會)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