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件怪事,在我國,有許多科技公司把自家的伺服器,放在貴州的深山裡。例如著名的蘋果公司,就把中國區的伺服器安放在貴州,被稱之為“雲上貴州”。
我國的科技巨頭華為,更是選擇在貴州挖空一座山,來建立資料伺服器中心。而在國外,微軟公司則用集裝箱的方式,將自家伺服器沉入海底。這讓人不禁好奇,他們都在幹什麼呢?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使用智慧裝置的人數也在不斷激增,為了支撐起這些龐大的使用者資料,科技公司們就得建設自己的資料伺服器。
而這些伺服器,要找一個安全又容易維護的重要位置。不管什麼科技公司,他們建伺服器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成本及散熱問題!
著名的華為七星湖資料中心,建設完幾乎掏空了貴州一座山。據悉,其建築面積已達40萬平方米。而華為之所以挖空貴州大山來建資料中心,首先是考慮到貴州的特殊氣候。這邊溫度常年穩定,基本都在20度左右。
再加上地形具有天然優勢,雲貴高原其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基本不會發生地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而且貴州省本身大山眾多,有許多天然溶洞,既易於建立資料中心,又能保持低溫環境,這樣一來就能保證資料穩定了。
除此之外,不得不考慮的成本問題就是電費,龐大的資料支撐必然需要大量伺服器,這也是電費佔據總成本比重最大的原因。貴州多山水,相應的電力供應也較為充足,電費相對較低,所以極大降低了伺服器的運營成本
雖然說建資料中心要考慮安全跟成本,但我們都知道電子裝置都怕水,那麼微軟公司為什麼還要想方設法將伺服器沉入海底呢?值得注意的是,伺服器不僅要擔心會碰到水,還要考慮散熱問題。
當大量伺服器同時執行,必然會產生大量熱量。而伺服器工作最適溫度為20 到22℃左右,這也意味著要及時散熱,才能保證伺服器正常執行。
據悉,一個數據中心的電能消耗成本,有大部分是用在給伺服器“降溫”上。因為溫度過高的話,將會引發伺服器故障
為了同時解決散熱、能耗成本等問題,微軟便決定建立“防水型水下資料中心”。他們把伺服器放進裝有近百種感測器的密封容器內,然後將其放入海底。此外,他們還借鑑了法國潛艇的防水和散熱技術,應用於水下資料中心。
這些海底伺服器還分別裝有冷熱交換器,從而達到散熱的目的。而海底資料中心透過水下電纜,連線到岸邊電網完成供電,資料則由自家的光纖網路傳輸。
事實證明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因為擔心海底資料中心會影響海底溫度,微軟還做了相關實驗測試。其結果證明伺服器的散熱,僅使周圍海水溫度上升千分之一,對海洋生物完全不存在什麼影響!
在2019年,微軟就建立了海底資料中心,開展第二次測試。這一次將會放置更多伺服器,而為了驗證海底資料中心的發展性跟經濟性,該試驗將為期五年,為未來建立更多海底資料中心做準備。
總體來說,我國華為在深山建立資料中心與微軟將其沉入海底相比,顯然微軟在成本及環保方面有更多優勢。但海底資料中心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相信我國在未來能探索出更加適合建設資料中心的方案!
好了,喜歡我們的朋友歡迎關注,您的支援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