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于姓的朋友,這裡就叫他老於吧,我們是很好的釣友,週末外出野釣幾乎都一同前往。他也只是釣魚並不拿魚,釣獲全部放流,算是志趣相投吧。
為了增加垂釣的樂趣,我們每次都進行掐魚比賽。夏秋季節比釣獲單尾過斤的魚的數量,現在只能比釣獲鯽魚的數量了。我們最近三次在野河釣鯽魚,一次鯽魚狂口,一次正常魚口,一次基本沒口,魚口好、中、差各佔了一次,也是夠巧的。
兩人所用的窩料、主餌、線組、魚鉤都是完全一樣的,用的也都是6.3米的魚竿,而三次我都輸了。他為什麼能連贏三次呢?我把他的做法跟各位聊一聊,或許大家就能從中找到答案。
一個小時沒口,就會到處走釣。
開始垂釣1個小時之內,老於還是能夠坐得住的。如果1個小時一口沒有,或者說魚口很不好,他就會拿起竿子,到附近水域走釣一番。哪個位置口好,他就會直接搬家過去;如果別的位置口也不好,他就再找個相對理想的釣點,打上點窩子,等一會兒再過去試試。
由於氣溫水溫都比較低,冬天的鯽魚非常不願意運動,如果沒有受到其他干擾,鯽魚就喜歡一直呆在一個相對適宜的地方。因此,冬季釣魚就是典型的“人找魚”。
冬天的鯽魚,除了草洞、障礙區,或者緩坡大樺尖之外,其他藏魚較多的位置,很難一下子就完全找準。老於的做法,正好契合了“人找魚”的要求,並且每次都是要找兩次以上,當然找得相對更準一些。不像我那樣,坐下就不願再換釣點,生怕搬家收拾釣具麻煩。
每次都是上鉤餌料、下鉤紅蟲。
我在打完窩子半個小時後,直接雙鉤掛紅蟲開釣;老於則一直是上鉤掛餌料,下鉤掛紅蟲。他所用的餌料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搓餌,商品餌加酒米開制的,餌團也不大,每竿都認真地搓餌、上餌、拋竿,從容不迫,我都有點佩服他的敬業精神了。
冬季的鯽魚窩子,發窩是很慢的,而且窩料也是以虛窩為主。在有風走水的情況下,虛窩往往很快就散了,只剩下一些小顆粒的實窩,留魚方面問題倒不大,但誘魚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老於這種上鉤掛餌料,下鉤掛紅蟲的做法,正是邊釣邊誘的釣法。上鉤掛餌料主要是為了持續誘魚,並不斷地補充虛窩;下鉤掛紅蟲作為主釣餌,絕大部分也都是下鉤中的魚。這樣誘魚的效果自然就會更好一些。不像我那樣,雙鉤掛紅蟲就懶得換了,也怕頻繁掛餌拋竿麻煩。
觀漂抓口全神貫注、非常認真。
老於對於釣魚非常地認真,觀漂抓口更是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正是眼不離漂,手不離竿的生動寫照。按照老於自己的話來說,絕不能輕易丟掉一個魚口。
冬天鯽魚的魚口本來就很輕,垂釣水深又比較深,動輒3、4米,再加上6.3米魚竿不能用小漂,都是2.5克左右吃鉛量的浮漂,因此鯽魚的吃口漂像,往往非常輕微。
在冬季魚口輕、漂像弱的情況下,老於全神貫注地觀漂和抓口,肯定能增加一些中魚的機會。不像我那樣,因為經常站起身來到處溜達,或者是低頭看手機走神,而錯失了不少的魚口。
順便向釣友們公佈一下我們三次掐魚比賽的結果,老於成績在前,釣獲鯽魚的數量比分別是(15:12)、(62:55),(5:3)。看來釣魚也講究勤勞致富,老於的做法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