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季羨林先生逝世12週年。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享譽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實的學術巨擘、國學大師。
下面分享《季老在愛中永生——羨林師言傳身教實錄》中的一個篇章,讓我們一起懷念季羨林先生。
先生撥冗賜序的《白凡逸志》中譯本出版後,我們給先生送書去。先生特意帶我們參觀了他個人的工作室和藏書庫,濃濃的學術氣氛深深感染了我們。
隨後在談話的過程中,他談了自己從清華畢業後回家鄉執教的例子來教育我。他說人生的成功之路是“天資+勤奮+機遇=成功”,而天資是由“天”決定的,自己無能無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
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他說,“我這麼大年歲,每天都在寫,好像一天不寫些東西,全身都難受,像白過一樣,我現在正在寫《中國佛教史》。你還年輕,才60多歲,雖然退休了,可乾的事情還很多,來日方長,正是人生起跑線的開始。”
接著引用了王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他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季先生知道我是人民出版社的編輯,特意講了編輯工作。他引用唐朝秦韜玉的兩句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並說古往今來,每一個社會都需要這種“為人作嫁”的精神,說這是一種自我犧牲精神,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先生重視編輯工作,尊重編輯勞動,倡導編輯精神,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們這些當編輯的人,我不禁要高呼:“知我編輯者,季先生也!”
圖為季羨林先生親筆題簽贈給學生的部分著作
接著,季先生現身說法,說他自己從清華畢業後回家鄉當中學教師時,學校讓他一個學期同時開三個年級的課,他用他親身經歷的事例來教育我。他還說他身處逆境時,仍舊爭分奪秒,利用掃廁所、看門房的空隙時間,翻譯了印度鴻篇史詩《羅摩衍那》。
最後他告訴我說,韓國著名學者李永文教授來找他,想要翻譯出版他的著作《〈論語〉、〈孟子〉和行政學》的中文字,他對李教授說,“此事別找我,去找張明惠。我不管你頭上有什麼頭銜,相信你一定能把此事辦好”。
圖為先生與《〈論語〉、〈孟子〉和行政學》中譯本的一位譯者張明惠合影。
先生還說,人來到世間,就應該為世人留下點什麼,否則就是白來人世一趟,有什麼意思。那天先生從兩點半一直談到五點半,還推遲了開晚飯的時間。
在先生的啟發教育下,我重新端正了自己的人生座標,並把先生過去給我們的題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季老在愛中永生——羨林師言傳身教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