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忽然就被王力宏與李靚蕾的離婚事件刷屏了,還真讓我意想不到。
我對他們的關注也不多,只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好像是在某年情人節的時候,其他明星大部分的都是在網上高調錶愛情,但他跟李靚蕾是爬樹慶祝。
當時就感覺是隨便發了個文應付情人節,畢竟是公眾人物嘛,什麼都不表示也不好,會被人猜疑婚姻出問題的。
我那時就想,這也是進入老夫老妻模式了吧!不需要狂熱地跟整個世界宣誓“我愛她(他)”,平日裡你抱娃累了我接手,就是最好的愛情了。
一開始看到他們離婚的訊息,是說兩人和平分手,以後還是家人,共同撫養孩子。
那時想,這兩人也是緣分盡了。雖然可惜,但當事人都沒有說別的,大家也只能給祝福了。理智分手,比起大吵大鬧地撕破臉,終歸要好上很多。
對於離婚,我從來都覺得不是一件要不得的事情。努力過了,還是無法繼續下去,那麼分開,就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式。
有時候,有了一定的距離,對大家都好。
孩子不會看到父母吵架,比勉強待在一個屋簷下要好很多。
而對於分開的雙方,偶爾一次的同處,也不再是那麼不可忍受。
因為往往會看到一個不那麼熟悉的對方,換了髮型啊,穿了沒見過的新衣服啊,這種視覺上的直覺改變,會讓人覺得些許陌生。
雖然對方骨子裡可能還是那個他(她),但至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人熟悉並忽略外貌上的改變,而想起對方的“可惡”之處。
但往往過程還沒結束,就到了分開的時候。
而這個逐漸熟悉探究的過程,通常都是和諧的。
兩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如果實在過不下去了,還不如爽快分開,給大家都留一絲能好好生活的機會。
李靚蕾的那封信,現在好多地方都轉載了,我也有幸看了一回。
也許是大家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我其實很理解她的想法。
一步步地退,退到無路可退,甚至願意蒙起自己的雙眼。不看對方在外面做了什麼,只要你能回來,還能顧上我們這個小家。
如果她是在一開始就知道這樣的結局,那定是不願入局的。
初時以為是好的伴侶,認定了對方後,才發現對方的一些行為有偏頗。但又在對方的一再保證下,又原諒了對方。浪子回頭金不換,怎麼就不能信他一次呢?他那麼可憐,那麼懺悔,又願意跟自己一起走進婚姻。
結婚後他說自己年紀大了,也喜歡孩子,而她自己又到了生育的最佳年齡,不生也說不過去啊!更何況,她也那麼喜歡孩子,想要有一個自己的溫馨小家,於是就決定生娃。
有了娃後,才知道那是能佔據自己全部心神的。丈夫已經不再是個必需品了,甚至偶爾出現一下都沒關係,她的生活重心都在幾個孩子身上。
那個男人在外面做的事,只是讓她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傷心了。白天的她,看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要讓他們繼續這麼開開心心下去。
自己的那點委屈算什麼,只要他回來的時候,還是那個讓孩子們開心的人,就夠了。
所以她一退再退。一直到無路可退,到他要將她那小小的守護之地都打破的時候,她終於爆發了。
拿起了武器,毅然站在了孩子的前面!
如果不能讓他們天真快樂地生活著,那就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生活!
那是即便落到了人生的最低點,仍然能奮發向上的精神!
我忽然就想起了《人生由我》那本書,作者是梅耶·馬克思,如今的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的母親。她正是這麼一位人生跌到了谷底,依然帶著三個孩子奮發向上的人。
李靚蕾的經歷,與她何其相似。李靚蕾的精神,與她更是重合。
不管她有沒有用什麼計謀,在我看來,這都是她的方式,她的鬥爭,她拿起的武器。武器有好有壞,有鋒利有破損,但只要她努力了,為著自己和孩子奮鬥了,那她就是最好的母親,最棒的自己!
通觀李靚蕾的信,有對過去的回顧,有對自己的反思,也有對世人的提醒。
她甚至將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婚姻現象,刷地一下就扯了出來,曝在了陽光下,曝在了每一雙目光下,曝在了每一個人的心裡。
為了家庭放棄了工作,成為一名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全身心地為家庭付出,為什麼在伸手向丈夫要生活費時,要感到不好意思?
她說:“這份工作的薪酬應該是全年無休,24小時的多重角色(保姆/老師/打掃阿姨/司機/總管/伴侶/特助等),加上以你的能力不外出工作的機會成本!
這應是所有家庭主婦透過自己努力應得的薪酬,而不是戶頭裡沒有自己積蓄,平時用先生賺來的錢也會感覺不好意思。”
我對她的分析深表贊同。這多重角色裡的任意一個職業,只要跟像在自己家裡那樣去認真做了,別說是一點給自己用的零花錢了,甚至養活整個家的足夠,更不要說合起來了。
盡責的保姆,在一二線城市,一個月薪酬大幾千,還是被搶破頭的。
放學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老師,一小時不上百也總要個幾十。保證孩子每天晚上能寫完作業,並熟練掌握學校教授的知識,還給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識。一個月收費三四千,哪個有娃的家庭不願意?
但顯然,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價值。丈夫沒意識到妻子的價值,妻子沒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我有個朋友,家境不錯,本身能力也很強。出國留學,回來一路走到自己開公司,最後因為想自己帶娃,所以關了公司。
在沒關公司前,家裡的收入她佔了大部分。而在關了公司後,她沒有一分錢的收入。
但平日裡孩子的支出都是她隨手付的,因為都是她帶的娃。買點衣服零食啊,買些書籍日用品啊,帶娃出去吃飯啊,去哪個遊樂場玩啊,一筆筆看著不多,但到了月底,幾千是至少的。
而幾筆興趣班的大頭費用,她會估量著,有時跟老公申請一下,但也僅此而已。
看著原本隨意放在支付寶微信零錢裡的數字一天天少下去,她也免不了焦慮起來,坐吃山空啊!
這樣撐了數年,最後,終於到了連信用卡賬單都還不出的地步。她再三掙扎,開口問丈夫要了一次,用來還款。
還的是她的信用卡,好像那錢就是她用在了個人頭上似的。雖然明知道不是那樣,但就是會有種窘迫感——自己沒有為這個家庭賺錢,還伸手問對方要錢了。
第一次乞討般地伸手,滋味並不好受。她開始琢磨著,等孩子上學後,她就再去工作。
但沒有料到,雖說是上學,但放學時間特別得早,三四點鐘就要去接娃了。試問哪個公司會僱傭三四點就下班的人?
她又想著,只能自己單幹了。但把一個事業做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前期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她哪一個都缺。
而丈夫更是說,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把孩子帶好,那比賺一百萬兩百萬都要值得。畢竟賺再多,要是孩子不爭氣,還不是照樣被敗光?得不償失,後悔莫及,還沒有補救的機會。
她同意這觀點,但每個月討錢還信用卡的那隻手,卻始終是僵著伸出去的。
總有那麼種羞愧感,如影隨形。
我把李靚蕾的那番話,講給了她聽。
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並不是誰賺得多,誰的地位就一定是最重要的。
這得分階段。
起步階段,需要買房買車,那時候肯定是賺錢多的那個人佔更重要的家庭地位。
但當後來,一個家庭的收入足夠日常生活開支時,賺錢的多少其實只是賬戶裡的數字變動而已。更重要的是,對家庭的付出,也就是家庭角色佔比。
她現在的確是沒有收入,但是她曾經的收入在買房買車的時候,擔任了重要角色。
近期內並不需要有大的開支,所以收入只要維持日常生活運轉即可,這個角色,她丈夫一人足以擔任。
她轉而進入的,是現階段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集多種職業於一身的“家庭主婦”。
過去,人們對這個詞給與了一定的輕視,但現在已經慢慢認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
家庭主婦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帶過娃的會懂),更多的時間(全年無休),甚至還有不能出去一展抱負的人生機會成本(高學歷&高能力,能做出的成就不是一般人及得上的)。
這些加起來,可以說是一筆鉅額的薪酬,夫妻兩人理應對半承擔。就算這是她心甘情願所做,最多也只是免費了她自己的那一部分。給他的那份打一個八折的友情價,也已經是很看夫妻情分了吧?
所以,其實她要這個錢並不可恥,這是他應該給的薪酬。她還得靠這錢養娃呢,不是麼?
但我也知道,她無法這麼快轉變觀念,同時還要考慮到她丈夫的感受。
於是我給她提了建議——跟她丈夫開誠佈公地談一次。
如果他對於她的付出認可,那麼開一個戶頭,每個月工資到賬的第一件事,就是留下他大致的開銷,其餘的都打到那個家庭賬戶裡。而那個賬戶就掛在她的名下,這樣她使用起來會更方便,關鍵是不會覺得彆扭。
過了幾天,她跟我說,經過商量,他們家開了三個賬戶。一個是家庭日常開銷,一個是應急資金,一個是日常儲蓄。
她和丈夫都挺安心的。
王力宏與李靚蕾的離婚,如果能給“家庭主婦”這個詞扯掉那層不該有的鄙視,對婚姻關係中的家庭角色分配給與一個清晰的定位,能給無數的女性帶來家庭觀念上的轉變,那麼不可謂不是一件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