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自己特別容易上火,稍微吃點上火的就喉嚨痛,但是吃清火的藥卻總是反反覆覆,或效果不明顯,這是怎麼回事呢?是屬於陰虛火旺體質嗎,但自己也不瘦呀?怎麼調理比較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大家平時所謂的上火,症狀是比較多樣化的,比如牙齦腫痛,喉嚨痛,咽乾,口燥,口腔潰瘍,愛出汗,心煩,焦慮,便秘,小便黃等等。
看起來的確是一片上火的樣子,但卻不一定是陰虛火旺(也就是大家說的虛火),可能是屬於臟腑熱盛(簡單理解為臟腑有實火)。
比如牙齦紅腫熱痛,咽喉腫痛,化膿,發燒(溫度一般超過38℃),咳黃痰,煩躁多怒,口苦,大便燥結或便秘,小便黃等等,這些多屬於實火。
如果牙齦痛,但腫脹不明顯;咽喉痛,但不怎麼腫;若有發燒,多為低燒;咽喉乾燥,一般喝水不解渴;心悸,失眠,盜汗,手腳心熱,大便幹,小便少等等,這些多屬於虛火。
可能有人會說是不是隻有虛火才會失眠,是不是隻有實火才會多汗,而虛火只會盜汗呢?
其實不是的,實火和虛火都可以引起失眠,至於出汗,虛火也可以表現為白天容易出汗,不一定非得要晚上睡覺出汗才是陰虛火旺(也就是虛火)。
還有人說陰虛火旺的人是瘦的,不瘦不是陰虛火旺體質。而實際上,陰虛火旺跟瘦不瘦沒有直接關係,雖然陰虛火旺的人多瘦,但不代表體型正常或偏胖的人也會出現陰虛燥熱。
相對來說,實火的症狀比較重,熱、痛等症狀相對明顯,病程相對比較急,重點在於一個“熱”字;而虛火的雖有熱,但不重,時間比較長,病程相對較為緩慢,重點在於一個“幹”字。
可能大家還是會有疑問,不管是實火,還是虛火,反正都是有火,清火不就完事了,為啥要分得那麼清呢?
然而,虛火和實火的區分是有意義,在治療方面會有所不同。虛火多用滋陰降火,就是養陰的藥和清熱的藥一起用;而實火則多清熱瀉火,就是清熱的藥和通便的藥經常一起用,效果更好。
所以有一些人明明上火了,但是買了一些清火藥,效果就是不咋地,甚至沒有效果,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同的臟腑上火表現的症狀是不一樣的,用藥也不一樣,雖然看起來是上火,但不同臟腑的清火方法不一樣。
除了我們經常聽到的肝火外,還有肺火,胃火,心火,膽火,大腸火(中醫有陽明腑熱,大腸積熱,大腸溼熱等等不同),腎火等等。
對於肺火,如果是實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感冒發燒咳黃痰等症狀,這些都經歷過,要清肺部實火,比如黃連上清丸,羚羊感冒膠囊,羚羊清肺丸,銀花感冒顆粒,感冒止咳顆粒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魚腥草(也叫折耳根)或鮮蘆根煮水代茶飲。
如果是虛火的話,可能表現更多的是乾咳,少痰,咽乾,口渴,低熱等,可以用養陰清肺丸,川貝枇杷膏等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麥冬、沙參、桑葉等一起煮水代茶飲。
對於心火旺,如果是實火,多表現為心煩,口苦,口舌生瘡,舌尖紅等,用點導赤丸或黃連上清丸就可以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淡竹葉配一點點的蓮子心一起煮水代茶飲。
如果是虛火的話,可能就容易表現入睡困難,心煩,失眠,多夢,盜汗,手腳心熱等,可以用天王補心丹,柏子養心丸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西洋參配點麥冬、五味子煮水代茶飲。
對於肝火旺,如果是實火,多表現為急躁,易怒,口苦,頭脹痛,胸肋脹痛,便秘等,可以用黃連養肝丸或龍膽瀉肝丸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菊花配夏枯草煮水代茶飲。
如果是虛火的話,容易表現為口乾,口苦,眼睛幹,煩躁,失眠,盜汗等,可以用歸芍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或一貫煎丸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菊花、知母配枸杞煮水代茶飲。
胃火和大腸火,如果是實火,很多時候症狀很類似,用藥也很像(如果要細分,還是會有區別),所以就放一起說吧。容易表現口臭,牙齦腫痛,胃口佳,容易飢餓,腹脹,便秘,小便黃等等,可以用枳實導滯丸,牛黃清胃丸,清胃丸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決明子、萊菔子一起搭配煮水代茶飲。
如果是虛火,則容易表現為口乾,容易飢餓,但吃得不多,大便乾燥,乾嘔等,可以用陰虛胃痛顆粒,養胃丸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沙參、麥冬、生地一起煮水代茶飲。
對於腎火,一般是虛火,很少實火。多表現為腰痠膝軟,失眠,盜汗,咽乾,口燥等等,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石斛配生地煮水代茶飲。
可能有人會說,我還是分不清虛火還是實火,也分不清哪個臟腑怎麼辦呢?
也可以這樣,如果覺得自己的症狀“幹”比“熱”明顯,那就把它簡單看成虛火,多用滋陰降火;如果“熱”比“幹”的症狀明顯,那就把它簡單看成實火,多用清熱和或通便藥一起。至於臟腑的話,先看看哪個臟腑的表現明顯,對照上面的症狀,然後自己嘗試用一些茶飲調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