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技藝,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傳
一個傳統,刻印著古老的文化記憶
守望文化遺產,傳承中華血脈
《小康》雜誌和時代記憶聯合推出【匠人說】系列,
立足於優秀傳統手工藝文化,
多方位、全形度探知各類非遺專案,
挖掘文化傳承背後的精彩故事,
記錄非遺人一生的堅守與光榮,
推動非遺的保護與傳承!
葫蘆烙畫傳承人/李玉良
李玉良,男,1950年生於天津市,現為天津民俗協會理事,天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天津市葫蘆工藝學會會員,天津市葫蘆專業委員會會員,天津市南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市級)。
烙畫
烙畫又稱火筆畫,中國傳統藝術珍品,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透過控溫技巧,不施任何顏料以烙為主套彩為輔的表現手法,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畫烘燙作畫,巧妙自然地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術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 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保持了傳統的繪畫民族風格。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李玉良,自幼跟隨大哥李玉華(畫家)學習中國畫,196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過專業燙畫培訓,並拜木板燙畫第二代傳承人為師,專攻人物肖像,並獲得師傅真傳,47年來一枝鐵筆耕耘不斷,先後在木板上、葫蘆上、宣紙上、竹子上、牛皮上等多種材料上燙制,其中作品以公眾人物為主。
最難的是學習燙畫的初期,李玉良初學時先用鉛筆畫一個底稿,然後用電烙鐵輕燙一遍,再一層一層地燙。因為燙畫追求獨具神韻,對靈感的要求很高,很多畫一遍完成後,再也烙不出第二幅。“
在木板燙畫的藝術題材中,描繪人物尤其是以人物肖像寫實為主的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們透過手中的畫筆不僅要塑造出有情感的人物神態,還要把自己的藝術靈魂融入進去,這樣才能讓整幅畫作鮮活起來。”李玉良說道。
創作燙畫,看似簡單,實際卻很複雜,製作出一幅精美的木板燙畫作品,需要手藝人數年間的磨鍊才能擁有嫻熟的技藝,對每個人的精神和意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每天創作木板燙畫,是李玉良最快樂的事情,每當完成一件新的作品,他都會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因為這些作品之中融入了他的精神與靈魂,是用無數汗水和心血澆灌而成的。
近年來李玉良參賽作品多次獲市和全國大賽金獎和銀獎、銅獎,在二零一六年義務舉辦免費燙畫學習班,三十六名學員全部畢業,作品多次參加大賽,天津電視臺曾播出過。為了傳承和保護,現已收了三個徒弟,兩個徒弟都是美術專業畢業,另一個徒弟是天津三絕之一後輩。
在從業四十餘年間,李玉良老師多次參加天津市及各省市和全國大賽,獲金銀銅獎無數。為了傳承和發揚燙畫,還舉辦了義務學習班,招收了三十多個學員,天津電視臺錄製節目並播出。
他現為天津市南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板人物燙畫第三代傳承人、天津市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協會非遺專業委員會理事、國際工藝美術大師、天津市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民俗協會理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葫蘆專業委員會會員、葫蘆工藝委員會會員。
一隻烙筆,在他的手中便能幻化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無論的中國的寫意山水,還是各具特色的人物肖像,都在向人們展示著方寸之間也有大千世界。
獲得多少榮譽就會承擔多大的責任,在未來的日子裡,李玉良將永葆匠心,為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屬於他的一份力量!
李玉良老師更多作品欣賞:
本欄目由《小康》雜誌和時代記憶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