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瑣碎的、焦慮的、煩擾的、無奈的、落俗的中國式人情;
也是溫暖的、治癒的、閃亮的、熱烈的、不能免俗的人間煙火氣”
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話,赫然就在《免俗》這本書的腰封上;可是讀著這本書,卻時時感覺到這些描述實實在在的存在。
《免俗 上下冊》(封面、封底和腰封)
《免俗》是作家李小艾在《親愛的,讓我們談情說愛》、《林九九變形記》和《我怕來不及說我愛你》之後的又一本新作,全書上下冊,近40萬字。小說中以85後“獨一代”面臨的生活為主線,展開了一幅二三線城市的世俗生活畫卷。
01 故事裡講述著的你我平凡事
故事從主人公陸琛和葉賽君在國慶長假中遇到的一連串的隨禮、趕場般地參加婚禮、慶生、探望親友開始,我們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似乎就是在講述著我們自己的平凡故事。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這對心地善良、幸福和睦的小夫妻因為一件家庭意外的發生,陷入了人情、道義、習俗的糾纏中,直至發展到相互猜忌、冷戰離婚、“一地雞毛”的不堪境地。好在,也是溫暖的人間煙火氣,幫助他們一路走來,重拾美好。
《免俗》(封面)
故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情感糾葛、子女上學、父母生病、職場關係、創業發展、新居暖房、微商帶貨、追逐夢想,當然也有栽贓陷害、坑蒙拐騙、嫉妒炫耀等等。這些故事都平平凡凡,故事中的人與事也似曾相識,因為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02 文字間氤氳著的暖暖人情味
《免俗》中寫到很多“俗事”,有些事俗到令人咋舌,生活中也的確常見。但是,從書中讀到的更多的是中國式人情。為人情困,為人情累,也為人情暖。
一方面,年老的一代固守著人情往來的傳統,並以他們的言傳身教努力地影響著下一代人,故事中以陸琛的父母親為代表的一代人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謹守著“人心換人心”“來而不忘非禮也”的古訓,努力讓生活中有個“人味兒”。他們隱忍、犧牲,帶有些“固執”地堅強,生活中時時表現出無奈又無畏的意志,努力為孩子們分憂解難。
《免俗》(書脊和腰封)
另一方面,青年一代正遊走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作者借用書中的另一個典型人物“海龜”時廣徽的轉變來進行說明。海歸回來,他對身邊的人情世故很不理解,常常持有牴觸情緒,但是後來為了孩子的入學他還是不得不借助人情的力量,再到後來他的母親受傷後,街坊鄰里主動為他提供各種方便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他。
03 生活中流淌著的濃濃鄉俗情
英語中有句諺語說”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字面意思為“在羅馬,就像羅馬人那樣做事。”翻譯成中文為“入鄉隨俗”。由此可見,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有很多“俗”是免不了的。
開啟網路隨便一搜“俗”的四字成語,即可發現好幾十個。這些詞有的褒義,有的貶義,還有的就是中性詞。
帶“俗”的四字成語(部分)
在談到“講人情”“好面子”時,作者說“這些字眼聽上去好像很玄虛,其實卻承載著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就如一座圍城,困囿著當代人,讓人真的又愛又恨又離不開。”
從《親愛的,讓我們談情說愛》、《林九九變形記》、《我怕來不及說我愛你》,到《免俗》,作者的作品中總是有一種暖暖的感覺,蘊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寫在最後
《紅樓夢》中有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或許可以為《免俗》一書做個很好的背書。
《免俗》(勒口和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