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診療監管新規即將落地,但對行業的影響提前在顯現。
近日,阿里健康(00241.HK)釋出了2021年中期報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實現收入93.58億元,同比增長30.7%,但利潤虧損2.32億元,經調整後利潤仍虧損2.83億元。
而去年同期,阿里健康實現利潤2.79億元,經調整後的利潤也為4.36億元。
受此打擊,12月20日,阿里健康港股股價跌3.71%,報6.74港元/股。
對於這次業績虧損,阿里健康解釋了多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增加了一系列創新業務,如醫鹿APP、本地醫療、健康險等增加了配置;二是在藥品倉儲物流等藥品供應鏈能力以及醫藥自營業務精細化運營,使用者複診開方體驗、處方藥合規安全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持續投入;三是在天貓醫藥平臺和阿里健康大藥房品牌心智建設加大投入;四是因提升線上B2C藥品銷售市佔率、加速處方藥業務佈局並相應增加市場投放帶來的自營業務利潤率降低。
其中,公司在處方藥合規方面的投入值得關注。
今年10月底,國家衛健委對外發布了《關於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對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銷售藥品模式、問診模式皆提出了更嚴厲的要求,強調要先方後藥、首診線下,也明確提出要禁止以藥養醫。同時規定,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慧軟體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意見稿下發後,引發市場極大關注,這預示著目前正處在火熱中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即將進入強監管時代。
目前阿里健康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醫藥電商、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這大塊,而前者又佔大頭,具體看,報告期內,這兩大業務分別實現收入91.29億元、2.29億元。值得一題的是,公司醫藥電商業務又極依賴醫藥自營業務,後者的收入也達到81.19億元。
當前,伴隨著醫改推進,處方從醫院流向院外,成為行業的一大趨勢,這帶來的是處方藥院外市場銷售佔比進一步提高。院外的藥店、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紛紛在爭奪處方藥銷售業務。同樣,阿里健康也在加大處方藥銷售,今年10月份,阿里健康大藥房就釋出了新藥首發扶持計劃,試圖為藥企提供院外市場突破口。
然而,院外處方藥銷售佔比提高後,也帶來了合規方面的隱憂,如此前有些平臺曾被質疑存在不用處方就可以開藥、或者給醫生藥品回扣等問題。
從此次業績報看,在意見稿出臺前夕,阿里健康在合規建設方面已在未雨綢繆。公司在報表中表示,隨著自營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持續強化質控體系建設,圍繞處方質量,建設處方點評平臺及規則,保障處方用藥安全。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開發支出為3.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0.7%,而增加的開發支出,部分就投入到了處方藥合規安全技術研發等。
阿里健康表示,公司醫藥電商平臺業務將以合規合法為準繩,以使用者價值為出發點和目標,不斷深耕和拓展新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