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回顧
1.這些手機可能要永遠消失了
2.今天下載這App的網友,全都黑屏宕機了
3.這玩意要是量產,出門再也不用帶手機
機友們都知道,現在在使用App或者服務之前,都需要同意一份使用者協議、使用條款之類的東西。
辣麼,機哥先給大家三個選項。
會認認真真看完的,在評論區扣“1”
隨便瞟幾眼,在評論區扣“2”
直接戳同意的,在評論區扣“3”
機哥猜,對於不會“量子速讀”的我們,面對這洋洋灑灑、成千上萬字的使用者協議,大機率還是直接點個“同意”就完事。
萬萬沒想到的是,最近還真有調查機構專門統計了這玩意,最終結果顯示:
在18~34歲的範圍內,有97%的人直接點同意,而不是選擇閱讀使用者協議。
也就是說,至少在年輕人裡,只有3%的人會去讀那幾乎一劃看不到底的使用者協議,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棄療。
這3%的盆友,機哥敬你們是一群勇士。
實際上,這次的調查結果一出,這幾天網上的討論聲就沒停過。
很多網友都說,這些App“使用者協議”根本就沒有“協”,不點選同意的話,就完全不能正常使用了。
機友們應該也碰到過那種情況,剛點完不同意,整個App就給你閃退了。
又或者像百度網盤青春版這樣,不點同意,永遠點不了下一步。(想知道百度網盤青春版的使用體驗,可以看機哥今天的頭條文章)
因此才有網友吐槽,怎麼有一種任人魚肉的感覺。
最終只能調侃道:不管你搞什麼使用者協議,實際上我0秒就能讀完。
但與此同時,機哥也看到另一種聲音。
有些網友心裡還是願意閱讀的。只是敗給了那“又長又臭”、毫無排版、非常晦澀、難以理解的文字。
先別急著血壓上來。機友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真的讀完一遍那些使用者協議,需要多長時間?
恰好,在這次調查報告的原文裡,機哥看到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統計。
它統計了14個頭部國際科技公司,像蘋果、微軟、TikTok(抖音國際版)、亞馬遜……讀完它們的使用者協議,所需要的時間。
大家猜猜看,最為“又長又臭”的冠軍,是哪一家?
沒錯,“冠軍”就是那位開發Windows系統、Office軟體的微軟。
微軟的使用者協議,一共有15260個英文單詞,已經符合一篇中篇小說的標準。難道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根據平均每分鐘240個單詞的閱讀速度標準,讀完至少需要1個多小時。
機哥嘗試去翻了翻,微軟中文版23308字的服務協議,好傢伙,我滑鼠滾了好幾遍,愣是沒滾到底。
(2倍速處理)
有一說一,機哥有1個小時幹啥不好?是我我也直接點同意啊。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看看,微軟的一生之敵:蘋果,又是啥樣情況。
調查顯示,蘋果Apple ID的使用者協議,一共是7314個單詞,跟抖音國際版7459個單詞差不多。
所以它倆,讀完的時間大概是半小時,只有微軟的一半。
矮子裡拔高個,這次真的是全靠同行襯托?
誒,這個時候肯定有機友好奇,最快讀完的是哪一家,是誰這麼“良心”?
結果顯示,最快讀完使用者協議的是Instagram,只需要9分42秒。
這讓機哥非常好奇,它的使用者協議長啥樣子?
且不說全文僅有2451個單詞,其他方面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跟微軟幾乎字號一樣、色號一樣的正文相比,Instagram這個分段明確,而且對於一些重點,還會加大字號、加粗。
並且機哥看到那份調查報告,還打算研究出一套可讀性評價方式。
除了總字數,還得考慮到每句話的字數、每個單詞的音節數。
機哥對比之後也發現,Instagram、Facebook的使用者協議幾乎都是短句,而微軟、蘋果更多的是一大坨文字。
瞧瞧,蘋果這一段,能平心靜氣看完的有多少人:
所以到這裡,機哥覺得我們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看看國內幾大App的使用者協議「可讀性」:
長不長、排版咋樣、有沒有劃重點、讀起來累不累……
由於App會分為《服務協議》、《隱私政策》兩個部分,這裡機哥只拿了使用者協議來計算。
並且機哥找到我們最新一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裡面規定: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接下來就用這個標準,先來估算一下各大App使用者協議的閱讀時間。
主流的這個幾個App,最優秀的可能是京東。深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大家,用接近12分鐘的時間就能讀完。
只是東哥的排版嘛……就是沒有排版。
不改色號、不劃重點,甚至連個目錄都沒有。
機友們瞅瞅這一段,我選擇放棄閱讀:
字數里,最“出類拔萃”的,可能是抖音。
一萬三千多字的使用者協議,真的跟一篇小說差不多長了。或許用時需要接近半個鍾,才能讀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機哥的調查過程中,上面說到的這麼多個App裡,抖音竟然是唯一一個,給網頁版使用者協議,做了黑暗模式適配的……
一時之間不知道是該誇還是該吐槽。
淘寶的使用者協議字數也是一萬出頭,跟抖音、QQ大差沒差。
但機哥碰到了一個套娃現象。我在看服務協議之前,它還跳出一個看協議的協議。
你擱這擱這呢。
最後,我們來看看“小而美”的微信。
出乎機哥意料的是,微信可能是這幾個App裡,「可讀性」做得最好的。
我隨便截了兩張圖,可以看出,微信儘量保證每一段都是“短句”,而且分段分得比較合理。
最關鍵的是,微信也是這幾個國產App裡,唯一一個給網頁版做了目錄的。這一點細節,同門師兄QQ也沒做。
似乎微信真的想讓我們讀完,這快1萬字的使用者協議。
所以說,同樣是使用者協議,不同App注重細節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只是,就像這次很多網友說到的,你畫了重點、排版也很好看,我確實是願意讀了。
但看到那些晦澀的法律用語,還是默默點個“同意”比較省事。
或許,只有3%的人能讀完App使用者協議,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有沒有什麼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機哥覺得,跟《App服務協議》並存的《App隱私政策》,很值得拿來參考。
無論是谷歌還是蘋果,最近一年都在向「App隱私政策視覺化」轉變。
簡單來說,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大家直觀看到某個App都需要拿到什麼許可權。
還有像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會在官網做一個關於隱私的介面。
裡面也是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來說它們的隱私政策。
實際上,這些科技公司也是有白紙黑字、長篇大論的隱私政策,但多做一種視覺化的介面,就讓我們普通使用者閱讀起來方便多了。
所以機哥今天在想,是不是使用者協議也能參考這種「視覺化」的方式,讓大家不再抗拒閱讀?
圖片來自網路
不看使用者協議的來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