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煙火
受到蘋果墜落的啟發,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看著黃色的人面子撲簌簌落在面前,我們普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
熟悉華南植物園的朋友都知道,金秋時節,園子裡的人面子成熟了。路過人面子路一陣秋風徐徐,黃葉紛紛飄零,成熟的果實不急不緩地飄落,那一幕極好,索性拾起熟透的果實,在唇齒之間感受秋天的況味。人面子表皮是澀澀的味道,剝開表皮,淡黃色果肉黏在果核上,味道甜中帶酸,有著野生水果的粗獷。其果核堅硬,扁圓形,果核上面盾狀凹入,可清晰見到如同人面的目、口、鼻等形狀的花紋,因而得名“人面子”。
人面子為漆樹科人面子屬常綠大喬木,不僅可以食用,而且也是熱帶良好的園林綠化或觀賞樹種。其木材加工容易,成品表面光潔度高,心材花紋類似核桃木,其製成的傢俱產品很受市場歡迎。
人面子雖然有著奇奇怪怪的果核,卻是實實在在的本土樹種。它原產廣東、廣西、雲南等熱帶地區,喜陽光充足及高溫多溼環境,在我國南方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清代學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記載“人面子如梅李,其核類人面,肉甘酸,宜為蜜餞。”人面子大小和桂圓差不多,和梅、李一樣都是核果,果核似人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宜為蜜餞”,成熟的人面子可以用糖炮製做成涼果,大部分人面子甜中帶酸(也有部分人面子非常甜),除此之外,其果除了果皮,沒什麼果肉,這或許是沒有大規模推廣的原因之一。說起南方人吃水果,北方的小夥伴直呼“聞所未聞”,食用番石榴蘸辣椒和鹽,到人面子這裡,活生生把水果醃成了下飯菜,你還甭說,真下飯。
人面子不僅可供食用和觀賞,還具有生態價值和人文價值。在廣東惠州、四會、茂名等地區的院落、村莊、寺廟等地有好些人面子古樹,最古老的據說有1200多歲。粗壯的樹幹和板根、巨大的冠幅覆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閒、納涼、聚會和交流的場所,體現了濃厚淳樸的人情味。 (李文豔)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