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南方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過後白晝將逐日增長,氣溫仍會持續降低,即將進入最寒冷的時節。民間由此開始計算“數九”寒天,數九寒天究竟暗藏著哪些養生之道?
“冬至後,天寒地凍,北風呼嘯,易擾心情,保持心情舒暢,是節氣養生永遠的話題。”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金輝介紹,保持良好情緒,振奮精神,有助調動人們機體的正氣,保持活力。建議人們在天晴無風之日,多到室外曬曬太陽,激發人體陽氣。
李金輝認為,冬至養生當以溫潤護陽、禦寒防病為重點。冬至時節,氣溫明顯下降,尤其以清晨和夜晚更為明顯。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如頭頸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等,這些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應重點防護。此外,人們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備好帽子、圍巾、披肩、長襪、外套等禦寒衣物,降溫時及時添衣。
所謂“冬天進補,開春打虎”,適當進補不僅有助於抵禦寒冷,還能幫助人們增強體質。冬至時節,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可適量食用羊肉、雞肉、牛肉、魚類等肉類以保持熱量;宜食黑色食品,補充精氣,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黑米、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烏雞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
“冬天氣候過於乾燥,飲食烹調方法應以燉煮為宜,儘量避免爆炒或油炸,也不宜使用過多辛燥香料進行調味,以免增加食物燥熱之性,導致上火長痘、口舌生瘡、咽喉疼痛、便秘等。”李金輝補充道。
冬季很多人不願開門開窗,暖氣或空調房間內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會導致空氣流通不良。同時,室內外溫差較大,還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內的呼吸道疾病感染。在起居方面,建議大家定期開啟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細菌的滋生。
最後,李金輝為大家介紹兩個冬季養生小方法。
穴位養生
溫灸神闕穴:在肚臍上放一片生薑,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由遠至近轉圈燻灼肚臍周圍。以溫熱不燙為度。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20分鐘即可。
常拍足三里:足三里為“保健強壯第一要穴”,經常按摩或拍打或艾灸足三里有利於補益脾胃,鼓舞氣血,激發陽氣,增強體質。
參歸羊肉湯
以羊肉、黨參、當歸、生薑、大棗燉煮羊肉湯。黨參、當歸益氣養血;羊肉溫中益氣、健脾養胃;生薑昇陽散寒、暖胃止痛;大棗健脾益胃、補氣養血。此湯具有健脾養胃和中、溫中益氣的功效,適用於普通人群冬至或冬季進補,可使氣血充沛、脾胃強健、身體康健。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