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就要過去了。雖然面臨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的威脅,我們的地球仍然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星球。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日前評選出2021年最引人注意的動物發現。
1、稀有鳥類“處女生育”
加利福尼亞禿鷹是一種20世紀中期幾乎滅絕的食腐鳥類,從1987年以來,工作人員開啟了一項加利福尼亞禿鷹拯救計劃,從野外捕獲22只禿鷹進行人工飼養。今年10月,他們驚奇地發現兩隻雌性禿鷹在未接觸雄鷹的情況下,能夠產下後代,這是首個證明該物種(可能包括任何非家養鳥類)存在單性生殖的證據。目前,科學家認為,這種“處女生育”可能在動物世界中比人們想象得更加普遍,只是該繁殖方式很難進行跟蹤觀察。
2、全球最小爬行動物被發現
今年2月,科學家宣稱在馬達加斯加北部雨林中發現新物種變色龍,將其命名為“奈米變色龍”,其身體僅有葵花籽大小,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動物。該發現引發了關於脊椎動物體型下降的大膽猜測,同時,更加凸顯馬達加斯加地區令人震驚的高度瀕危生物多樣性。科學家認為,該物種很快會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
3、克隆黑足雪貂
在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野生動物協會開展的“冰雪動物園”專案中,為了拯救瀕危物種,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黑足雪貂。克隆細胞來自一隻被稱為“微拉”的雌性黑足雪貂,它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死亡,動物屍體一直被冰凍儲存。科學家利用“微拉”的細胞成功克隆出一隻活雪貂,將其命名為“伊麗莎白·安妮”,他們希望幾年後將該克隆動物放生在野外環境,對近親交配種群注入基因多樣性,促進黑足雪貂繁衍後代。
4、發現蜜蜂多樣性熱點區域
聖貝納迪慶山谷橫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墨西哥,美國西南部最重要內陸溼地之一,數千萬年以來,水流從山脈向南流動,為該地區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完美生存條件。今年4月,一項發表在《膜翅目昆蟲研究雜誌》上的研究發現,497種蜜蜂生活在聖貝納迪慶山谷6平方英里範圍內,這是迄今為止全球蜜蜂多樣性最集中的區域。
5、部分大象進化失去長牙
莫三比克內戰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持續十幾年,這一時期對於非洲大象是非常殘酷的,人們捕殺大象切割象牙獲取暴利,該時期莫三比克戈龍戈薩國家公園90%以上大象被殺死。對大象的大肆屠殺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部分大象發生進化變化,逐漸失去長牙,這樣被偷獵者殺死的機率將減少。據統計,1992年莫三比克內戰結束後,戈龍戈薩國家公園約三分之一的小雌象長不出象牙,而正常情況下,非洲雌象沒有象牙的機率僅有2%至4%。
6、野馬和野驢在沙漠挖井
今年4月,科學家發現野馬和野驢使用蹄子在沙漠中挖掘至2米深,從而獲取地下水,該行為將為其他沙漠野生動物提供飲用水,目前研究人員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西部索諾蘭沙漠和莫哈韋沙漠發現類似的水井,並記錄了共有57個物種飲用該水源,其中包括:美洲獾、黑熊、鳥類,以及一些瀕危物種。
7、海蛞蝓“砍頭再生”
通常,當某種動物失去頭部,就意味著生命結束,但對於某些海蛞蝓物種卻不是這樣,今年3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描述了兩種海蛞蝓能撕下自己的頭部,隨後肢解的頭部又能再生一個全新身體。
8、葵花鳳頭鸚鵡的同類學習能力
今年7月,科學家發現澳大利亞悉尼郊區一些葵花鳳頭鸚鵡會開啟垃圾桶蓋覓食,從而獲得新的食物來源,很快其他同伴也模仿該行為,科學家認為鸚鵡是一種具有群體文化的物種,個體之間能傳授共享某些行為活動。
9、鯨魚創紀錄遷徙
今年6月《生物學快報》發表研究報告稱,一頭灰鯨創造了一項海洋脊椎動物世界紀錄,其行程超過了1.67萬英里,跨越半個地球,這頭雄性灰鯨是2013年在奈米比亞海域發現的,也是南半球發現的第一隻灰鯨。
10、螞蟻能縮小和再生大腦
印度跳蟻生活在印度西海岸森林地區,長著像鉗子一樣的下顎和黑色大眼睛,當印度跳蟻蟻后死亡幾小時後,工蟻會開始一場瘋狂的“儀式化戰鬥”,競爭成為新蟻后,這場競爭可能持續一個月,競爭者“參戰”後,它們的壽命會從6個月增加至5年,卵巢膨脹5倍,填充整個腹部,而它們的大腦會萎縮大約20%至25%,科學家稱,這種行為是將有限資源儲存下來用於卵子產生。並且它們大腦縮小是一個可逆再生過程。
圖片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