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ING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12月15日,華為和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π實驗室揭牌儀式。根據官方介紹,未來π實驗室將不斷進行創新,努力引領通訊技術數學理論研究。
華為與中科院
事實上,π實驗室並非華為和中科院第一次展開合作。早在2018年,華為就與中科院在上海建設“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SKA聯合實驗室”。
之後,華為數次與中科院共同召開數學理論與應用論壇。雙方專家圍繞演算法、控制、AI、大資料等方向進行了深度交流。成功為日後合作,埋下伏筆。
華為和中科院雖然機構屬性不同,但都格外重視技術創新,這也是促成雙方合作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華為是國內最重視研發投入的企業之一,即便是在遭到針對的2020年,華為研發費用也高達1419億,佔到總營收16%。
不僅如此,華為高管在明確麒麟晶片短期無法量產後,依然表示不會放棄海思部門,晶片研發會持續下去,公司對技術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中科院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華為為研發更出色的技術,與中科院進行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一所頂尖實驗室
在筆者看來,華為與中科院共同成立的π實驗室,標誌著華為與中科院合作進入到一個全新階段。
根據實驗室主席馬志明院士介紹,π實驗室並不是一個傳統的聯合實驗室,實驗室人員也不是隻來自華為公司以及中科院。
從命名上可以看出,π實驗室希望打破機構邊界,淡化單位色彩。而且馬志明院士在接受採訪時也強調,實驗室計劃向全球開放,希望能吸引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參與到相關課題和科研專案中來,這會讓π實驗室加速成長為頂尖實驗室。
當然,華為與中科院聯合成立π實驗室,根本目的還是研發新技術,創造新理論,引領現有技術邁向新臺階。
任正非果然說到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實驗室主要是由數學院士組成,總人數超過20位。
其實,數學家在華一直是香餑餑,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用物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已趨近飽和,要重視數學方法的崛起。”
π 實驗室的建立,便是任正非重視數學研究的具體體現形式。官方資料顯示,華為公司從1995年就開始招聘數學家,幫助公司發展。
目前華為公司已經囤積700多名數學家,最高年薪超過200萬美元。華為對數學家如此執著,並非沒有道理。
據悉,數學人才一向是軟體開發和晶片開發的中堅力量。長遠來看,科技企業能在市場上走多遠,很大程度取決於企業的數學能力有多強。
寫在最後
華為建立龐大的數學科研團隊,不僅是為公司發展提供技術保障,也是為科學家創造一個可以專心做學術的良好環境。讓專業的人,可以更專心地挑戰每一個科研任務。
從這一角度來看,無論是對於中科院還是對於華為,π 實驗室的建立都是好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