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已步入數字化智慧時代,大資料分析也因這個時代被賦予了更多內涵。作為金融行業,資料分析是其作出關鍵抉擇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青海農信以“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的普惠金融“工匠精神”,不斷深化農牧區金融服務,加大信用體系建設,累計建檔評級70萬戶信使用者、2921個信用村、254個信用鄉、16個信用縣。
堅定發展定位 不忘服務初心
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青海農信始終將堅守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作為主責主業,堅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實”的發展定位。多年來,青海農信緊貼農牧民群眾,用心服務小微企業,為青海普惠金融事業蓬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為進一步加快普惠金融事業服務升級,打通線上普惠金融信用產品服務渠道,青海農信透過制定符合縣域實際的金融服務方案、組建快速反應團隊和引入第三方開發團隊等措施,在短短三個月內,便實現了小微企業信用服務平臺(一期)的開發、資料對接、業務測試、投產執行等流程再造升級。
2021年3月,“惠萬家·信用貸”產品正式上線,農牧民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經營需求,申請經營性貸款。目前,青海農信透過小微企業信用服務平臺累計授信4萬筆,授信金額總計25億餘元。
青海農信工作人員介紹金融業務。
對於青海農信的服務,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牧民扎西深有感觸。他說:“以往貸一筆農戶經營貸款,要花半個月的時間,還要提供各種資料,如果資料不全或提供的資料有問題,花費的時間更長。貸款拿不到,有時錯過了購買肥料、牛羊的最佳時機,可能還會遇到成本上漲。現在掃描農商銀行的“惠萬家·信用貸”二維碼,上傳身份證,不用去銀行,客戶經理就能上門服務,10分鐘,貸款就能到賬”。扎西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數字普惠金融平臺的搭建,打通了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的資訊互動,大幅提升了為農牧民群眾發放貸款的時效性,極大提高了銀行工作效率,真正實現“資料多跑路,客戶少跑路”。依託數字金融的助力,青海農信實現了檔案電子化、使用者數字化、業務敏捷化,為農牧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助力!
依託數字金融 提質增效
青海農信小微企業信用服務平臺,充分利用身份證系統與公安聯網核查這一特點,解決了因語言溝通不暢導致的客戶虛假資訊等問題。客戶申請貸款時,只需上傳身份證,平臺透過身份證自動識別、線上人臉識別和資訊授權,相關資訊即可提交。
青海農信工作人員為客戶介紹金融產品。
為了提升客戶服務效率,青海農信建立了電子化移動辦公系統,銀行客戶經理透過智慧終端讀取客戶基礎資料的影像資料、通過後臺系統抓取客戶徵信資料,根據客戶在行內的交易及違約情況,形成客戶經理現場調查反饋資料。同時,結合具體業務場景,利用大資料建模方式,快速評定農牧戶的信用等級,10分鐘就能完成貸款流程。
多年來,青海各農商行積極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湟源農商行在辦理普惠金融業務時,製作了精美普惠金融聯絡卡,將“惠萬家·信用貸”二維碼貼在村民家中,便於及時為村民提供金融服務,讓數字普惠金融事業,在田間地頭生根開花。
“7×24”小時工作制 暖民心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一名農民說,以前辦貸款要等到工作日,趕上週末急用錢,到銀行找不到人,貸不出錢。看到農商銀行宣傳的“惠萬家·信用貸”能提供24小時服務,他透過二維碼申請了貸款,不到半小時,農商行的客戶經理就到了他家,短短10分鐘貸款就辦出來了。
青海農信工作人員向農戶宣講金融知識。
在數字普惠金融事業的建設中,青海農信提供了“7×24”小時無盲點的服務覆蓋,只要有網路覆蓋的地方,各地縣域農商行,能隨時為農戶提供線上申請貸款服務。
在數字普惠政策的落地中,青海農信研發了自動審批技術和分類處理技術,將全省農商銀行劃分為29個業務模式,不同地區的農牧民可能得到的評分一樣,但貸款的額度不同,這是省農信運用數字金融技術採用了定量和定性的交叉分析法,並結合各地區不同產業發展和經濟特性,實現了農牧業務敏捷化運營,使得數字普惠金融有力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發揮數字金融特質 服務青海百姓
今後,青海農信將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數字普惠金融,研發更多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如:惠萬家·小微通、惠萬家·綠色貸等產品,真正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青海農信工作人員向農牧民群眾宣講金融知識。
流逝的是時光,不變的是精神。自1952年青海省第一家農村信用社——官亭農村信用社成立至今,青海農信經歷了近七十年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服務“三農三牧”的專業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的主力銀行。
青海農信將始終秉承“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強”的理念,深入踐行“普惠金融工匠”精神,繼續發揚不怕吃苦、為民服務的“揹包精神”;腳踏實地、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將數字金融延伸到田間地頭、農牧群眾身邊,為全省農牧戶以及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撐,更好地滿足青海百姓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助力人民群眾早日實現美好生活,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徐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