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史,就我國而言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近現代的發展史更是豐富多彩。我國在古時候一直處在閉關鎖國的狀態,這就導致國內的軍事力量嚴重落後,雖然地域遼闊但人口眾多,卻依舊是很多列強國家侵略的物件。那段時光百姓的生活是黑暗的,好在先烈們在社會主義的影響之下慢慢地挺了過來。
從大航海時期開始,西方各國就在不斷地去擴大自己的侵略腳步,畢竟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弱小就要捱打。所以每一個國家都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國家逐漸強大起來,這才能夠在國際上有更高的影響力,也不會有其它國家來敢於挑釁你的威嚴。
一戰二戰期間國際上的局勢變幻多端,每一個國家都經歷了起伏的過程,在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之後標誌著第2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這場戰爭是迄今為止傷亡最慘烈,規模最大的一次鬥爭。二戰結束之後國際局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實力強大的英法兩國實力逐漸沒落,美國與蘇聯卻突然異軍崛起,這兩個國家軍事能力強大,一躍成為了超級大國。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沒有誰希望有人能夠與自己並駕齊驅,佔有絕對的優勢才能夠成為國際大佬。美國自古以來就有著豐富的侵略史,並且一直在推行霸權主義,它自然而然是無法容忍蘇聯與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抗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這兩個國家實力相當,當時很多小國之間的鬥爭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美蘇爭霸的產物,這兩個大國之間相互叫囂其實也是兩種思想的對抗,美國代表的是資本主義陣營,蘇聯則代表的是社會主義陣營。這兩個國家的發展趨勢和政治體系完全不一樣,這就預示著其它的小國必須要讓自己站隊,不然很可能會成為這兩個大國下手的物件。
為了避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現象出現,那些第三世界國家高舉不結盟的大旗它們的立場很明確,不加入這兩個國家的紛爭之中,大家抱團取暖盡力去發展本國的經濟,這就促成了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建立。
1967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這5個國家簽訂了《曼谷宣言》,它們正式成立了東盟。表面上看它和歐盟一樣是一個聯合組織,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際局勢達到平衡的狀態,也為了牽制美國和蘇聯的種種行為。可實際上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美好,因為東盟中的菲律賓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殖民地,兩國之間的關係密切到可以用父子來形容。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曾經的英國在國際上也可謂是一霸,它的實力很強大手底下的殖民地眾多,但由於在二戰時期戰線拉的過長,這就形成了一種鞭長莫及的趨勢,導致它的財力與精力受到了限制。在這樣的前提下英國的能力逐漸減弱,在美國剛剛崛起之時它就早已屈服在了美國的鐵腕之下,可以說當時的美國與英國是穿同一條褲子的。
再說東盟中的印度尼西亞,當時的它擁有自己的主權,但是美國卻給了它很多的好處,並且在背後竄動它反華,唯一保持中立的就是泰國,它沒有明確的後方陣營。其它的4個國家說白了都是以美國馬首是瞻,所以說這東盟也是美國暗箱操控的大手筆。
這時有人會好奇,為何美國對這些小國的影響力會如此之大,這也是受歷史發展的影響,這些國家都屬於東南亞地區,這裡在一戰二戰期間是大國之間相互對抗的主要戰場。很多國家的主權一直在這些大國中換來換去,這就導致它們的文化和宗教思想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漸漸的在一個國家中出現了多種宗教相對抗的局面。
當國內的宗教比較複雜,民族也多樣化時,這就很難一直保持穩定的局面,它們之間的大小紛爭不斷,這時由美國出面鎮壓,各民族之間都會各自收斂,畢竟美國的實力在哪擺著呢,誰也不敢輕易的去反抗。這就形成了一種表面和平的狀態,而這些小國的領導人自然對美國很感激。
從這種種跡象大家可以發現,東盟最初的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反華反蘇。當時美國與蘇聯可謂是水火不容,而蘇聯與中國領土接壤,兩國的領導人偶爾進行友好的訪問,當時兩國的關係堪稱是異性兄弟。這兩個大國如果站到同一陣營上,那實力肯定是遠超於美國的,這也是美國為何一直在上躥下跳的原因之一。
但從當下的局勢來分析,東盟並沒有朝著美國預期的方向去發展,反而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從一些事情的背後大家甚至能夠分析出,現在東盟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的密切了,這讓人很意外相信美國也沒有想不到。如果非要追尋其中的轉變原因,只能說中國的地理位置比較佔優勢,這些東盟國家離中國的領土相對比較近,幾個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更容易建立,美國相對距離比較遠,這就是我們所俗稱的距離拉開了美就沒了,信任也就自然而然的淡了。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發展史比較悠久,美國縱然現在足夠強大,但是你要去追尋它的歷史卻是寥寥無幾,主要是因為之前的它一直處在動盪的背景之中,沒有一個固定的民族文化貫穿整個美國的成長。在美國的歷史上充滿了太多的不穩定因素,甚至有長達幾千年的歷史出現了空白區域。
反觀我國,自秦朝統一了中國之後,歷朝歷代的帝王都致力於開疆擴土的事業之中,畢竟沒有誰會嫌棄自己控制的範圍大。中原時期我國的領土擴充套件到了南海,海上航線的開通加快了我國與周邊一些國家的貿易往來,大家建立起了海上絲綢之路,透過貨品之間的流通文化也相互受到了影響。
這就出現了各地區群眾通婚的現象,當時的中原大陸物產豐富,各種工藝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原地區的物品在其它的國家廣受歡迎。商人之間的往來將各地的文化進行了同化,當時東南亞地區呈現出了一種各自交融,大融合的局面,而我國由於歷史悠久,在東南亞各地群眾的心中是很有分量的。
一些中原地區的商人會在海外安家落戶,尤其是與印度尼西亞的交往最為密切,現在這裡依舊有很多的華人。東盟反華的政策推行之後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之前大家可以好好地玩耍,可一旦觸碰到了國家利益沒有誰能夠平靜的去對待。
隨著歷史的發展東盟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它其中所包含的國家幾乎覆蓋了整個東南亞地區。這些國家既然站在了統一陣線上,那它們之間的貿易往來就會更加的密切,大家開始團結一致對外,一體化策略的提出讓大家共進退。
步入90年代後國際局勢相對比較穩定,每一個國家都開始比拼科技實力,這時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會盡可能地去爭取自己的利益優勢。東盟也開始與美國、中國和啊歐盟等國家組成了對話夥伴關係。
蘇聯解體這讓國際局勢再一次發生了本質變化,美國稱霸國際而俄羅斯開始休養生息。但這樣的局面好像並沒有令美國滿足,它們並沒有停下強權政策,反手開始壓迫這些之前它一直盡力去拉攏的小國。
美國推行美元霸權,當時的美國將產業轉移,大力的去推動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大家還滿心歡喜的認為一心跟著美國走能夠有肉吃,可沒想到這也只是美國給它們造出來的假象。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東南亞地區經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繁榮局面也被徹底打破,這時大家才看清美國的真實面目,它完全沒有改變之前打人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的做事方法,這就導致美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之後全球次貸危機讓美國馬失前蹄,在多重經濟戰的打擊之下,各國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而中國在這時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在大家都一籌莫展之際,中國打贏了香港金融保衛戰,這讓其它東南亞地區看到了希望。
從種種事件中東盟國家終於幡然醒悟,它們明白美國是靠不住的,越南、泰國等國它們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在經濟方面也得到了中國的扶持。中國並沒有只顧自己發展,而是伸手拉了一下東南亞地區的鄰國,中國進行了產業轉移,這就給東南亞各國帶來了翻身的機會,一帶一路的提出,更是讓東盟各國嚐到了甜頭。
相比於美國的各種神操作,中國這種實打實的幫助更得民心,近兩年我國的發展一路飄紅,實力正在不斷地增加美國也有了忌憚之心。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係表面上看是相輔相成,實則也是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這就導致之後的國際局勢並不明朗。
距美國太遠,離中國太近?東盟選擇“疏美親華”到底有何考量?
東盟逐漸親華疏美,這一戰略轉變並非突然,它的考量大有深意